•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爱尔兰民族_爱尔兰民族形象重塑

    时间:2019-02-02 03:3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由于长达上百年的被殖民统治经历,长期以来,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爱尔兰人被类型化为保守、狭隘、软弱、爱幻想、懒惰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斯蒂芬和埃德娜・奥布莱恩的《暮色》中的伊丽劳拉都是具有“自我”意识、坚强勇敢、坚毅不屈的爱尔兰人,这种重新塑造的爱尔兰人物形象给了爱尔兰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当时的爱尔兰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关键词: 爱尔兰民族形象 斯蒂芬・迪达勒斯 伊丽劳拉 重新塑造
      
      爱尔兰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有过被殖民经历的国家,从八世纪开始,它就不断地受到外族的入侵,并于1800年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爱尔兰经济凋敝,人民饱受贫穷之苦;其间,它还经历了几乎使种族灭绝的大饥荒。目睹了爱尔兰的历史遭遇后,爱尔兰历史学家G.M.杨(G.M.Young)对爱尔兰深感痛心,他总结道:“爱尔兰是一个遭到上帝诅咒并被上帝遗弃的国家。”[1]
      由于长达上百年的被殖民统治经历,长期以来,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爱尔兰的形象被模式化为保守、狭隘、软弱、爱幻想、懒惰的爱尔兰人。甚至在爱尔兰本土文学中,爱尔兰形象也令人担忧。爱尔兰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是把女性形象与民族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用女性形象来暗喻民族形象。爱尔兰1798年起义期间流行一首哀婉的歌曲The Shan Van Vocht(爱尔兰语:“贫穷老妪”),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贫穷、衰老、残疾的老太婆期盼着法国人来帮助爱尔兰走出苦难,人们把她比作爱尔兰。从此,爱尔兰的代名词就是一名“贫穷老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作品中的爱尔兰形象也跟女性形象有关,并且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形象,因为占据乔伊斯的历史记忆的是祖国母亲遭凌辱与受欺压的历史事实,因此在他的作品《尤利西斯》中,爱尔兰形象表现为那个给英国人海因斯和快乐的爱尔兰医学院学生穆利根送牛奶的愚昧而虔诚的老太婆;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这个形象变换为那个农舍门前衣衫不整、呆滞麻木的女人。乔伊斯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将爱尔兰人描写成具有人格缺陷、精神瘫痪的人群,乔伊斯的这种人物刻画与长期以来英国文学作品中将爱尔兰人类型化为保守、狭隘、伪善、软弱、爱幻想、懒惰的爱尔兰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大英帝国文学作品中对爱尔兰形象的丑化是为了削弱爱尔兰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压制爱尔兰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乔伊斯的人物刻画凝结着他对自己的民族血肉相连的、深沉的爱和怒其不争的、强烈的恨等多种复杂的感情,是为了让爱尔兰人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最重要的是,尽管乔伊斯的作品中大多数爱尔兰人都是精神瘫痪的人,但是与此同时,他在小说中也塑造了给人希望的新型爱尔兰人,如自传体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深受乔伊斯影响的小说家埃德加・奥布赖恩也跟他一样,肩负起重新塑造爱尔兰民族形象的重大责任,创造出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类型化的爱尔兰民族形象截然相反的新型爱尔兰人。
      一、斯蒂芬・迪达勒斯:带领爱尔兰人走出困境的摩西
      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人与《圣经・旧约》中的以色列人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这两个民族都曾沦为其他民族的奴隶,民不聊生。殖民统治时期,贫困的经济生活、动荡不安的政治纷争、虚伪的天主教教会的欺骗压迫让每一个爱尔兰人苦不堪言。爱尔兰人贫穷的状况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对爱尔兰人生活环境的客观冷峻的描写中得到体现。乔伊斯充分利用读者的五种官能,用读者看到的黑暗、闻到的恶臭、触摸到的潮湿、尝到的苦味和听到的嘈杂的声音对凄凉的历史现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一个贫穷、阴郁、令人压抑的爱尔兰跃然纸上。除了经济上的极度贫穷外,英国殖民统治者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政治上的动荡不安,爱尔兰民族主义与爱尔兰天主教之争、新教与天主教之争、佃农与地主之争、亲帕奈尔派与反帕奈尔派之争、爱尔兰统一主义者与分裂主义者之争贯穿着爱尔兰历史始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开篇即提到了丹蒂那把有两种颜色的刷子,就象征了爱尔兰这种分裂的政治生活现状。如果贫困的生活、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还能让爱尔兰人勉强度日的话,天主教教会和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的双重压迫则使得爱尔兰人无法“苟延残喘”,在多重重压下,爱尔兰人的处境远比《旧约・出埃及记》中处于奴隶统治下的以色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饱经磨难的以色列人最终是幸运的,他们等来了带领他们走出苦难的英雄摩西;同样,爱尔兰人也必将在爱尔兰民族的“摩西”的带领下,历经艰难,最终实现民族的独立。这是詹姆斯・乔伊斯深信不疑的民族信念,他的这个信念体现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斯蒂芬・迪达勒斯这个人物的塑造上。
      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乔伊斯有意把小说主人公斯蒂芬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前稿《斯蒂芬英雄》的命名上。尽管有些文学评论家宣称乔伊斯采用这个书目具有明显的反讽意义,但我认为,在创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时,乔伊斯有意将主人公斯蒂芬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贯穿小说首尾,乔伊斯给了很多暗示来表明斯蒂芬将会承担民族英雄的神圣使命。大约十岁时,斯蒂芬隐约领会到他的救世主使命,用斯蒂芬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人生中的“伟大角色”。在小说的第二章中,全知的叙述者进入斯蒂芬的内心直接说出了他的思想:“终有一个时刻,他将投身到那个世界的生活里,那个时刻好像越靠越近,他在私底下已经开始做好准备,要承担他感觉正在等待着他的伟大角色。”[2]在小说末尾,斯蒂芬大声宣布:“我要第一百万次地面对现实的经历,我要在我灵魂的冶炉中,锻造出我的民族那尚未被创造出来的意识。”[3]斯蒂芬立志拯救爱尔兰人的灵魂并把爱尔兰人民引向自由和独立,他与《圣经》中的摩西一样,承担着共同的民族责任。
      二、伊丽劳拉:“聪慧”、“勤勉”、“独立”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埃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暮色》中共创造了三个女性人物:布瑞吉、蒂丽和伊丽劳拉。其中,布瑞吉和蒂丽是两位备受焦虑和恐惧煎熬,抑郁、沮丧、忍让和屈从,对亲情有着强迫性依赖的具有神经症人格倾向的爱尔兰人;而伊丽劳拉则与传统文学中“愚钝”、“堕落”、“非理性”、“懒散”、“浑浑噩噩”的爱尔兰人民族形象截然相反。
      伊丽劳拉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和生活形态来打破那种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长期持有的固定的、带有种族歧视性的程式化看法。跟外祖母布瑞吉和母亲蒂丽相比较而言,伊丽劳拉要幸运许多,她享受到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接受过高等教育。与母亲当年在美国只能做女仆的情形不同,移居到英国的她先后做过报刊编辑和专职作家。就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的工作而言,伊丽劳拉是一位知识分子,这种身份让她痛苦地意识到英格兰人表现出的种族优越性和她自己的他者性的地位,也让她清楚地意识到她必须打破这种歧视性、侮辱性的对爱尔兰人的看法。长期的被殖民经历使得爱尔兰人被英格兰人丑化成一个“愚钝”、“堕落”、“非理性”、“懒散”、“浑浑噩噩”、“顺从”的民族,伊丽劳拉则在行为表现和生活形态上表现出一个“聪慧”、“上进”、“理性”、“勤勉”、“清醒”、“独立”的爱尔兰人。伊丽劳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表现出一种锐意进取、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上,她孜孜不倦、专心致志,不管是作为编辑还是作为专职作家,都十分投入,表现出色。在担任编辑时,她以非凡的洞察力、犀利的语言赢得了报刊主任的青睐;她也是一名成功的专职作家,她的作品广受评论家热议。在生活中,她我行我素、不委曲求全,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敢于与感情破裂的丈夫离婚,独自一人承担养育两个儿子的责任。在感情中,她极其清醒和理智,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和亲情。伊丽劳拉表现出积极的、肯定的、出世的人生态度,她追求权利、支配权利和成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意志和心无旁骛的专注。这种新型的爱尔兰女性人物给了爱尔兰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爱尔兰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斯蒂芬和埃德娜・奥布莱恩的《暮色》中的伊丽劳拉都是具有“自我”意识、坚强勇敢、坚毅不屈的爱尔兰人。由于特殊的悲惨辛酸的历史,对爱尔兰民族形象进行重新塑造是每个具有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爱尔兰作家的责任。英国文学作品中被丑化的爱尔兰民族形象在爱尔兰文学作品中被打破、被颠覆,让爱尔兰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世界有可能对爱尔兰人和爱尔兰进行更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Ellman,Richard,ed.Letters of James Joyce.London:Faber & Faber,1984.Vol.2:258.
      [2][3]Joyce,James,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Hans Walter Gblet.ed.New York:The Viking Press,1993,62:253.
      [4]O’Brien Edna.The Light of Evening.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6.

    推荐访问:爱尔兰 重塑 形象 民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