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学生个性化阅读三法|中学生是否应该追求形象个性化

    时间:2019-01-29 03:34: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个性化阅读,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在充分地诵读、多视角地质疑和创造性地涵泳之后,最大限度地让阅读主体发生变化,从面达到阅读的目的。个性化的阅读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诵读 质疑 创新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重视课堂的设计与教法的运用,而作为学生学习效果重要内容的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其不易进行量化评估,常被忽视。这样的课堂是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也要大打折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其学习潜能,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自主参与成为关键。这里,笔者提出的个性化阅读,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个性化阅读,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在充分地诵读、多视角地质疑和创造性地涵泳之后,最大限度地让阅读主体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一、积极地诵读
      
      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而不是被动地应酬性地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学记》中写道:“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史记》中记载孔子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谈读书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今天,在新课改形势下,这种教学方式依然在阅读教学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了“诵读课型”,人教社资深编辑张必锟先生提出了“诵读教学法”,更多的一线教师则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灵活地使用着“诵读”。
      个性化阅读重视“诵读”,是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而不是被动地应酬性地阅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
      通过诵读,“文字作品具体化为生动的言语,就是把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这个物质形式即是由诵读者所表现出来的文本声音形态,它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能实现文本言语情味的整合体。”而学生通过声音,可以来表达文章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思想感情,或喜或努,或忧或愁,感同身受的就直接吸收,费解的思索调整后再接受,思维和情感随声音流动,认识也随着对文字的领悟与解读而逐步深入,个人体验不断得到丰富,这个过程就是个性化的阅读。下面以具体的课例来略谈一下认识: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来朗读《黄河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注意那些能体现黄河英雄气概和精神的词句。
      学生朗读。
      师: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
      生1:“一泄万丈”、“浩浩荡荡”表现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生2:“惊涛澎湃”、“浊流婉转”也表现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
      师:请你用声音把黄河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该生朗读。
      师:想读好诗需注意三点:重音、节奏、感情。大家抓住这三点试着把歌词的第一部分再读一读。
      生朗读。
      《黄河颂》是很好的诵读课文。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诗歌的诵读上。教师指导的内容有重点字词的读法,有语句的重音与节奏,有朗读时应有的语气,还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注意的感情。学生通过诵读来积极地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在语言品味中理解诗歌内容,加快情感经验的沟通。诗歌的内容在学生的读中被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个性体验被不断地丰富,情感认识不断地升华。
      
      二、多角度质疑
      
      多角度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古人对此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学者宋濂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这些理论给我们启示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许多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预设问题,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质疑,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尤为重要。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他们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为抓手,深入理解课文。以笔者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学生在阅读时提出的问题有:一是“恨”“长向”之类古语词的含义;二是对语言形式及特点把握不好。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三个字一幅画面,连贯起来才好理解;三是对作者是在天上或人间的疑问,这涉及到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等等。总的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古汉语知识贫乏的问题,有的是知识经验缺失的问题,但不管哪类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并且随着思考的深入,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总之,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大胆地创新
      
      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创新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会学生的最高境界。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再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指导学生,就成了创新阅读的前提。以答案问题为例,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可能不同,但并不是不对。怎么办?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创新阅读的关键在于创新课堂的组织形式。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上,要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多用“你喜欢哪句话”、“你欣赏哪一段”、“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在学生具体的学习时,学法指导要灵活多样,切忌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鼓励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如郭�若的《天上的街市》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对天空中闪着无数的明星的地方,作者把它比喻成了天上的“街市”。阅读时,可以提醒学生以自己心中“街市”的样子,来想象天上的街市。“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流星”真的会像“灯笼”那样被人“提着在走”吗?这时可以提醒学生联想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到他们的悲剧,思考作者的与众不同的故事安排,进而认识到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总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我们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智力开发进入培养创造力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文延.语文教育学教程.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中心校

    推荐访问:中学生 个性化 三法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