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_从电影看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新趋向

    时间:2019-01-26 03:34: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认为,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电影,尤其是富于文化内涵的作品。作者以《色•戒》这部电影的小说原典、历史原典为基点,讨论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创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作品,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更加人性化,也更易为成人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李安 《色•戒》 爱国主义教育
      
      See the new tendency of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n adults from the film
      ------Centering on Li An’s film, Sex•Abstention
      He ZhongTu Xianjing
      【Abstract】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n adults is the film, especially the works which abounds in culture connotation. With the novel and history original edition of the film, Sex•Abstention, as the base point, the writer has discussed on how to show the subjec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times through producing the works which abounds in the culture details. It is more humanistic and is accepted by the adults more easily.
      【Keywords】Li AnSex•AbstentionPatriotism education
      
      
      爱国主义是动员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那么,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在成人还是未成年人?进一步问,成人爱国主义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这些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电影,尤其是富于文化内涵的作品。
      
      1.有关汉奸的小说原型。近年来,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始终是一个令人兴味盎然的话题,李安的电影更是如此。得奖已成为惯性的李安,自1992年首次执导《推手》以来,1993年的《喜宴》,1994年的《饮食男女》,1995年的《理性与感性》,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5年的《断背山》,几乎每部电影都得奖,“李安制造”几成为得奖的保证,但2006年的《色•戒》例外。但无论得奖与否,都不能抹煞这部作品视觉刺激下的艺术创造,以及这些艺术创作对于探讨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的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剖析李安电影的艺术手法及其影响,探讨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电影的新趋向。
      李安自己常说:“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他的魅力也在于此。”加之,精通文艺片制作方法的李安,通过在镜头前复原时代,借以表现人生。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李安是通过电影叙事之镜,以烛照自己。从小说到电影,李安遭遇张爱玲,最困难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电影都是基于长篇小说进行改编的,要把短短1万余字的《色,戒》演绎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让生鲜活泼的文字变成可视的叙事画面,其中艰辛不言自明。但这部小说和电影的影响已经显现,把我们带回那个热血奔腾的年代,更近,更真实。
      问题还得从小说创作的原型谈起,通常意义上的电影改编,大都指电影故事片对长、短篇小说的“译写”[1]。文学作品感人,往往有其超越文字本身的深层原因,即便所创造的人物并不存在,但这种情感必定存在于普通人中,伤我所伤、喜我所喜,故能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别人。《色•戒》原著故事《色•戒》完成于1950年,结集出版又晚至1983年,集子名为《惘然记》,故事女主人公原型名叫郑苹如。集子称为《惘然记》,当取“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意吧!
      当年,《色•戒》小说一问世,“同情汉奸说”便甚嚣尘上,而色诱失败的悲剧性结局,又注定它成为张爱玲作品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张爱玲在《序集》的序言中这样解释:“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证明我必有所据,而他说的这篇报道是近年才以回忆录形式出现的。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哪里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1972年又有人著文指责《色•戒》污蔑烈士,张爱玲便作《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文反驳:“这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有些材料不在手边,以后再谈。”暗示《色•戒》确有出处。1983年出版的《惘然记》前言,张爱玲亦称包括《色•戒》在内三篇小说的素材“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等等。
      但猜想终归是猜想,事实总归是事实。传言郑苹如还在狱中的时候,所有汪精卫政府高官的太太们都不惜打通关节,怀着巨大的好奇去张望上海滩传说中的“艳谍”,看到后,多半是失望半是失态地摇头:这哪里是个特务?分明就是个女学生嘛。但有一件事却是真的,战后国民政府高等法院审判丁默村,丁百般开脱,却不能否认他和郑苹如的特殊关系。1947年2月1日的审判笔录中,有一段涉及郑苹如被害的记载。审判长问丁默村:“女孩子为国家做特工当然是要牺牲自己贞操的,你陪她买大衣是事实吧!”答:“我没有陪她。”郑苹如的悲剧,丁默村的谎言,都是上乘的表演,只是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张爱玲的那个海内沸腾、鱼龙游走的年代已经逝去,但小说《色,戒》承载的那段历史记忆却并未淡漠,让那段悲情岁月中的男男女女唏嘘不已,不仅是王佳芝,也包括易先生。
      
      2.当抗日成为一种文化。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开放社会,因此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接续千年而不中断。中国人虽然属于蒙古人种,但是与他的邻国不同,本性上并不尚武,尽管中国历史不乏伟大的将士和统帅――在本性上,他们是商人,中国人总是努力地从对手身上赢得什么,并把所有人视是为对手――但对手不是敌人,他们并不想将其消灭或俘虏。基于这种民族特性,中国文化中对于外族入侵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抗日战争尤其如此,抗战文学从思想的层面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在文学中表现得更为具体。
      小说《色,戒》情节的展开,是以当年国民党主导的上海“孤岛抗战”为历史背景。中国八年的抗战,是邪恶与正义的斗争,艰苦卓绝。加上东北人民从1931-1937年六年间对日寇野蛮侵略的顽强抵抗,那就是长达14年的浴血抗战了。对中国人而言,抗日是一场战争,但却不仅仅是一场战争那么简单。历史上有许多战争,当今世界仍然战火连连,许多残酷的战争都已被人淡忘,有些却挥之不去。追寻其中原因,是个有趣的话题。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战争,许多已经被遗忘,但抗日战争在中国人记忆中不仅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去,反而愈发明晰,为什么?是因为它是中国人的耻辱史吗,未必。西方列强中没有侵略过中国的屈指可数,但引得中国人刻骨仇恨的却只有日本人。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个固执的民族,而中华民族外表虽然不是如此,但是在温柔敦厚的文化中,却隐藏着一种惊人的固执,历久不磨。就现世中国而言,明显带有仇日的集体意识。中国近代遭受千年未遇的巨劫奇变,遭受列强的瓜分凌辱,但对于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刻骨铭心的却是日本对华侵略,尽管从结果上看俄罗斯略去的土地更多,更值得注意的是,抗日的文艺作品不仅数量超乎其他同类作品之上,而且其层次也不仅仅停留在宣传的层面上,转而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反对外族侵略的旗帜。
      李安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李安作品不断发现新的情感类型,并且用电影语言表现之。相对而言,发现容易,表现难,因此《断背山》把男男爱情表现得如此完美时,举世震惊。继此之后,《色•戒》围绕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再次展开,只不过这次加入了抗日文化的民族因素,展现出新的特点。
      当抗日成为一种文化,抗日战争就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而成为中华文化坚韧不拔抗争毅力的马赛曲,在其中,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当抗日成为一种文化,抗日题材的作品就成为中国人反抗外族侵略的精神结晶,之前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诸如《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作品一旦产生,就根植于文化当中,激励着中国人不屈不挠地抗争。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哪场战争让中国人印象如此深刻,也没有哪次对外族的抗争能上升到如此高的精神层面。
      从民族主义回到理性的原点,我们注意到,民众已经习惯了抗日影片中的英雄结局,却忘了我们在抗战中的失败和无奈,《色•戒》正好从这个角度重新表现抗日战争。在《色•戒》中,一反抗日影片歌颂抗日英雄的基调,抛弃英雄主义的套路,描绘抗战斗争中的失败例子,刻画抗战中的汉奸的狡谲和坚韧,描写抗日志士的热情与幼稚,表现人性的弱点导致的失败,这是不能抹煞的事实,是真的人性,尽管带有悲剧色彩。《色•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一贯的思维,打破了中国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一贯所渲染的英雄色彩,让人们正视在抗日战争中人性的弱点,更多人性的裸露。这是中国人,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这是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女人,她们的爱恨情仇,需要人去表现,需要人理解,需要有人同情,张爱玲借助小说、李安通过电影表现了这一点,尽管许多的国人未必认同,声嚣尘上就不足为怪了。
      在小说中说得很明白但在电影中却很难表现的一点是,汉奸与大丈夫对于女人来说并不矛盾。中国人很奇怪,对于汉奸的唾弃往往走向妖魔化的方向,否认其作为人的存在,但张爱玲的小说颠覆了这一点,对王佳芝而言,易先生粗暴的情爱方式、残酷无情的处世方式,都是“大丈夫”的表现,印证了“无毒不丈夫”的中国古语,尽管针对的对象是自己。比起那些没有胆气去爱、去引诱、去恨、去杀的阉鸡男人来说,汉奸的身份并不能改变由肉体印证的男人标准。这一点,在任何公开的场合宣扬都会招致非议,张爱玲选择了在小说中、李安选择用电影的手段,在两个镜中世界表现人性的本来,表现了人性弱点带来的必然悲剧,描绘了这座爱情沙塔坍塌的每个细节。
      
      3.结论。本文强调的是,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最有效的手段,但仍然沿袭以前爱国主义影片的模式,显然不能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对成人尤其如此,如何探索在文学与电影结合的新路,李安电影是一个绝好的示范。
      当华语小说的内敛风格被热辣的电影手法搬上荧幕之后,张爱玲三十年磨一剑的苦心昭然天下,李安电影使之更为直观,把我们带回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奔腾年代。这个故事原型人物的青涩、天真与冲动,在小说中表现得很含蓄,悲剧性的结局让这部小说更具生命力,而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人性在情感与理智之间进退维谷,稍纵即逝的情感动摇注定了生命历程上永久的遗憾,面具下的人生却有着真挚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就像痛苦不能让肉体忘记饥饿一样,理智也不能让肉体放弃对于情感慰籍的需求,对错之间只是理智的判断,情感的天平还有肉欲的尺度,对王佳芝是这样,对易先生也是这样,只有对于欺骗自己情感的邝裕民是个例外。总之,王佳芝是一位为国献身的人,就像她的原型郑苹如一样,是那个时代为国牺牲的众多志士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斯塔姆.电影中的文学――现实主义、魔幻与改编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推荐访问:看成 爱国主义教育 电影 新趋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