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和谐社会不提了 做梦了 [创新高校就业教育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19-01-16 03:33: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重大。而高校就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针对就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现状,高校就业教育应该立足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高校就业率的提升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进行统筹兼顾,需要从就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过程进行一系烈的创新。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就业教育;创新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结合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创新高校的就业教育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
      从和谐社会的视野看,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大学生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总量逐年增加,2010年,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到2011年为66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预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900万人;“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将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稳定压倒一切,国家没有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则无从谈起。就家庭而言,培养一名大学生,意昧着至少是十几万元的成本投入,有的家庭甚至投入几十万元,大学生的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为最初目的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其深入开展保证了和谐社会的政局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质量如何,是其所处的社会是否构建和谐的一项判断标准。大学生就业教育能够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质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大学生就业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智囊团和建设者,包括就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则肩负着培养建设者的重托。另一方面,只有就业才使得建设者有“用武之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超然于劳动,离开了劳动,就无所谓教育”。如果大学生就业不顺,则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难以真正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失去了智力支持。这更彰显出就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就业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谐社会,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有机统一体。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承担了大学生个体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沟通工作,促进了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业教育一方面能通过介绍就业形势,使就业大环境能够深刻、准确地为大学生所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专门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适应职位需要。虽然就业教育不能改变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但它直接作用于大学生主体,化解或缓和了就业主体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尖锐矛盾,相对地削弱了就业形势的严酷性,形成了人和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赢得和谐社会构建的美好局面。
      
      二、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就业教育创新的困境与挑战
      
      颇为遗憾的是,从普遍情况看,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在目标、内容和过程等诸方面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所提供的就业教育,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无法达到大学生的要求。明显落后的就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帮助甚微。这也构成了大学生就业教育创新所必须直面的困境与挑战。
      
      (一)在教育目标上,就业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
      就高校而言,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到社会名气和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就业率是教育管理部门评价高校就业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高校考核其责任部门工作到位与否的标准;此外,就业率还是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参考指标。就业率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科学的就业评价标准,造成了高校只关注就业的“量”,而忽略了就业的“质”――而这个就业的“质”,意味着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岗位是否匹配、工作岗位是否为毕业生所满意、能否为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搭建平台等等。换句话说,学校只重视了就业率的统计数字,忽视了就业率数字背后毕业生的前途和幸福。
      高校的就业教育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性,高就业率成为就业教育得以开展的唯一目标,就业教育完全围绕着就业率来进行。就业教育不是帮助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规划个人的生涯发展,获得很强的就业竞争能力,而是想方设法让毕业生参加工作了事,将之尽快推向工作岗位,让毕业生尽早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先就业后择业”本值得提倡,但它往往成了高校催促大学生参加工作的借口,不管大学生就业层次是否合理。就业教育目标的歪曲,造成毕业生违约多、跳槽勤,既有损学校形象,又不利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更让毕业生本人的未来大走弯路,从而导致“人人受害无人获利”的局面。
      
      (二)从教育的内容看,就业教育表现出严重的狭隘性
      受就业教育目标功利性的影响,就业教育内容只注重了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技巧指导,其直接目的是让毕业生承担一定的就业压力,带着紧迫感尽快找到工作。一旦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就业观念和求职技巧即刻被毕业生抛至九霄云外,就业教育遂“功成身退”,再无意义可言。片面的教育内容,只需要三四个讲座就可以将之“一网打尽”,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高校虽然逐渐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开设课时短暂、内容简单,仅仅相当于把往年的相关讲座放到课堂上讲而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与此同时,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其他因素――诸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训练、职场处事技巧、就业心理教育等内容,恰恰可以对毕业生的未来前途产生深远影响――却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曾于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实施了一次“大学 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包括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的毕业生)中,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指导,80%以上的人还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地位重要或非常重要,但却只有5.2%曾经接受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就业指导的内容远远跟不上大学生真正的需要。
      
      (三)在教育过程中,就业教育表现出突击的速成性
      既然就业教育的目的是带有功利性的,而就业教育的内容又仅仅局限于就业观指导和求职技巧指导,因而就业教育一般都安排在学生进入实习之前或临近毕业的前一个学期,以帮助毕业生能“现学现卖”地运用就业知识,顺利地找到工作。这种安排,使得就业指导成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门课。某些高校甚至安排毕业生在离校前的一段时间(两个星期至一个月左右),专门用来上就业指导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强化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就业教育表现出“突击学习”、“快产快销”式的速成性特征。
      实际上,这种速成式的安排将就业教育和“就业”二字完全对应了起来,也就是说,只有即将就业了,学生才会接受就业教育;而在大学生成为毕业生之前,他们则不能得到就业教育。这种安排的本意是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实际效果只能同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或升学,或找工作,其精力和心思都在课堂之外,很难认真学习课程。况且学生就业技能的获得岂能毕其功于朝夕之间,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则有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提高的过程,更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段。在就业到来时才接受就业教育,学生只能在就业求职时“仓促应战”,故而陷于被动状态,进一步影响了整个职业生涯。可知,突击的速成式就业教育根本无法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三、秉承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理念,加速推进大学生就业教育创新
      
      变革是推动社会和谐的永恒动力。面对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大学生就业教育也必须加快改革节奏。针对就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立足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及大学生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高校就业率的提升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进行统筹兼顾。各高校需要在就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过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一)就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提高就业率转向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从和谐社会的视野来看,高等教育应该立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的就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应该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因此,就业教育的着眼点不是力求提高就业率的高校,而是希望得到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换句话说,就业教育服务的首要对象,不是高校自身,而是在大学生。
      。
      就业目标的转向,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将就业推荐和市场开拓等工作交给各地的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将更多的精力注入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就业指导不能等同于简单的就业安置,它不单纯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要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就业形势和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价值观,自主进行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做好准确的就业定位和充分的就业准备,掌握一定的就业方法,实现自主择业,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发展性需要。
      
      (二)就业教育的内容,应该从就业技巧转向人职匹配的协调
      大学生就业教育中所言的就业技巧,其实就是找工作的技巧。对大学生而言,找到工作固然重要。理所当然,只有找到工作才能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开始。但是对于就业教育来说,为期仅有短短几个月的职业生涯开始阶段不能作为就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就业教育,应该立足包括长达四十年的整个职业生涯,侧重于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和职位的协调匹配,并且能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首先应该包括就业技巧教育。就业技巧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即帮助大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实现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成功对接,努力避免大学生刚刚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人格倾向和兴趣志向,寻求到与其人格特征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和工作职位,并以此有目的地进行能力培养,实现大学生个体特征和职业的协调匹配,避免人的价值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冲突,避免职业倦怠。职业素质教育,应该是就业教育的第三项内容。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职业理念,遵守职业道德,在长远的生涯发展中保持长效就业力,实现职业发展的自我价值,避免职业角色失败。
      
      (三)就业教育的过程,应该从填鸭速成转向循序渐进的自然和谐过程
      以往的填鸭速成式的就业教育,是既不强调教育过程又不重视教育效果的教育,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照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顺序进行。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体现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和谐过程,不仅遵循课程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还得综合考虑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始终保持“教”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
      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升学适应期、稳定发展期和毕业期待期。大学生在这三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关注的焦点也会发生变化。就业教育应该根据他们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关注对象,因时制宜地制定过程性的教育课程。在升学适应期,大学生较多地关注环境的适应和学业的计划,就业教育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再在职业生涯的框架内规划学业生涯。在稳定发展期,大学生更多地希望在各项能力方面获得提高,就业教育应侧重于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方面的内容。在毕业期待期,大学生开始展望毕业后的生活,则开设就业技巧等课程比较适宜。通过全程性就业教育,教育者想学生之所想、所需,实现“教”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教”“学”分离。
      综上所述,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供给机构,大学教育改革的脉搏与时代和市场变迁的脉搏一起跳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革故鼎新,促进就业教育不断发展创新,加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来。

    推荐访问:助力 高校 就业 和谐社会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