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霍桑作品中的超验主义特征:超验主义文学

    时间:2019-01-10 03:3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霍桑作品《教长的黑面纱》中胡柏教长所佩戴的黑面纱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性格的多元性,探索超验主义在霍桑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 霍桑作品 超验主义思想 象征意义 人物性格
      
      一、引言
      超验主义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的新英格兰地区,并波及其他地区,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艾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超越了感官的领域,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推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个人主义和自力更生。
      超验主义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首先,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其次,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万物皆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超验主义思想对于美国十九世纪一些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例如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的纳撒尼尔・霍桑。一方面,由于出生于清教徒家庭,自小的耳濡目染使得清教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在霍桑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超验主义哲学和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逐渐意识到清教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他想寻求改变人类生活状况的方法,寻求完美的理想和道德,甚至构想一个完美、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但这一切都显得遥遥无期。于是,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对于霍桑的双重影响体现到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为某种困惑、犹疑和彷徨的心态。
      另外,超验主义对于霍桑作品的影响还表现为作品中广为使用的象征手法,以及每个象征被赋予的多重形象和寓意,例如《红字》中的红色“A”字和《教长的黑面纱》中胡柏教长佩戴的黑面纱。另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充满了困惑和矛盾,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能得到不同的解读,例如《红字》中亚瑟・丁梅斯代尔的性格的多元性。本文通过分析《教长的黑面纱》中黑面纱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及对《红字》中的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矛盾性格进行剖析,探索霍桑作品中蕴含的超验主义思想。
      二、象征意义的多重性
      霍桑作品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可以从一些象征的多重意义和解释中得到佐证,其中著名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中胡柏教长佩戴的黑面纱所蕴含的丰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象征意义更是引发了人们的无穷遐想。
      1. 故事梗概
      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一向受教民敬重的胡柏教长,有一天突然毫无缘由地戴上了一个神秘的黑色面纱。教长的黑面纱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的议题,极大地引发了教民们的好奇、联想、猜测甚至恐慌。但有趣的是,自从教长戴上了黑面纱,教民们在聆听他布道的时候,心里往往充满了惊悚和恐惧,似乎透过黑色的面纱,看到了上帝的威严。
      从那一天起,胡柏教长再也没让任何人看到过他的真实面目,甚至在临死之前,从邻近教区赶来为之祈祷的神父试图揭去这困扰了人们很长时间的面纱的时候,他还是竭尽最后的力量来保护他的面纱。最后,人们只好让他戴着面纱进入坟墓。
      2. 黑面纱的多重象征意义
      作者并没有对小说中黑面纱的象征意义作出明确的阐释,正因如此,它才激发了读者和文学批评家们无穷的联想。黑面纱背后究竟隐藏什么秘密?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见解。对该象征的解释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种解释是,胡柏教长戴上黑面纱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罪恶,因此黑面纱象征着他所犯下的某种过错或罪行。这一解释的根据来自于小说中描述的一个少女的葬礼。当胡柏教长戴着黑面纱的脸出现在棺材上方时,有人发现少女的尸体竟然有一丝战栗。另外,有人隐约看见少女的灵魂和胡柏教长手拉手走在送葬队伍的后面。
      第二种解释则建立在胡柏教长在戴上黑面纱之后所作的第一次布道,以及他的临终遗言等基础之上。这两次谈话都提到人们深藏在内心之中的隐秘的罪恶,因此,也许胡柏教长戴上黑面纱的目的就是传递某种信息,告诫他的教民,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玷污灵魂的罪行,而且所有人都一直在试图向他人甚至上帝掩盖自己的罪行,这是人性的弱点。
      第三种解释,正如第二种解释所言,既然世人都有不可告人之罪恶,而作为上帝的使者,教长在道德上便具有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教长佩戴黑面纱是为了保持与普通教民的距离,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意义上,黑面纱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教长的骄傲与自命清高。
      以上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教长自身的罪行,世人的罪恶,以及教长的骄傲等方面探索了黑面纱的秘密,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都试图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探索面纱内部的秘密,而忘了面纱主要应该用来从内向外看,而不是从外向内看。也许胡柏教长戴面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隐盖自身的罪行,也不是为了指出世人的罪恶,更不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事实上,人类所有的罪行都无法蒙蔽无所不知的上帝,因此,黑面纱代表的很可能并不是教长想掩盖的罪行,而是他所不知道的罪恶,这也是为什么他至死都不肯摘下黑面纱的原因,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揭开这一切。另外,作为一名清教徒,胡柏教长非常清楚加尔文教派的教义对于人类命运的预定论阐述,人类的命运是上帝预定的,人类的善行并不能改变获救或受罚的结果,指出人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于事无补,因此,黑面纱的功用也不是为了给民众传递道德上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黑面纱的功用也许在于,它能在教长透过面纱所看到的任何事物上笼上一层阴暗而惨淡的颜色。正如小说开头的描述:“它并不能阻隔他的视线,只是让他看到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的时候,都看到黑暗的一面。”就连他在埋头诵读《圣经》时,也“让他和《圣经》之间产生了一种模糊感……”。
      教长的黑面纱所蕴含的丰富而不确定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作家所受的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等多重思想潮流的影响。一方面,这种惨淡而阴暗的颜色正好反映了清教教义对于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在超验主义的影响下,霍桑认识到,要改变外在世界是徒劳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人心,然而人心之间却存在着各种无形的隔阂,改变谈何容易?因此,在所有问题都没有明确答案的情况下,霍桑在小说中多采用神秘而不确定的主题。
      三、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作家思想的复杂性在一些小说的主人公的性格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小说《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看似矛盾的性格,反映的正是作者心中那无比强大的,强调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节俭、禁欲主义等价值观的清教主义与推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个人主义的超验主义思想之间的激烈冲突。
      丁梅斯代尔是小说红字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怯懦、自私,虚伪,但最后又表现出惊人的勇气,他响应神的召唤,又无法逃脱凡人的欲求,性格中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
      首先,在很多读者看来,丁梅斯达尔是一个自私的懦夫。在与海丝特一时激情之后,却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承担起男人该承担的责任,并与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接收惩罚。相反,他选择逃避,任由一个弱女子带着女儿遭受世人的白眼。此外,他也没有勇气带着海丝特和他们的女儿一起逃离这是非之地,去欧洲或其他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其次,他是一个伪君子。在教民眼中,他是一个有教养的英俊男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他把自己的罪行隐藏得很深。在当着众人的面催促海丝特说出她的奸夫时,他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若无其事,听不出一点端倪。要不是他最后时刻站出来承认,谁也不会想到海丝特竭尽全力保护的那个人就是他。
      在小说中,丁梅斯代尔被刻画为一个怯懦而自私的人,以至于他最后的当众自白也没有被读者认为是一种勇气,而被视为一种愚蠢的行为。这不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方式,而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简言之,他的人生自始至终相当失败。
      但也有人认为《红字》并不是一部歌颂海丝特的小说,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丁梅斯代尔,这个可称之为悲剧英雄的人物。《红字》归根结底应该是一部关于一个好男人在犯下不可饶恕之罪行后,与之抗争,最后战胜自己的罪行并得到最终救赎的故事。
      在小说中,霍桑为丁梅斯代尔准备了三条路:第一,他可以像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齐灵沃斯(海丝特的丈夫)所要求的那样,把自己的罪行隐藏一生,但是要“永恒地远离真理与善良”。第二,他可以像海丝特要求的那样,逃离这个是非之地,逃避所有的责任,过上逍遥的生活。第三,他也可以像女儿珠儿要求的那样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
      尽管前两个选项非常具有诱惑性,但他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因为作为一个牧师,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一旦选择了第一条路,自己将从此踏入万劫不复之深渊,灵魂永远无法获救。同样,他也不能选择第二条路,因为任何一个信奉加尔文教派的基督徒,都无法否认自己的过去。唯有选择第三条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罪行,才是灵魂获救的唯一方式。因此,在小说的最后,当他在海丝特和珠儿的搀扶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撕开衣服,向世人展示多年来画在他胸口的红色A字之时,他的灵魂最终得到了救赎。他的肉体尽管死去,但灵魂已得到永生。
      在以上对丁美斯代尔的性格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作为两股对立的力量在这个可怜的牧师身上的激烈斗争。作为一名牧师,他一方面恪守清教的清规戒律,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世俗的欲求,渴望爱情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小说最终是清教式的结局,但是正是因为吸收了超验主义的思想,这种结局才具有发人深省的震撼力,引发读者对于宗教,社会,和人的关系,以及对于人类最终归宿的深层思考。
      四、结语
      十九世纪盛行的超验主义,以及它所提倡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对于霍桑的思想和作品的影响,体现为霍桑作品中一些象征的多重意义,以及小说人物的复杂性格特征。而这些颇受争议的象征和人物特征,正凸显了霍桑作品独特的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Montbriand, T. An overview of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Gale Research, 1998.
      [2]Granger, B. I. Arthur Dimmesdale as a tragic hero.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1964.19,(2).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0.
      [5]崔为. 霍桑的困惑[J]. 外国文学研究,1998.

    推荐访问:特征 主义 霍桑 作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