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读懂与读通辨】什么是读懂,读通,读透

    时间:2018-12-30 03:34: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案例与思考      在这学期刚开学的前几周,我们专业的几位同学去了一个中学参观并听了几节课,其中有节初一语文课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一节语文课的第一课时中,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当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大家有没有没读通的地方?”先后有几个同学起来回答并读书,其中有一学生说:“老师!我这地方没读通。”接着这位老师就让这位学生开始朗读了。读完之后,老师发现他读得挺通顺,还表扬了他说:“你读得还挺通顺的嘛!”然后教师就让这位学生坐下了。我又留心地观察了这位同学的表情,只见他眉头紧皱,面带疑惑,好像还有什么要说的,小手又有了要举起的势头,但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到,最后又放下了。
      这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很普通、细小的环节,这样匆匆忙忙处理学生疑问的做法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但可能就是这小小的疑问,却是引发学生创新的时机,是思维迸发的一个重要基点。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样的时机,顺势利导,就有可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否则不但不会有所启发,反而有可能给学生增加一些谜团,或者是给予学生一个“表面上明白其实是个迷惑”的答案。
      教师表面上看到学生读得通顺了,就以为学生就读通了,这是教师的一种理解,但教师很可能没有发现学生到底有什么疑问。我想学生可能是没有读懂,没有读明白,所以他说他没有读通。而此时教师问的问题又是“谁没有读通”,这位学生以为教师说的“没有读通”就是指他理解的“没有读懂”,所以出现上面的一幕。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不能只依据表面上学生的读通顺来判断学生读通了,而更要看学生是否读懂,读明白。那么,什么是读通?什么是读懂?他们二者之间什么关系呢?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什么,笔者将予以探讨。
      
      二、研究
      
      (一)读懂与读通的含义
      1.读懂的含义
      《现代汉语双向词典》指出“懂”的解释有:“知道;了解。”[1]因此,读懂的意思就是,通过阅读从而知道、了解。如,“我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我通过阅读从而知道、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2.读通的含义
      《现代汉语双向词典》指出“通”的解释主要有:“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6.了解;懂得:精通业务;通晓诗词。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中国通;万事通。8.通顺:文理不通;政通人和。9.普通;一般:通常等”[2]很显然,我们从上述解释中可以看出,与读通密切相关应该是“6.了解;懂得:精通业务;通晓诗词。8.通顺:文理不通;政通人和。”因此,读通的含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读从而了解、懂得;二是通过读从而使语句通顺。前一个条件是后一个条件的基础,只有先在“通过读从而了解、懂得”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通过读从而使语句通顺”,如果没有“通过读从而了解、懂得”的前提条件,就不可能更好地实现“通过读从而使语句通顺”的。
      
      (二)读懂与读通的关系
      第一,读懂与读通是有区别的。读懂只是仅限于读明白、知道、了解这一要求;读通不仅有读通顺的意思,还有读明白、知道、了解的意思。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对阅读结果的要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第二,读懂与读通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读懂是读通的基础。只有先读懂了,才能读得通;如果没有读懂,是很难读通的,如果读通的话,那只是读得语句通顺,而没有达到读通的全部含义。另一方面,读通在概念的内涵上包含了读懂。读通不仅含有读通顺的意思,还含有读明白、懂得的意思,读通则包含读懂。
      
      (三)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向学生说明白读懂与读通的含义,讲清楚读懂与读通二者的关系。
      只有学生明白读懂与读通的含义,知道读懂与读通二者的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准确提出他们心中所要表达的疑难与症结,从而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如果没有弄明白读懂与读通的含义,不清楚读懂与读通二者的关系,他们就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问题或者说是会错误表达,会使他们感到迷茫,遗漏很多的问题,更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白读懂与读通的含义,讲清楚读懂与读通二者的关系。
      第二,应该循序渐进地教授读懂与读通。
      首先,由完整的指令语到简洁的指令语过渡。
      完整的指令语所表达的内容较清晰、清楚,更能使学生明白,不混淆,而简洁的指令语所表达的内容较简洁、概括,可能造成学生的不明白、混淆。因此,在教授指令语时,应该是先教授完整的指令语,后教授简洁的指令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上实现过渡,从而掌握、运用。如,由读通顺到读通;由读明白、懂得到读懂。
      其次,由下位概念指令语到上位概念指令语过渡。
      下位概念指令语所内含的因素、意思较少,包容性较小,容易被学生接受,不易被学生混淆。上位概念指令语所内含的因素、意思较多,包容性较大,在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很可能会混淆其中的意思。因此,指令语由包容性小的下位概念到包容性大的上位概念过渡,容易减少学生的误解,实现学生的顺利掌握与运用。如,先教“读懂”,在学生明白“读懂”的基础上,再教“读通”。在最初阶段,可先问学生读懂了吗?明白了吗?之后第二步,再问学生读通了吗?或许会使学生不易混淆。
      以上笔者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细小的环节进行了描述与剖析,简要地对读懂与读通这一教育教学中平常使用比较频繁但可能会混淆的指令语进行了分析与辩解,或许能对教师们有所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指令语是需要的,是顺利传达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但要注意准确教授,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可能还会引起学生进一步的误解。
      
      参考文献:
      [1][2]东方瀛,车群.现代汉语双向词典[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215,937.

    推荐访问:读懂 读通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