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的实践运用] 语言学理论

    时间:2018-12-25 03:23: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比语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以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一文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以便对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有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 典型致使结构 相似性
      
      1. 引言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 200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具体的语言对比,特别是英汉语对比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英汉对比成为一门热门学科。要想使对比研究深入下去,我们必须对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而许余龙编著的《对比语言学》提出了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对比语言学理论框架,对具体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指导。本文结合许余龙提出的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对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以便加强对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的认知理解。
      
      2.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对比语言学由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组成。理论对比语言学又分为一般和具体两类。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目的是运用一般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一些一般语言学的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深入比较,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从本质上来说,这类对比是双向性的。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文就是一篇有代表性的具体理论对比的文章。以典型致使结构为理论对比的出发点,比较致使结构在英汉SVO型语言中的运用。这是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理论对比语言学研究增多的发展趋势分不开的。
      
      3. 对比研究的一般程序
      
      由于理论对比研究的目的是进行理论探索,加深我们对语言本质及语言之间差异的认识,因而这类对比研究通常更加深入系统。许余龙提出一项具体的理论对比研究的六个步骤。我们将参照这个程序对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文逐步进行评述。
      3.1确定对比范围
      仍要确定语言的可比性,我们需要首先将所要对比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确定对比的语言层面,然后进一步确定这一层面上的具体对比描述对象。熊学亮和梁晓波从语言的结构系统出发,选择语法层面上的典型致使结构作为英汉对比研究描述的对象。这是一个新颖的话题,几乎还没有人作过同类的研究。一项具体的语言对比,通常要选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对比基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两种语言中的某一语言现象进行比较。许余龙将对比基础分为语外和语内对比基础两类。按其性质来说,所谓语外是指与语言发生联系的一些外部因素。而语言的内部组织机制,可以从形式与功能这两个角度来加以描述。因此,首先从语外来看,致使结构是对现实世界中致使事件的语言表达。熊学亮和梁晓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虑,以现实世界中的致使事件为语外对比基础,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致使结构句式的认知临摹性,即语言对客观世界的相似性。其次,从语言内部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来说,语言功能可以作为对比的基础,熊学亮和梁晓波在语法层面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致使结构的差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文对比研究的范围,便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论题。
      3.2 文献搜集与研究
      对比研究文献应包括两部分:某一具体对比研究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和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通过文献搜集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致使结构作英汉比较研究的人不多(吴昌1995;张京鱼2001;程琪龙2001)。熊学亮和梁晓波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此外他们又分别列举了英汉两方面有关致使结构的讨论和研究,作为对比描述的依据和特殊的对比语言材料,为下一步对比奠定基础。
      3.3确定理论框架
      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确定采用哪种语言研究方法,作为统一分析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虑,致使结构是对客观世界中典型致使事件的一种临摹或概念化。熊学亮和梁晓波首先探讨了前人的研究不足(Croft 1991;Langacker1991),这些模型未涉及到致使动词的性质。然后进一步研究致使结构表达涉及到的三类致使动词。根据它们区别性特点,熊学亮和梁晓波将单纯词汇性致使动词作为致使动词的原型,与Croft和Langacker提出的标准模型因素相结合,终于得到了致使事件和致使结构的理想化图式原型。这种跨语言的致使标准事件观察模式作为英汉比较的参考基点,同时也就是熊学亮和梁晓波确立的理论框架。
      3.4搜集语言材料
      对比语言材料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考虑到对比研究的性质、目的、理论框架和描述内容等。熊学亮和梁晓波选用实例语料作为语言分析的依据。这些例句或喜闻乐见,或浅显易懂,或引经据典。如文中关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致使词汇的例子引自朱德熙的《语法讲义》,汉语使成式的形式引自王力的《汉语史稿》。这些名家名言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由于是对英汉语的对比分析,搜集的对比语料采用翻译对等形式,更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3.5分析对比
      这是对比研究的核心部分。熊学亮和梁晓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对比的方法,对英汉语致使结构句式的认知临摹性和句式表达分别进行了具体理论的对比。
      理论假设是定量研究的出发点。因此他们提出“英汉语的致使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与致使事件结构有相似性”的理论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从时序、概念的复杂程度、语词的长度及对受事者的要求四个方面加以对比。首先通过对英汉语中含单纯词汇性致使动词和含致使助动词的致使句结构的分析,他们认为英汉语致使句结构很容易与致使事件结构在时序上形成对应关系,并且举例说明是受英汉语SVO语序的影响。其次他们认为英汉语致使结构对致使现象的临摹还表现在致使行为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区别上。语言结构与现实结构的对应方式昭示了语词的长度与概念的距离之间有一种微妙关系。再次英汉语致使结构的相似性还表现在对致使结构中受动角色的临摹上。在直接性和间接性的致使行为对受动者有不同的要求。这将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中致使事件的语言表达。综上所述,英汉语的典型致使结构在概念化形成过程中,都是对现实事件中的客观致使现象进行临摹。英汉语在将现实世界中的致使事件映射到语言中存在着认知共性。
      英汉语在致使结构句式表达上差异从三方面体现。首先是英语词汇性致使动词由单一语素动词或单词表现出来,而汉语则通过两个语素复合而成。汉语的复合形式极灵活,动词与其它动词或形容词可随意组合。而英语在表达类似具体致使行为不太灵活,多数要借助“主谓宾+补语”的结构。但在带有不及物动词的致使结构表达上英汉语各有优势。另外通过对现代英语与古汉语的致使词汇形式作历时比较,英汉在致使表达上的差异更加清晰。其次,英语在表致使动作时存在大量的名动活用来表示该语义项下的致使义,但汉语中不存在。再次,英语有形动活用的形式表示致使义,而汉语多用复合式致使动词形式。
      3.6总结
      分析对比之后,熊学亮和梁晓波总结了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对比研究的成果,并讨论了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作为典型的SVO语言,英汉在致使结构典型句式上与客观致使现象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在对致使现象具体表达的句式上却存在许多细小而重要的差别。这种辩证关系对进一步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有参考价值。同时,他们也指出对比的局限性,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4. 结束语
      
      结合许余龙提出的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我们对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一文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评述。这篇论文选材角度新颖,结构安排合理,科研学术性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熊学亮和梁晓波对英汉典型致使结构的表达异同所作的对比研究,严格遵循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是对此理论的较好的实践运用,为今后类似的对比语言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程琪龙.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现代外语,2001.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熊学亮,梁晓波.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京鱼.英汉心理使役动词应用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1.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局,1982.

    推荐访问:实践 学理论 语言 余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