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 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

    时间:2018-12-24 03:27: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分析了探求、思考事物内部规律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即“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并进一步从“读物”和“善思”两个角度去探求、思考事物内部规律,从而使文章内容因理味沉淀而有深度。
      关键词:积理 读物 善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
      一篇好文章,从内容的角度来讲,“积理必富”。那么“理”是什么?“理”是作者的思想、见解、观点,以及他所领悟的万事万物的道理和规律。中学生作文,教师常叹学生为文太过浅陋,没有深度,给人启迪和让人回味的东西太少了,究其根底就是“理味不足”。文章因内容丰富而精彩,文章内容因理味沉淀而有深度。好文章常带“理”,给人教益,启人心智。
      既然如此,但“理”不可能凭空而发,无中生有。如何“积理”?
      
      一、读物
      
      “读物之处,事物正多”,“物”中蕴含丰富的“理”,读“物”可获“理”。那么,“物”又指什么呢?
      “物”可以是自然、社会、人生。无论是自然界、社会生活还是人生都蕴含着无尽的道理。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生存法则,社会发展变化规律,人生道路上的点点滴滴等等,只要注意观察,用心体验,你便会或多或少地感悟其中的奥妙。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荀子从自然界的事物中“读”出了学习的道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告诉我们学习要坚持不懈,要有恒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让我们明白了学习要专心,不三心二意的道理。荀子的《劝学》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人世间学习的道理,层层设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从日常生活中妻、妾、客对自己的态度及原因领悟到国君受蔽,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道理。《触龙说赵太后》中的大臣触龙从赵国贵族子孙后代的兴衰荣辱中推出“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引人警醒。
      “物”可以是书。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冶炼人的思想。多读富含哲理性的诗词曲,不仅可以咀嚼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趣味盎然,还可以领略其中的哲理。王之涣的《登颧鹊楼》中有脍炙人口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显而易见,站得高,看得远,人生需要高瞻远瞩。当然,古今中外的哲学书,融注了哲人对世界、人生的思考,中学生可读一些。
      
      二、善思
      
      “读物”可获“理”,但“读物”不仅需要敏锐的双眼,更需要敏捷的头脑;不仅要“看”,还要“思”。“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的确如此。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这里,我想说,“理”其实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头脑,不是缺少理,而是缺乏思考“理”的头脑。大多数中学生人云亦云,跟在后面拾人牙慧,不写“理”则罢,写出来的也是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毫无自己的思想可言。所以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思考过的东西才是深刻的、独到的。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下面从写文章的角度来介绍一下:
      (一)从多个角度、立场思考问题。
      从多个角度、立场思考问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感悟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理。如关于“滥于充数”的立意作文,可以从齐王、南郭先生、竽人等角度动笔。浙江的李刚同学写的《破除“保护伞”》,避开常人的思路,深入地探究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原因,把矛头指向齐宣王的“良莠不分”,指出正是由于某些领导干部的失察,导致了腐败无能者的得势,并强调“具有人事任免权的领导应以齐宣王为鉴,肩负起把好人才关的历史重任”。这篇文章的说理是颇有力度的。浙江的陈捷同学从竽人的角度写《再论南郭先生何以得“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与南郭先生“苟且相安”的299位乐师,其推理也是十分周密和周全的。屈超耘先生写的《吾给“南郭”摆摆好》的杂文,从南郭先生的角度把矛头指向那些假作家、假教授、假高工等假知识分子,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立论新颖。
      (二)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事物总是以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凿开顽璞,方始见玉”。通过分析现象,揭示本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如果能坚持下去,必有许多真知灼见。浙江的冯歌斐《“出淤泥而不染”之我见》,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现象,深究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令人耳目一新。“你须沾染环境的色彩,受它的影响,但你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显示你的独立。你须扎根于淤泥,任它覆盖你的根基,但你可以积蓄力量而发,发出智慧、美德、艺术等等的人类之花”。
      (三)辩证分析,防止片面。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内部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一个建议,有合理的一面,也必然有不合理的一面。那种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思维的片面性。而中学生由于见识还不广,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会走极端。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就显得更重要了。河南的范正伟同学写的《我看明星崇拜热》观点鲜明,同时避免了片面性,分析透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崇拜偶像自然可以,但要正确崇拜,不要过度‘发烧’。要面对现实,认识自我,让偶像成为激励自我的动力”。
      (四)运用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对一些传统典故可以推陈出新。只要别具慧眼,不落窠臼,言他人所未言,使文章立意新颖独特,与众迥然不同。逆向思维运用得好,常常使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是作文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北京的黄俊同学写的《谈“蚍蜉”之勇》一反传统,对“蚍蜉”和像“蚍蜉”之类的人大加赞赏,推出新意来。
      文章因内容丰富而精彩,文章内容因理味沉淀而有深度。走向自然,走近书本,融入生活,用心观察,独立思考,将体验、感悟诉诸笔端,文章定会多姿多彩,意趣盎然,吸人眼目。
      
      参考文献:
      [1]诸灵康.议论文构思[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推荐访问:而为 积理必富 文始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