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18-12-23 19:49: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坚持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
      
      教育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心理落差、自身个性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有20.33%―25.3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但在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误区,如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比较薄弱,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障碍性咨询和心理疾病咨询为主,形式以个别咨询为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等。因此,坚持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描述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客观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新影响。这里综合为以下几点:
      1. 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刚入学的学生既认为自己有幸升入大学,往往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对自己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缺乏清醒的认识,又因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或因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遂自惭形秽,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考研究生、经商、出国、择业等问题无一不牵动着他们的敏感神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竞争意识也随之增强,同时危机也油然而生。所以,无尽的希望失望的情绪在他们心中躁动。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易绝望或精神崩溃,进而成为心理障碍患者。在情绪上表现消极,行为上表现散漫。
      2. 恐惧心理。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异常的情境中,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理感受。身陷此境试图摆脱又孤立无援时,恐惧心理又油然而生。恐惧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种企图脱离险境的情感体验。
      3. 自傲心理。自傲心理是大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一种带有浓厚的盲目自大色彩的情绪反映,具有自傲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情形,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地位。有的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对方,常常使人陷入难堪、窘迫的地步,甚至使对方只好“敬而远之”、“退而避之”。他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心理素质不良的危害性,不能充分地尊重交往对方的人格,进而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 怀疑心理。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具有双重心理特性,一方面怕受他人猜测怀疑,另一方面又难以克服猜测、怀疑他人的习惯。疑心重的人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认为具有特定的含义,总是以为他人在评论甚至在贬低、抵毁自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就形成怀疑心理。由于这种不良的心理也导致人际关系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一旦发生同学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对抗行为。有的会施以人身伤害,或由于心理压力加剧产生轻生的念头。
      5. 恋爱问题造成的性变态。恋爱问题是日益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生理上的初步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早熟的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产生顾虑毕业后难择配偶,担心成为大男大女,而产生抑郁、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也有的学生自作多情,有的产生恋物癖、窥阴癖、露阳症等变态行为。很多资料表明在恋爱问题上导致心理失衡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业的已呈上升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诸多问题,仔细分析,冷静思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是通过高考选拔人才,使高考成为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独木桥,学习知识,应付高考成了许多中学生的唯一目标,应试教育使众多青少年在最富有理想的中学生时代,把丰富多彩的追求化为单一的成绩追求,忽视全面发展自己。上大学后,解除了高考“紧箍咒”的桎梏,面对新的环境、学校和同学,在接踵而至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很多大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一而足。
      2. 独生子女的“小皇帝”现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在城市家庭中,不少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事无巨细全由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安排。他们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百般宠爱,呵护有加,教育其唯学是上,安逸地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因此,有的大学生便成了学习的“巨人”,生活的“矮子”。当他们进入大学开始独立面对衣、食、住、行时,对生活、交往等方面涌现的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并由此引发出各种心理疾病。
      3. 经济问题的困扰。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后,每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学杂费,成了许多来自农村和下岗工人家庭大学生深重的经济负担。据调查,生活困难,连学费都交不起的贫困生占在校大学生的5%―8%。他们节衣缩食,生活简朴,课余时努力寻找和争取勤工俭学的机会,有的还向银行申请贷款来交学费或作生活费。为了解决实际困难,他们往往因勤工俭学而影响了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因经济问题引发学习问题,而且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常使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疾患。
      4. 单亲家庭的教育缺陷。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特别是心灵的伤害巨大,单亲家庭的教育往往也存在很多问题,人格的缺陷、情感沟通的不足和心灵的创伤,极易使人情感冷漠、为人自私、心胸狭窄、缺乏公德心。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升上大学后,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否则,稍受刺激就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5.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区”。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这两个文件,虽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它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但并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出来,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表面的外在行为的管理,没有深入到对学生的心理管理。高等师范院校的心理学虽然是其特色课,但在许多学生、某些教师甚至个别学校领导的心目中,心理学课程和哲学、马列等课程一样,是学生为了获取学位而不得不学习的公共课程。高等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还很不完善,没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心理咨询人员不能全天候地为学生服务等等。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选择
      
      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的因素,而且还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密切相关。据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思想负担过重而出现心理问题,无法继续学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为确保高校的稳定和当代大学生能顺利健康地完成学业,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素质教育,确立多元性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求实创新,一切教学活动都以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鼓励个性和创造性,活化知识。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尽量激活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必须确立多元性教学的理念,即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应变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鼓励创新,激发潜能,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以及无条件地求同循旧和强制性,以有效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2. 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建立心理健康诊断及咨询机构。设立必要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单位建立联系,及时发现有心理疾病的个例,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大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还要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有所侧重,以加强针对性。加强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人生经历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悉心尽职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人员由德育、心理学、医务人员三方面组成,并定期进行培训,加强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 努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身教育、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如运用宣传栏、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重视心理健康,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同时,还要增强挫折教育观念,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深刻认识人生道路的曲折性,增强抗挫折能力,从而能在失败中修炼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早日摆脱“小皇帝”经不起人生风雨考验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独立处理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
      4. 关注弱势群体,及时化解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对弱势群体要特别予以关注,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家庭经济因难的同学提供勤工助学机会,比如组织成立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帮助他们在社会或学校的图书馆、后勤部门寻找兼职的机会,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发挥各级组织的力量,包括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学生会等机构,增加人、财、物的投入,积极创建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倡导并营造融洽、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树立健全人格。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帮助学习成绩落后的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心理,乐观向上,奋起直追。建立心里健康档案,对心理隐患者密切关注加强跟踪,循循善诱,扬长避短,及时化解各种心理疾患,确保他们健康成才。
      5. 提高“两课”教学质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从“以心育人”到“以心育心”,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重视自我意识的发挥,引导大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高校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比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雷锋小组”等组织,通过各种社区服务、扶贫助残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仁爱、负责、同情、怜悯、善良、宽容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确保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个道德完善、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则祥,蒋继国,赵军.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5,(8).
      [2]孙晓静,张钦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教育论坛,2005,(2).
      [3]刘景秀,周玉海.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塔里木大学,2005,(4).
      [4]林乐香,喻少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科学,2003,(2).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 探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