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1-07-16 12:0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效果和能力,构建一种全新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资源;信息技术;特征;教学模式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构建问题任务,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自觉、流畅、健康地参与信息技术和文化的实践,开始其对信息生活全部意义的体会,促成其信息意识的良好内化。本文针对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指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
      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提高问题解决、探究、创新等能力,促使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习者自我
      建构,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新的知识。
      二、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精选教学资源
      资源是模式开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无论何种媒体、何种形式,只要对学习有帮助就是有用的资源。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阅读大量的资源,围绕教学主题精选出其中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
      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2.一课一主题
      在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中,资源通过主题而聚集,经过学习者情景化后,才能服务于主题。传统的课堂结构主要是教师提出知识点,再加以例证。而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主题是整节课的
      灵魂。
      3.探究性
      探究是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开展的核心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是以主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其模式如下图所示。它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选择并确定主题。学生制订主题探究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认识、学习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协作学习与协作作业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反思
      拓展。
      四、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1.确定一个主题
      确定主题时要写出主题学习的名称,对主题进行简单的解说,并做出总体性的概要说明。介绍中可以用复杂有趣的事情和精辟的语言吸引学生,也可用案例形式创设情境。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定主题“走向海洋”。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1)学生对海洋具有感性认识,容易产生学习兴趣;(2)海洋题材广泛,可渗透其他学科,便于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通过课件中任意飞翔的海鸥和巨大的海浪声以及动画等媒体形式,突出三维空间效果,充分展现海洋的魅力,将学生融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具体详细地列出完成主题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从本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看,基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Word的使用,会在PowerPoint中输入文字,并能在教师指定的软件、给定的内容下上网收集资料,所以知识目标的设定是掌握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幻灯片的制作,要学会利用网络采集信息资源的方法及对从网上下载图片的
      处理。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图像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发展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个性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3.问题和活动作为主线
      一个主题可以分解成多个具有操作性的任务或问题。这一部分要告诉学生需完成的任务或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问题最好是没有清晰答案,甚至是有争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着迷、惊奇和疑惑,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要求编制主题明确、图文并茂和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演讲稿;充分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提醒学生可从地理、生物、环保、音乐、美术角度考虑。(1)能制作出符合常规的图片;(2)能用图片或声音、动画强调观点和主题;(3)观点独到,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动画、超级链接等。
      4.主题搜索
      主题搜索主要是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并加以整理内化。可以从剪贴画里收集有关海洋的素材,包括图片等;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海洋的素材;还可以从在硬盘、光盘上收集有关海洋的素材。学生需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包括网上下载、查找硬盘、查找光盘及调用其他同学资料库等,不熟悉的内容亦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活动过程描述
      小组要详细介绍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同时加入一些必要的学习建议。同时,介绍学生的分组情况和任务分配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海洋的遐想的讨论,教师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力争涉及多方面内容,如生物方面的“鱼类”;地理方面的“沿海区域”以及环保、音乐知识等。学生可以阅读“学法指导”软件。教师巡回帮助,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6.主题学习评价
      主题学习评价要介绍整个主题活动中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学习自我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分为“搜索和收集信息”“完成分组任务”“独立工作能力”“合作意识”“介绍能力”“角色扮演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结论能力”等,分别按照“一般”“较好”“优秀”“典范”四个级别进行评价。
      7.主题成果展示
      主题成果展示要设计主题学习的各种成果的展示方法。例如,多媒体展示和主题网站展示。将完成的作品全班交流,并谈体会,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主体为全体学生,即学生占有课中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包括学生讨论、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制作多媒体演讲稿、学生体会等,教师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创造机会,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发挥潜能的空间。
      以上只是参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境加以拓展或变通。
      参考文献: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课中 中学 主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