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思维的惯性和改革的开启

    时间:2021-07-12 04: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苏共二十大以后,法共面临思想和实践上的困境,抵制了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而与中共的立场接近。但是当中苏分歧出现后,法共决定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共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法共的态度既体现了法共中央的思维惯性,以听从苏共指令、维护苏联利益和威望,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为其国际主义职责;又反映出其内部新旧力量间的斗争,党内出现要求改革的声音。中苏分裂对法共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党内得以清洗了保守派力量、强化了苏联的新路线,另一方面国际共运的分裂使得法共开始产生自主意识,将关注的目光从国际共运转向国内事务和欧洲事务上。
      关键词: 中苏分裂;法国共产党;国际共运
      作为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中苏分裂不仅震动了冷战国际体系,还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崩离析。中苏两大党在理论路线上的分歧,实质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面临不同国内外形势的党对于自身发展道路和国际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存在着差异。然而中苏两党的互不退让,使得原本已经调和的观点走向极端,既造成了国际共运中各国共产党的思想混乱,又使他们不得不在中苏之间做出抉择。向来紧随苏共步伐的法国共产党,虽然在中苏论战中站在了苏联一方,但由于曾深受斯大林的影响,法共中央实际上抵制了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而偏向中共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因此关于法共对于中苏分歧的真实态度其实是值得探讨的,但是目前的研究并不多。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法共在中苏论战中的真实态度,来了解其内部思想上的惯性和对改革需求的出现,以便了解从苏共二十大到中苏分裂,即国际共运处于重大变革的阶段,像法共这样的西欧共产党是如何应对变化和危机的。
      一、 苏共二十大后法共的困境
      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要求对斯大林时代的路线做出全面调整。为了彻底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赫鲁晓夫还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引发了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震动。各国共产党中都有不少在斯大林时期被培养起来的领导干部,而对斯大林的绝对拥护也是不久之前的事情。去斯大林化不仅是要他们抛弃已固化的思想观念,还要削弱他们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因此,对于这些斯大林主义者来说,追随苏联的指示行事是他们的一贯准则,至少是明面上必须做出路线的调整,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愿意进行去斯大林化,希望维持自己在党内的权威。
      法国共产党历来与苏联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其总书记莫里斯·多列士是由斯大林时代的共产国际培养起来的。他以斯大林为楷模,利用“阶级斗争”路线反对法国工人运动中的其他流派——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异端(托派),并清洗了法共党内传统的社会主义或工会主义流派,最终使法共布尔什维克化,机构组织迅速向斯大林的极权体制靠拢。他对斯大林的无条件支持使他年仅30岁时就成为法共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法共受到了莫斯科的完全控制,贯彻了斯大林的思想和政策。②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班子的一些政策中已出现去斯大林化的倾向,法共内部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试图做出改变,例如负责和平运动事务的卡萨诺瓦。③然而,总书记多列士和党内二号人物杜克洛以及大部分中央委员则坚持斯大林时期的教义。在1954年法共十三大会议上,多列士发表内部讲话,指责党内出现机会主义思想,低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而高估了反对派,犯了错误。他引用斯大林的话,强调要在遵守党内铁的纪律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斗争。④甚至在苏共二十大召开的同一天,多列士还在《人道报》上提醒大家保持警惕,指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正在准备新的战争”。⑤
      苏共二十大结束后,法共需要在路线上跟随苏联改弦易辙,然而在思想观念上却无法立即转变,中央领导层的那些正统的斯大林主义者与新近提拔的年轻干部及部分知识分子党员之间也存在冲突,再加上秘密报告泄露后遭到国内反共势力的攻击,这使得法共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首先,苏共二十大批判个人崇拜、号召党内民主。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根据此指示,要求党内迅速做出改变:不能再将法共称为“多列士的党”;不能过多引用领导人的讲话;要加强集体领导,扩大决策层,采取互相监督和互相批评的政策,等等。⑥随后,法共在其十四大会议上也提拔了一些年轻干部。然而,从实质来看,多列士及其亲信对于民主化是抵制的,对那些提出机制改革和充满批判精神的年轻干部进行了打压。6月19日,在十四大筹备会议上,法共中央一致决定谴责提出改革计划的尚特龙和另外两名党代表。他们告知尚特龙:“作为党员,你有权利持你的观点,但是作为干部,你应该维护党的政策。”⑦
      其次,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两大阵营“和平共处”的路线以及“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的论断,法共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经受过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法国民众对和平极为渴求。事实上,“和平共处”及“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也早已有之,但是冷战开启后,这些口号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宣传和斗争工作中,法共同其他共产党一样,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列为破坏世界和平的罪魁祸首,而社会主义阵营则联合广大世界人民共同为保卫世界和平作斗争。这其实是在保卫和平的口号下进行两大阵营的对抗。而直至1955年末,多列士还在宣扬列宁主义的正统观点,即“在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阶段性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其目的是为求重新瓜分世界。”⑧因而,尽管法共中央开始要求实行“和平共处”路线,但是许多党员包括中央领导人的自身思想还一时转不过弯来,无法从反对美国即是保卫和平的观念一下子转到与美国和平往来的态度上。
      再者,苏共二十大还提出了采用和平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对于法共来说,议会道路已基本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成功的路线。自盟军协助戴高乐解放法国后,法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革命的可能性。1944年秋,多列士在斯大林的支持下,带领法共放弃武装、加入政府,并通过议会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冷战开始后,法共很快被排挤出了政府,重新开启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使得一些中下层党员(尤其是抵抗运动中的战士)又想起暴力抗争的手段。不过,法共中央仍积极备战地区和全国的各项选举工作。随着法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提高,法共的阶级斗争路线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吸引选民的注意。法共认识到无法单靠自身力量获得成功,需要与社会党等左翼政党进行联合,重组“人民阵线”。1956年初的议会选举中,法共便试图与社会党进行合作,支持社会党领袖摩勒担任部长议会主席(即总理)。但是社会党及其他左翼政党对于与法共联合并不积极。之后,秘密报告的泄露以及苏联出兵匈牙利等事件,引发了法国国内包括社会党在内的其他政党对于法共的批判、打压和排挤。尤其是11月7日,正值法共庆祝十月革命的日子,许多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以及一些反对苏联出兵的法共知识分子党员一同上街进行游行,反对苏联和法共中央。一些极右分子还趁反共示威游行之际,冲击和破坏了法共中央委员会和《人道报》所在地。这使得法共同其他政党“阶级斗争”的情绪又加深了,与社会党的联合从主观和客观上都困难重重。

    推荐访问:惯性 开启 思维 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