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当代启示

    时间:2021-07-11 20:01: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在课程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机构建设和实际教育活动中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以期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及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当代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0—1956),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诸多工作制度和实践探索,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推动高校院系调整和教育体系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理想、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生活态度的教育,辐射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间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思想环境和舆论导向,保证党在执政初期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全面研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方法和经验,对准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把握其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以“新民主主义”为国家基础,确立的是一种特殊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它的特殊性体现在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并存[1]。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经济上受朝鲜战争影响,又有繁重的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等社会改革相伴随。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和政治上存在社会主义因素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和政治力量,意识形态领域也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多元思想并存。
      首先,《共同纲领》确认了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有指导地位。同时,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又有过渡性的特点,即允许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思想在一定时期内与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同时存在;第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对民众思想的持续影响。虽然在政治上的反动统治已被摧毁,但其思想余毒却不会立即消除,长期封建锁国和反动政治统治造成国人思想落后愚昧,也助长了各种反动宣传和政治谣言的流传与蔓延;第三,来自国统区的旧知识分子中一些人在前所未有的社会骤变面前感到不适应,旧习惯与新政权格格不入。还有一些人对党的执政能力怀疑,甚至形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新政治势力;第四,由于党地位的根本变化,机关、高校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意志衰退、争名逐利、脱离群众等思想不纯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杂乱无序,开展与各种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想的斗争有其深刻价值和历史必然性。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当时学校思想教育遵循的准绳和工作方向。《共同纲领》规定“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3]。在《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高校逐步确立了“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青年团、学生会辅导员、广大教师分工配合,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體制”[4]。
      (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重新设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取消国民党时期开设的《国民党党义》、《军事训练》等课程,代之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华北19所高校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中心是加强政治学习”,从而确立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52年10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进一步明确规定“三门课程”开设院校及上课时表,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年9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使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结合,以马列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理论水平
      1951年9月,教育部指示各校抽调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教师集中研修半年。1952年9月,再次指示加紧培养政治理论教师,采取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各大行政区选择具备条件的高校创设马列主义研修班、设立政治教育系或专修科、选拔政治理论课助教、制定师资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政治理论课师资问题。
      (三)设立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
      195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决定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处,配备政治辅导员,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所有教师与学生。1952年末,在时任清华大学蒋南翔的主张下开始设立专职学生政治工作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政治辅导处的任务是:指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协助教务处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全校教职员和学生的社会活动;掌握教职员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平均每300名学生设政治辅导员一人,其主要任务是辅导学生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组织推动教职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此阶段的制度设立奠定了党领导下我国学生政治工作机构和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基本格局。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联系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现实、超越现实,必须着眼于现实经济关系中人的思想实际,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实践经验 新中国成立 初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