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在回归生活中重塑理论工作的亲和力

    时间:2021-07-08 16: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理论工作科学化的关键不在于像技术科学一样找出一套精密的方法或程序,或是研究出多少大部头的成果,或是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而在于走群众路线、重树群众对理论工作的信任。所有方法、手段及投入只有在有助于改进理论工作的生存状态,增进理论工作的亲和力这一点上才有其意义、价值与合法性。理论工作“科学化”的目标不是走向自然科学化,而是要以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审视我们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警惕教条化影响,要与技术实证主义划清界限,要彰显理论工作教化引领的价值功能,要激发理论工作者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理论工作;科学化;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0-0022-03
      
      理论是逻辑的、抽象的、概念的,而理论传播则是历史的经验的生活的。在全党大力推进党建科学化,大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大背景下,理论工作科学化如何破题,理论工作能否承担起相应的历史重任,在党的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引领教化的桥梁?科学化是否意味着自然科学化、技术实证化?在推进科学化的道路上,是继续追随技术科学的实证主义理想,还是以批判的精神在清算技术实证化责任的基础上,重新思考理论工作的科学化道路?这些都是理论工作者需要冷静地加以反思的前沿性问题。
      
      生存状态决定理论工作科学化的价值取向
      
      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能够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动的物质力量。理论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理论不断说服群众,不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生动过程,也是一个理论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并指导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我们党素有理论工作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善于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入耳入脑的大众话语,教育干部群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工作的群众路线,也是为近90年的革命建设实践反复确证的宝贵历史经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和人口众多的大国,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中间却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理论工作的群众路线,对于推动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的理论工作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和警醒的问题。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人们较之以往更加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来释疑解惑、引领丰富精神生活的今天,一些标签化、庸俗化、工具化和形式主义的不良现象正在滋长蔓延。长期以来,一些同志习惯于用文件来贯彻文件,用会议来贯彻会议,用穿衣戴帽、贴标签的庸俗态度对待理论,理论用于包装更甚于武装;一些同志习惯于唯书、唯上、守成的简单化做法,以拖沓的文风、生硬的语言、刻板的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教条化的灌输说教,不管效果与群众是否接受;一些同志则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认为理论工作偏务虚、指标软,理论学与不学一个样、多学少学一个样,只要经济工作有实绩、能出彩就一好百好。以至于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理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党员干部认识尚且如此,遑论一般群众。凡此种种,无疑大大影响和削弱了党的理论工作的亲和力,也大大影响和削弱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战斗力和说服力。久而久之,人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理论放到了实际的对立面。说一件事是理论性的,那就意味着它离现实还很遥远;说一件事太理论化,那简直是对其可行性无情的否定。在不否认理论工作重要性、不否认理论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前提下,这可能就是理论工作的生存论描述。
      理论工作的价值在于争取群众对理论的信任,理论工作科学化的关键不在于像技术科学一样找出一套的精密的方法或程序,或是研究出多少大部头的成果,或是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而在于走群众路线、重树群众对理论工作的信任。所有方法、手段及投入只有在有助于改进理论工作的生存状态、增进理论工作的亲和力这一点上才有其意义、价值与合法性。因此,不是为科学化而科学化,在这种意义上,理论工作的公众形象既是科学化的起点,也是科学化的目标。
      
      从反思教条化与工具化的危害看“科学化”的内涵
      
      理论工作“科学化”的目标不是走向自然科学化,而是要以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审视我们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正确看待自然科学方法对理论工作的意义与界限。
      警惕教条化的影响。把概念的抽象的理论转化成群众接受的生活化的内容,始终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多样化的群众需求及急功近利的大环境,理论工作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照本宣科,搞“上下一般粗”。上面怎么讲,我就怎么讲;人家怎么讲,我就怎么讲;过去怎么讲,现在就怎么讲。理论在习惯上被总结成条条,通过运动式的强制半强制的方式,反复告诉人们“这就是科学”——理论宣传变成了先入为主的灌输填鸭,结果越说越逆反。回想一下,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反对教条主义,到头来教条化离我们并不遥远。更可怕的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在重复教条化的错误时却并不自知。推动“科学化”在这里首先是要建立一种自我批判的科学态度。既然在理论工作领域教条化如影随行,那问题就不在于你是否已经犯了某种教条化的错误,而在于随时要反思拷问自己离教条化还有多远。
      与技术实证主义划清界限。工具化倾向是理论工作面临的另一大危害。自然科学的威力和影响已是无人否认的事实。但为人所忽视的却是:自然技术科学所统治的领域却并不能包含人们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并不服从自然规律,19世纪的康德哲学就已对此作了界定。今天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工作也总是向往着以实证化、标准化的方式去宣传群众。在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物质至上的时代,人们容易忽视理论,即便是在谈论理论重要性时,更多指称和欣赏的是理论的工具功能,看它是不是具有技术科学的严密性,是不是像技术科学一样有助于创造物质利益或改进人们对物质世界及社会的控制。不可否认,包括理论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规范,但问题是,坐在办公室或书斋里研究出来的方案计划,其科学性可行性如何?层出不穷的指标体系就真的那么管用?人们真的会按照研究炮制出来的指标体系去生活去感受?在一次讲座上,有一位中年市民问刘震云,如何找寻人生的乐趣?刘回答得很巧妙:真正的乐趣是没有的,你此时快乐那就快乐了,你彼时不快乐那就不快乐了。你不必同意作家的观点,但你必须承认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像一些指标所指出的:收入有多少,住房有多大……一个人就幸福了吗?可能有些人感到幸福满意了,而另一些人却没有,有人此时感到快乐,彼时又感到不快乐了。如果我们的理论工作按照指标去研究宣传,那必然会忽略掉许多人的生活感受,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与生活的两张皮,解释不了现实的理论更不用说指导现实了。
      因此,理论工作的科学化绝非想像中的自然科学化或是技术实证化。在科学实证主义的车间里构思打造出来的工具、方法,与其说是在服务群众,增强理论在群众中的说服力、战斗力,不如说是为了体制内部的齿轮磨合,是为了便于上级约束和考核下级。面对自然科学方法的僭越,“科学化”首先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工作可以借鉴技术科学的方法,但前提是要对技术实证化、工具化的倾向加以批判性的清算,找到其发挥作用的恰当界限。

    推荐访问:重塑 亲和力 回归 理论 生活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