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1-07-07 12:0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视野。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结构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实行协同差异供给和增强有效供给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问题;改革路径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创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深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教育也要对此做出有效回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视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进,平衡思政课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配置,扩大思政课教学的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一、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的教学关系可以看成是供需关系。教师是供给端,学生则是需求端。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思政课供需关系的两端。就目前思政课的供给侧来看,存在“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和“供给手段不当”问题。
      1、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供给不足,一般意义上指的是供给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思政课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供给相对不足状况。但是,这种思政课供给相对不足状况的出现,不是因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广大学生的需求,而是根源于思政课教学内容上的“供需错配”问题。
      一者,产能过剩。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产能过剩问题,即过去与现在的有关教学内容和教材过多供给,重复供给。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是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初中阶段的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教育课程和高中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教学板块基础上延生的。这就造成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难以绕开的问题,即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政课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较大程度上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开设课程相似或者说是重叠。这对大学生来说是重复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学创新难度加大。另外,在思政课四门课程中,有关课程的讲授内容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叠加现象。比如,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纲要》、《概论》等课程中都有体现,虽前者重史、后者重论,但在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不易区分、交叉重复等问题。这一系列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势必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者,不能有效契合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当前,我国的思政课教学总体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仍需深化改革创新的问题。其中,思政课教学不能有效契合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是备受长期关注的问题。“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与社会实际相脱节,还不能满足学生所思、所想、所盼的要求,由此造成了教学内容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当然这种有效供给不足不是绝对不足,而是相对不足,即相对于学生对我们党提出的新理论成果、新的治国理政理念、社会热点以及自身遇到的困惑的理解和了解的需求与教材现有内容不能满足学生这些需求的不足”。不言而喻,在这种缺乏有效供给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深化发展。
      2、供给手段不当
      从当前思政课教学效果情况来看,总体而言,广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理性认同大于情感认同。理性认同,是学生从科学理性、现实生活等角度认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情感认同,是学生在感情心理上不认可或者拒绝排斥思政课。究其原因是,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说供给手段不当。可以说,没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圆满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每门课程,知识涉及面都较为广阔。以《概论》为例,不仅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涉及中国近现代史,还渗透政治、经济、文化、时事等方面。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缺乏更大的创新,采用一种或个别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尤其是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知识枯燥,教学方式乏味,缺少灵活性的创新性,供给手段不当或缺乏,教师的照本宣科与学生的厌烦无趣形成畸形的供需关系。
      二、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就得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思政课教学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思政课课程和课堂结构性问题,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减少对学生的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率,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换言之,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建立思政课新的供需结构关系,实现思政课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精准性’的教育供给、‘有效性’的教育供给,即‘科学的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达到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1、实行协同差异供给
      思政课的产能过剩问题,就得需要多元协同参配供给的途径来解决。要根据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变的特点,重新构建思政课的教材体系、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学生行为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养、文明素养等为培养目标,减少规避各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优化各教育阶段的侧重目标,并实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连贯性教育,打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的“断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调整资源要素构成,打造 “精品”教学资源,实现教学 “产品” 的 “优库存”,在条件允许下多地区多院校还可共享思政课精品教学资源,达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均衡化發展。
      2、增强有效供给手段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情况,而是让学生获取新思想、产生新思维、解决新问题。思政课本质上是育人的品德信仰教育,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思政课教师“需要以开放视野和创新思路,辩证处理好思政理论教育的核心价值引领与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的内在辩证关系”。思政课教师应该基于学而设计教,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真正改变思政课的组织形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多元协同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引导”转变,使学生成为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辨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思政课中感知、感悟、感动。“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的课程,凸显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思政课本身除了理论性之外,实质上也与学生息息相关。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存在感”,更为他们提供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此外,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遵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时刻关注生活动向,从现实生活和社会事件中积极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参考文献】
      [1] 周有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50.
      [2] 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16).
      [3] 于凯.推进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N].文汇报,2017-04-05(12).
      [4] 思政课原来可以很精彩[N].中国青年报,2014-12-05(06).

    推荐访问:改革 政治理论 结构性 供给 课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