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试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产业的开发

    时间:2021-06-15 20:0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学、宗教、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彝族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只有经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运用,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彝族 支格阿鲁文化 产业化发展 策略
      
      彝族人民以文学艺术和毕摩宗教的手段在各种文学作品、宗教仪式中以神奇诡谲的叙事手法,平实质朴的用辞,靓丽华艳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射杀日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经典英雄人物形像。
      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格阿鲁文化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学、艺术、宗教、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蕴含着彝族人民在文化结构深层的心理积淀。本文将探讨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支格阿鲁文化的内涵
      关于古代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传说、典故、神话、英雄史诗、史书、谱牒、天文历算书等遍布整个凉山彝族地区。“支格阿鲁”这个名字在绝大多数彝族地区家喻户晓,是一位全体彝族认同的著名英雄,各地区彝族人都把他作为自己最崇敬的民族英雄来颂扬。
      什么是支格阿鲁文化?支格阿鲁的文化指的是有关支格阿鲁的口头流传内容,有关支格阿鲁的历史文献、毕摩经书、谱蝶书、天文历算书、神话、传说、故事、典故、英雄史诗等文献以及现代文人创作的有关支格阿鲁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有关支格阿鲁的雕塑、画像、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有关支格阿鲁的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彝族人民有关支格阿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上述支格阿鲁文化带来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等,均属支格阿鲁文化范畴。一句话,古今彝族社会中与支格阿鲁相关的文化均为支格阿鲁文化。
      二、支格阿鲁文化的体现
      彝族支格阿鲁文化范畴广、涉及领域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学。支格阿鲁文学是整个支格阿鲁文化中内容最多而且十分重要的部分。有关支格阿鲁的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英雄史诗和典故等十分丰富,大量地流传于川、滇、黔、桂等彝族地区。其流传形式有口头形式也有书面形式。各地支格阿鲁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并伴有复杂的地域、方言、支系等变异现象。目前四川、云南、贵州已经有了多本关于支格阿鲁故事译本,还有部分关于支格阿鲁的影视文学作品问世,对于支格阿鲁文化的宣传、研究与传承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2.艺术。从流传于各地的有关支格阿鲁的文献、文物、雕塑、绘画及现代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凸显了彝族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彝族的现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主题和变化空间。
      (1)绘画。如在多位彝族学者的专著和其他文献中都有支格阿鲁的插图、画像,部分艺术家专门以支格阿鲁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在彝族餐馆、餐具和传统装饰品上也有支格阿鲁的画像。
      (2)雕塑。如,西昌民族风情园广场上都有支格阿鲁的塑像和浮雕图。
      (3)音乐舞蹈。彝族民间广泛流传着各种酒歌、颂歌、祭祀歌、哭嫁歌、指路歌等。舞蹈中也有模拟动物动作的“斗鸡”、“斗牛”舞蹈动作,还有“打歌”、“跳歌”、“达体舞”等民间舞蹈。这些在支格阿鲁的文字记载中均有体现。
      3.哲学思想。支格阿鲁文化直接体现出了凉山彝族人民的宇宙天地观、万物运动观、自然生死观、古朴的辩证观等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和彝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密切联系,没有严密的推理、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悟性思维。
      4.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凉山彝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神圣的高位。支格阿鲁文化中反映的种种宗教信仰现象在彝族人的现代生活中仍处处可见,主要体现为彝族人的万物有灵观、近祖崇拜、鬼怪信仰、毕摩文化和苏尼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支格阿鲁是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和宗教仪式中,经常用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
      5.伦理道德。支格阿鲁故事中反映的虽然是古代社会彝族先民朴素的伦理道德观,但传承发展到现代,其中的崇尚勇敢、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和慷慨大方的美德仍然为现代凉山彝族所追求。
      6.史学。探讨支格阿鲁文化的史学价值,事实上就是探索彝族先民的文化和社会历史,探讨彝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其民族特点等。
      7.民族学。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广泛涉及到了彝族的各种民俗事项。如,彝族早期的婚姻家庭观念、丧葬习俗、各种仪式和唱腔等。
      8.自然科学知识。支格阿鲁文化中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容,但也有不少内容涉及的天文历算、医药卫生、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天文历算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彝族的十月太阳历等。
      三、支格阿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只有实施正确有效的发展策略,支格阿鲁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才能创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支格阿鲁文化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可参考以下发展策略:
      1.支格阿鲁文化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开发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与鼓励。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正确引导,提高对开发支格阿鲁文化的认识,从发展规划、政策指导、文化开发等方面为支格阿鲁文化的开发提供服务职能。
      2.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根据国内外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经验,结合支格阿鲁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可采取以下三种开发模式:
      (1)静态开发。主要依托英雄支格阿鲁的文献收集、整理和翻译,以及相关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支格阿鲁文化博物馆、文化村等。
      (2)动态开发。即以参与或半参与支格阿鲁文化中特定的民俗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如开发彝族的歌舞、饮食、竞技、曲艺或其他相关活动等。
      (3)商品开发。根据支格阿鲁的传说故事,制作相关的文化商品,如印有支格阿鲁形象徽章、服饰、小兵器、法具等纪念品或工艺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商品开发要坚持特色原则、文化内涵原则、便于携带及档次兼顾的原则,切忌雷同化和低品质开发。
      (4)支格阿鲁影视作品和网络开发。影视作品的开发是文化快速传播、大众化的感官享受的一种现代文化传播方式。可组织专人创作支格阿鲁事迹或史诗的影视剧本,择优选择,投入资金开发。支格阿鲁的影视文化要符合彝族历史和文化,忠实反映支格阿鲁文化的历史基本面貌。信息技术和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交流的普遍形式。可将现有的支格阿鲁文化研究制作成专门的支格阿鲁文化网站,进一步扩大支格阿鲁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社会影响。
      3.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格阿鲁文化保护规划,进行有效的媒体宣传。开发和保护总是一对“连体婴”,进行支格阿鲁文化开发必须要将支格阿鲁文化的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确定支格阿鲁文化的保护措施,把支格阿鲁文化开发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以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宣传优秀的彝族文化,向彝族公众进行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使他们能辩证地对待自身传统和生活方式,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传承彝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改变盲从的行为,遏制民族文化的被同化趋势。
      4.创建自己的支格阿鲁文化品牌,实施合理的品牌战略经营。首先,要加强规划,合理构思,建立起川、滇、黔、桂彝族广泛认可的支格阿鲁文化品牌;其次,创建了彝族支格阿鲁文化品牌后,要合理进行品牌文化定位,实施品牌战略经营。品质是一个品牌的基础,文化是品牌的内涵,创新是灵魂和核心,一味靠模仿根本不可能打造出支格阿鲁文化的知名品牌。因此彝族支格阿鲁文化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紧紧把握住文化市场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及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艺术含量,实施品牌战略经营,不断增强品牌的号召力。最后,在支格阿鲁文化开发的基础上,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这样的文化事业。
      5.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优化支格阿鲁文化的开发和管理。发展特色的支格阿鲁文化品牌,离不开优秀的开发和经营人才,人才是支格阿鲁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竞争力和根本保证,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积极推广文艺人才代理制,坚持促进人才管理的社会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在支格阿鲁文化发展的经纬与历史中,我们透视出了支格阿鲁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彝族的一种精神产品,它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折射出了彝族丰富的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心理特征。通过支格阿鲁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其发展构思的体现、精神内涵的挖掘、宣传和开发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创立各地彝族共同接受的支格阿鲁文化品牌,而且通过支格阿鲁文化的产业开发可以扩大彝族优良传统的影响力度。
      
      参考文献:
      [1]洛边木果.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巴莫曲布嫫.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M].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5]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三联出版社,1998.
      [6]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 (1).
      [7]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凉山彝区生态旅游中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编号:SB06005)阶段性成果。

    推荐访问:彝族 文化产业 试论 阿鲁 开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