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小组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

    时间:2021-06-11 20:0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hmh/fhmh201807/fhmh20180786-1-l.jpg
      摘要:城乡融入的不断深化,劳动人口在地域间的流动成为了常态,尤其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长。随迁城市流动儿童在进入新生活地——城市时面临着环境适应、文化认同、社会交往适应等多重问题。本次研究通过《社会融入量表》调查南宁市少数民族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现状,并选取南宁市江南区惠民学校作为试点对其在校七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
      关键词:小组工作;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
      随着城乡融入的不断深化,劳动人口在地域间的流动成为了常态,尤其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其子女也跟父母来开原生地进入城市生活、学习。据《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 》显示,截止2016年底中国流动人口约为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广西共有流动人口543万人,其中南宁市现有流动人口有140多万人,流入人口74万人。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重要交通枢纽以及人流、物流、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吸引了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本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城市而言较为落后。城乡间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使得随迁城市流动儿童在进入新生活地——城市时面临着环境适应、文化认同、社会交往适应等多重问题。同时流动儿童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学业等难以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使得流动儿童在融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影响其融入城市较为缓慢。本次研究通过《社会融人量表》调查南宁市少数民族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现状,并选取江南区惠民学校作为试点对其在校七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
      1 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现状
      1.1 社会交往
      调查点中的被访儿童66.7%的被访儿童对自己在“是否受同学欢迎”的问题上持否定和不确定态度,显示出流动儿童离开原生地进入城市生活学习后,在陌生环境的人际互动中不自信。有11.1%的被访儿童表示在新学校中没有交到要好的同学做新朋友。说明流动儿童在新环境的社会交往中还需要外界的支持与帮助。流动儿童离开农村后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学校与家,在学校中以学习为主,回到家中这些流动儿童由于没有其他活动场所和娱乐途径,仅有17.8%的被访儿童有参加较多的校外兴趣小组或活动。他们课余时间大都以上網及玩网络游戏为主,这对流动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流动儿童中游戏成瘾及厌学的问题较常发生。
      1.2 社会支持
      流动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生理心理都处于未成熟的发展状态,对陌生环境更易感到不安及焦虑,因此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更需要家长、老师等成年人的支持。调查点中40.6%被访儿童表示从老师获得过相应的支持,仅有36.9%的被访儿童曾多次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老师是学校资源与学生间的连接者,老师能否帮助流动儿童学生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决定着儿童对城市生活的融入感的直接体验。
      社区是流动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景,社区对流动人员及其孩子的帮助和支持也影响城市外来流动人员对城市的归属感及融入感。但由于流动人员在城市生活大都聚集于城中村这些人口密集、房租低廉的社区,这些社区有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大,社区服务资源相对紧缺,加之大部分流动人员都采取的短租的租房方式,经常变动住所,因此大部分的被访流动儿童都没有接触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社区为流动儿童提供了哪些帮助服务项目。
      1.3 文化接纳
      与汉族流动儿童相比少数民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其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能否被城市所接纳反映着实质意义上社会融人,其社会融入感并非摒弃原有文化而接受新文化,而应是原有的民族文化被接纳与新城市文化相融合。这种文化认同既是一种个体对自我的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是个体获得文化群体的“我们感”的途径和过程。
      调查点中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在与同辈的交往中较少提及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学校也较少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
      1.4 教育融入
      学龄期儿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是流动儿童知识技能得以发展的重要场所,流动儿童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文化和社会的整合。因此能否适应城市学校生活是儿童能否融入新环境的关键因素。大部分流动儿童从乡村来到城市就读都面临学业不适应的问题,能否从学校尤其是老师那获得相应的帮助对其学业成绩提高有一定影响。学业成绩是教育融入程度的最直观的评价指标。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一直存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虽然政府已经颁布了了相关促进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就学的相关政策的,但这些政策主要针对流入地教育机构及政府,对于人口流出地的责任义务无明确规定,因此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然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立学校拒收流动儿童的情况,目前南宁市接受流动儿童的学校仍主要以民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存在教育资源较差、’师资力量较弱的同题,老师无法充分关注流动儿童学生的学亚并对其提供辅导支持。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访儿童表示没有接受过老师的学业辅导、课外兴趣辅导等支持。
      2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入
      2.1 小组活动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以团体活动方式,使个体借助团体场的力量,相互作用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小组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人社会功能的完整。小组工作具有康复、能力建设、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运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等功能,其小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开设小组对于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干预可操作性强、接受度高。因此本研究对南宁市江南区惠民学校中的七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小组工作于预。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介入 融入 流动 小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