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一代儒将”郭化若与毛泽东交往实录

    时间:2021-05-28 16:02: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对朱毛红军充满向往
      
      郭化若,原名郭可彬,又名郭俊英,1904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四五岁时父母教他诗书习字,此后他在家攻读中国古典著作整整七年。小学五年级时郭化若才插班上学,却不仅能“一目成诵”,还写得一手好字,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被老师乡邻叹称为“神童”。由于家境贫寒,9岁时郭化若便开始在一家报馆抄写通讯。直到13岁时,他才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进入教会办的福州崇实小学读书。
      小学期间,郭化若虽然接受的是追求功名的教育思想,但岳家军、细柳营以及投笔从戎、中流击楫的故事给了他极深的印象,令他神往。1920年春,郭化若读完了高小课程,由于父亲的反对,他没能保送到基督教会办的培元中学读高中,转而进入农林学校预科班学习。一年后转入本科。不久,由于家境贫寒,郭化若挥泪离家,开始了流浪生活。
      1923年春,郭化若来到广州,寄住在一个会馆里,靠替人代写书信、抄稿、写碑文谋生。同年6月,他参加了一个叫作新学生社的进步团体。1924年1月,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无比信仰,郭化若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
      1925年秋,郭化若参加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入学考试,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黄埔军校炮兵科学习,迈出了他近70年革命征途的第一步。9月,作为黄埔军校学生军的一员,郭化若随东征军讨伐陈炯明叛军。同年冬,郭化若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后,他毅然退出国民党,成为公开的共产党员。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郭化若留校工作,被委任为炮兵第2队代理队长。由于成绩优秀,在教官的推荐下,蒋介石曾两次调郭化若去当秘书,但都被他以“军人应当战死在疆场”为托词予以坚决回绝。1926年春,郭化若参加了北伐战争,曾任北伐军某部炮兵连连长。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1月,郭化若赴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当他得知国内朱德、毛泽东井冈山胜利会师,工农革命发展形势如火如荼时,立即找校长要求退学回国。炮兵学校校长对郭化若要求中途辍学感到大惑不解,严厉训斥了他并罚他关禁闭。但郭化若的态度很坚决:“关禁闭也要回国!”无奈,校长只好给他开了张条子“关禁闭一星期后放行”。郭化若拿了条子蹲了7天禁闭后,高高兴兴地起程回国了。
      
      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和军事高参
      
      1929年春,郭化若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到,主动要求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去,参加由朱毛领导的红军,得到批准。郭化若辗转到达福建龙岩参加了由朱毛领导的红4军。这个黄埔高才生深受朱德的赏识,被任命为红4军第2纵队参谋。在漳平战斗中,郭化若的军事才华初步显露出来。战斗结束的当晚,他就被红4军前委又任命为第2纵队参谋长。在转战东江时,第2纵队队长牺牲,红4军前委任命郭化若为第2纵队队长。到2纵不久,郭化若就读到了毛泽东的文章,对部队中还有一些军阀习气等非无产阶级作风进行了批评。文章言之有据,分析深刻。郭化若感到很有道理,很符合部队的实际,深表赞同。
      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当时并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在1929年6月22日召开的红4军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不得不到闽西上杭县蛟洋指导闽西特委工作。同时,红4军新任前委书记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朱德曾写信请毛泽东回来,郭化若也联合几个干部写信请毛泽东复出。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认为,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支持毛泽东回红4军。9月28日,周恩来代中共中央起草了《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交陈毅带回。朱德获悉后表示拥护。陈毅致信在上杭的毛泽东,请他回前委工作。11月26日,毛泽东回到汀州,重新就任红4军前委书记。
      11月28日,毛泽东按照中央9月来信精神,召开了红4军前委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解决红军的建军原则问题。郭化若来到会场后,毛泽东和朱德正在谈话。朱德介绍说:“这就是郭化若同志,黄埔军校毕业的,刚从苏联回来。”毛泽东握着郭化若的手说:“好啊,又来了一位秀才。”
      古田会议召开前夕一天,毛泽东曾“考”过郭化若一次,结果他顺利过关,并赢得了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交给他一个任务:“目前我们要开九大,全面解决红4军中存在的问题,你能不能写个材料,分析一下原因,最好能提出点解决办法来。”为完成好毛泽东交给自己的任务,郭化若不敢懈怠,认真准备,熬了几个通宵。他把到红四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写上了,列举了部队中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种种表现和危害,逐条分析了原因,建议军队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并提出办教导队或随营学校培训班、排以上干部的建议。毛泽东看后十分高兴,连连称赞:“很好,很有见解,能力很强,当个师长不成问题。”这是郭化若第一次执笔为毛泽东写材料,给毛泽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在古田镇开幕。出席大会代表120多人,除各级党代表外,还有一些班、排长和战士代表。郭化若有幸出席了这次大会,聆听了毛泽东关于建党建军理论问题的多次发言,受益匪浅。郭化若曾在一篇文章中满含深情地写道:“毛泽东同志的领导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独创性地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领导艺术。中国革命的胜利,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这时,红4军军部缺一个参谋处长。对人选问题,红4军首长十分重视。参谋处长不仅是司令部作战指挥的具体负责人,一些重要作战文书也要由参谋长拟制,参谋处长在军首长身边工作,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机密,位置十分重要。毛泽东提议郭化若担任参谋处长,红4军前委经过讨论,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此后,郭化若在毛泽东、朱德身边负责司令部的参谋工作和军事文书起草工作。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因病送后方医院,郭化若被任命为代参谋长和总前委秘书长,成为毛泽东、朱德的得力助手和军事高参。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了10万兵力,以鲁涤平为总指挥,兵分八路,由南向北,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对我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第一次军事“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11月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毛泽东签发了红字第9号命令:“决定明日(25)先歼灭来犯小布之敌”。翌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宁都小布举行了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主席台的两侧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副对联是毛泽东亲自手书的,当时还征求了郭化若意见。郭化若也就此提了润色建议。这幅对联是在一间民房里写成的。郭化若感到这副对联是难得的珍品,就把它保留了下来。但遗憾的是,在不久的转战中把它遗失了。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战争实践,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它成为红军节节胜利的军事法宝。1931年3月,郭化若在起草第二次反“围剿”通令时,提出了游击战的十项法则——“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使十六字诀更加具体化。
      
      郭化若的军事理论素养很得毛泽东的赞赏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方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8日,郭化若随干部团走上了漫漫长征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大”的前身)成立,郭化若任训练处长。在简陋的条件下,郭化若参与引进、编写教材,制定教育纲要,改革训练方法。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大”)正式成立并开学。郭化若被组织派到“红大”(“七七事变”后更名“抗大”)二分校(庆阳步校)任教育长。1939年7月,“抗大”总校迁往华北,在延安组建了“抗大”三分校,许光达和陈奇涵先后任校长。1941年10月,郭化若接任“抗大”三分校校长。同年11月,党中央决定以“抗大”三分校为基础组建八路军军事学院,郭化若任教育长。

    推荐访问:儒将 实录 交往 毛泽东 郭化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