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1-04-22 04:02: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形式,已受到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通过校内生产平台和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职业教育的生命在于其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的高度结合,而课程作为实践项目的承载单元,就要更真实地接近生产实际。为了培养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1产教融合理论概述
      1.1产教融合概念
      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产教融合是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技术转移、项目合作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各个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1.2产教融合特征
      (1)具有“跨界性”。产教融合是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形式,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是产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这与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跨界性”的主要体现。
      (2)具备“双主体”。产教融合是院校和产业“双主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是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者共同参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3)具备“演进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产业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与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升。因此,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动态演进是一种常态,两者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种循环变化的过程。
      2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2.1项目化教学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基础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学,教学的载体是专业和课程。项目化教学作为以应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是行动导向的具体体现。高职专业课程中部份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进行项目化教学很好的载体,学生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实施、检查、总结,可得到技能的锻炼和提升。产教融合将企业真实项目提供于教学,是项目化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和运用,对于通过实战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有着重要作用。
      2.2网络平台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
      长期以来,真实项目教学往往受制于企业项目和学校教学的时间差异,企业不可能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到课程教学中,学校不可能随时打乱教学秩序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或市场进行项目实战。网络平台的完善有效缓解了这种矛盾。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特点的众多中小型企业,线上交易的实施给予了学生参与实战项目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虚拟化平台和现代物流技术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后台支持,企业项目在课程教学中转化为成果逐渐成为可能。
      2.3创业政策支持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动力
      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培养渠道。而大学生创业正从毕业生创业向在校项目孵化转换。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意需要试验场和导师指导。产教融合的项目化课程,正是大学生创业的试验平台,课程教师也成为理所当然的创业导师。虽然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不足以支撑一个创业项目,但从点到面的试水必然给予学生信心和经验。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层面的企业政策和院校层面的创业要求必然催生项目化课程向实战性的产教融合项目课程升华。
      2.4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构为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课程作为学生知识承载和技能传授的最基本元素,必须与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发展和人才市场化要求相一致。实践性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岗位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最根本评价标准,都需要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向实践性、实战性转变。与此同时,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再是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书面化考试,而对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的要求以及过程性检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课程考评体系必须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过程管控和应变为参照,以项目产出为核心,以教师和企业导师为主体来加以重构。
      3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3.1确定产教融合核心课程
      通过项目化课程实施产教融合,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的选取。这当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认识项目。一般意义认为项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事实上,从辩证观点来看,项目其实是可以进行拆分的,课程教学大纲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学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反推课程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切割以适应课程教学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
      3.2重构产教融合课程内容
      传统课程是按知识体系或者技能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但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尤其是产教融合项目课程还要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体现结果导向。这就需要校企双方深入交流,把知识讲授和技能实战结合起来,重构教学内容,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形成相互补充和相互配合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来承担各自擅长的教学环节或模块。
      3.3构建校企双向考核体系
      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的考核不能按照传统的考核模式。在技能考核版块不能是简单的模拟测试,而应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贡献度及产出结果来考核;在考核主体上根据企业参与程度实施校企双向考核,充分突出结果导向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业绩观。
      4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办法
      4.1高等职业课程的深度研究和探索
      影响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最大阻力是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完善。无论多好的思路,但缺乏好的方法是难以实践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借鉴其他国家及某些地方的改革做法,探索出一套简单的、科学合理的、有价值的方法。
      4.2以区域协同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
      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投入。并且各区域教学模式改革进度不一致,同时存在相同专业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建议教育部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的作用,建立区域协同合作与发展平台,在全国开展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4.3建立“學校和企业合作、边工作边学习模式”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以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企业参与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和理论探讨,也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中要科学高效的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专业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应做到高度的理论性与科学的实践性完美结合,因此应推行“学校与企业合作、边工作边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5结论
      总的来讲,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战机会,还为学生创新创业埋下了种子,可以说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3]李玮炜,贺定修,苏江.政校行企职教联盟实践探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视角 融合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