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视域中的收藏文化

    时间:2021-04-12 20:01: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cck/scck201105/scck20110503-1-l.jpg
      收藏的本质是文化。收藏作为文化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当代中国蓬勃兴起,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加强收藏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中国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五大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给力,都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加快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期待。收藏作为一种丰富、生动、现实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收藏文化,探索收藏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收藏的本质是文化
      
      收藏从字面上理解,收就是寻找、发现,藏就是储存、保管,收藏就是人们对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的物品的发现、整理、储存、欣赏、研究、创新的活动过程。收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藏不仅包括社会成员个体的收藏,而且包括国家层面的收藏。狭义层面的收藏应专指社会成员个体的收藏活动。在西方,收藏活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在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大禹制造九鼎,夏、商、周三代争夺宝鼎的历史传说,以后历代都将保存前朝文物当成重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收藏是人类的天性,保古尊古也是人类共有的美德,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以保存他们先哲的遗物为重大的事情。今天世界各国修建的博物馆,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中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等,都从一个国家层面展示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也体现了对收藏的高度重视。还有就是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收藏,如目前国内的马未都先生创办的观复博物馆、路东之先生创办的彩陶文明博物馆、王勇超先生创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从社会个体层面展示了人们对收藏的热情、投入与专注。而这些又仅仅是目前我国近9000万收藏爱好者的先行者和领航人。正是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的不懈坚持和追求,才有可能汇集成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延绵不断的浩瀚的收藏发展史。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清晰地了解人类社会若干年前的文明历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收藏这一活动载体保存下来的各种实体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文献信息,给我们认识人类的历史和发展面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收藏的本质是文化。从一定意义说,收藏记录文化、收藏传承文化、收藏演绎着文化。收藏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独特的并且是恒久的社会现象,自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收藏文化。从一般收藏的过程看,是由藏——赏——玩——鉴四个基本环节构成。藏,是在熟悉掌握相关藏品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寻找、收集、储存、保管藏品的实践过程;赏,是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角度去欣赏、感受、品味藏品的实践过程;玩,是凭借收集到的藏品开展社会性的交流、展示等形成互动的学习、观摩、启迪,深化对藏品的认识并获得陶冶性情的实践过程;鉴,是在长期收藏实践中不断学习收藏知识、深化对藏品认识的基础上,对藏品开展研究,并能形成有见地的认识的实践过程。收藏活动这一实践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活动过程。因此,文化是收藏的核心要素和核心价值。
      
      收藏文化的兴起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从目前国内收藏的现状看,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可以说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总成交额为502亿余元人民币,较之2009年的22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23%。在2010年的拍品中有10余件单价超过亿元。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直接反映了整个收藏活动和收藏文化的现实状况。
      从目前国内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看,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收藏文化重要的物质形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来的博物馆只有21个。但现在,我国的博物馆已达到3200多个,并继续以每年100个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3天就会有一个新的博物馆在国内诞生,这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我国博物馆的种类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综合、社会历史等类型,转向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及各产业的专题博物馆类型。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有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从各大中城市的古玩市场到各类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从各类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到各类博物馆的开放,从众多社会成员参与收藏活动到一些企业、社会组织等介入收藏过程,无不充分表明收藏作为一种蓬勃兴起的文化力量,对今天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收藏文化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收藏文化的群众性。收藏文化的主体是国家相关组织和广大的社会成员。仅我国目前近9000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收藏文化活动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收藏文化的群众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收藏文化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现实基础的。二是收藏文化的多样性。收藏的对象是各种类型和品种不同的文物和艺术品。各种专题博物馆展示的不同藏品与人们根据自身爱好收藏的不同藏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性,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特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收藏实践过程和收藏文化现象,收藏文化内涵也因此更加丰富。三是收藏文化的传承性。今天世界文明发展是在继承历史文明基础上的发展。在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中,收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收藏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性特点。比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后母戊方鼎,高133厘米,长116厘米,宽79厘米,重875千克,193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武官北地,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同时代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这件藏品给我们传递了4000多年前我国青铜文明的历史、文化、艺术、冶炼、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信息,而这正是收藏文化传承性的体现。四是收藏文化的启迪性。先从博物馆通过藏品对人们的教育和启迪看,在国内3200多个博物馆中,已有1743个实现了免费开放,其中大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参观人数约3000人次,中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约600多人次,小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约200人次。各类博物馆通过每件藏品不同的文化特性,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思想启迪作用。再从庞大的社会成员收藏群体看,不同收藏爱好者通过自身的收藏实践和对收藏品的解读、品鉴,不断实现与收藏品文化特性的“心灵沟通”,从中获得知识、智慧,涵养德行、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充分体现了收藏文化的启迪性。五是收藏文化的包容性。人类文化的根本特性是包容。正是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奠定了恒久的基础。收藏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刻地体现其包容性的特点。收藏文化多样性发展寓于收藏文化包容性之中,而收藏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收藏文化多样性的充分发展。比如,世界各国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和艺术品,既展示了本国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文明成果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收藏文化的相互包容。上述收藏文化的特点表明,收藏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就在于能够对我们进行思想启迪、精神引导和道德提升。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收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藏文化的兴起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推荐访问:视域 精神文明建设 收藏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