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时间:2021-04-06 12:04: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注重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的实践中,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配套,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相统一,坚持制定与执行并重,积累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的制度建设;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9)01-0015-0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制度建设的进步尤为明显,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对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制度建设。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都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形势,党的建设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过去的新途径。现代化建设以及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党要成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目标,仅靠一般的政治号召和搞运动的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为党提供一个稳定的、规范化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党的制度由党的权威机关制定,是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同人的思想具有主观随意性相比,它可以使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解决了制度问题,才能切实保持党的正确领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这一结论,是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得来的,是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客观反映。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P333)。“制度是决定因素”[1](P308)。邓小平这些经典论述,深刻揭示了制度建设在执政党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出了一条新时期走制度建党的新路子。
      
      二、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结合起来
      
      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党的制度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依托和保证,而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前提和灵魂。离开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作风、先进性与执政能力等,党的制度也成了一个空架子,失去了方向和精神指导。因此,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等结合起来,统一于党的整体建设,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比如,在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方面,制度约束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离开广大党员高度的觉悟和自觉性,党的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就谈不上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1](P328)。与此相应,思想建设的巩固和深入,也有赖于党的制度建设来保证。比如,为了保障思想建设经常、持久并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再如,建立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干部人事制度,2002年7月,中央颁布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提名,推进了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又如,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相应地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等制度,从而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当然,制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为党的组织、作风、思想提供规范有序的机制和体制。同时,制度的贯彻执行也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其他方面的建设,增强全党贯彻党内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加制度的执行力。因此,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方面的建设统一起来,从整体上共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坚持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相协调
      
      我们党在国家和社会的各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党的制度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法制建设。党规党法是否健全,是否得到遵守和执行,对于国法的遵守和执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很难设想,执政党自身不加强制度建设,会使社会主义法制健全起来;执政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会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发展;执政党及其成员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会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性。这就要求党的制度不能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的制度,而必须具有合理、有效地处理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党事关系、党群关系等的制度。党的制度它既包括党组织内部或自身的各种制度,也包括党对国家和社会(企业、事业、群团等)实施领导的制度或体制。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1](P147)坚持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相协调统一的主要根据在于:一方面,国家的法律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制定和执行的,党内制度的混乱与党内生活的无序化将会导致国家法制的紊乱,“文化大革命”就是例证;另一方面,党的制度又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执政党更应该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人民遵守和执行法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与此相适应,党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内活动。”从我们党的十二大党章到十四大党章,对此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而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法治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同时指出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把党内制度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例如,党内反腐倡廉制度不断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各级党委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和涉及反腐败内容的法律法规超过2000部,但上述法规还只是党内法规。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不仅要及时制定、调整和充实反腐倡廉的党内法规,而且要通过法定程序使那些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规定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

    推荐访问: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经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