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虚构的承诺: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陷阱

    时间:2021-02-26 00:0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国际关系理论实在论
      本文并不试图从正面给出一个本体论的定义,定义本体论并没有真正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正如有人总结:“针对本体论的探讨经常在缺乏共同前提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无意义的解释冲突和无根基的思想‘论争’成为不可避免,从而直接阻碍对它的研究取得真正的积累和进步。”Richard Routley,“On What There is Not,”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Vol.43,No. 2,1982,p.162.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本体论的探讨呈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局面。既然国际关系领域的众多学者对于本体论问题的理解很可能只是在重复(而且往往是扭曲的重复)哲学中的本体论话题,我们不妨从本体论的争论史讲起,尝试理出一条线索,更准确地理解本体论问题。
      笔者认为从提问的方式理解本体论是一个更合适的途径。本体论主要有三种提问方式,即:① 世界(宇宙)的构成,起源和基本元素是什么? ② 实在(认识的对象)的最终本性(第一性问题)是什么?③ 科学理论与真理的关系?前近代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哲学家主要停留在第一个追问上,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人的哲学思考介于第一个提问与第二个提问之间。近代的哲学家主要停留在第二个追问上。当代的科学哲学家则主要着力于回应第三个追问。本文对此问题的综述将展现本体论的提问是如何从第一种方式进展到第三种方式的。这一过程也正是认识论取代本体论占据科学活动中心的过程。
      因此,下文将通过对本体论、认识论概念做一次彻底的清理,指出几种常见的滥用本体论概念的形式,进而提出作者的观点: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本体论问题不具有推动理论发展的独特魅力,学者们应该回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真正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本体论概念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一、 本体论概念综述
      1. 本体论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与认识论的分离
      在近代之前,本体论问题在哲学中占据核心位置,认识论只是隐含在本体论中,既没有从本体论研究中独立出来,也未对科学的进步产生多大的影响。直到近代,当认识论从本体论中独立出来并成为哲学问题的中心,人类的理性伴随着认识论的凸显日趋成熟,人类才开始自觉意识到认识过程中主客之间似乎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体论中心是如何向认识论中心过渡并伴随着理性水平的提高的,有必要对这一进程做一个回顾。本体论概念的提出始于解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古代哲学家们希望以本体论的回答来统一超验世界和经验世界。但不论是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还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都只是造成可感的经验世界与不可感知的超验世界的对峙,并没有实现统一性的理想。两个世界的鸿沟延续到中世纪,在神学观念的主导下,形成了“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的对立,企图以宗教信仰的方式来解决统一性的道路仍旧行不通。“本体论在其演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在困难,构成了近代认识论直接的理论动因,而解决这一困难,则构成近代认识论的基本使命。”Bredo C. Johnsen,“How to Read‘Epistemology Naturalized’,”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Vol. 102,No. 2,2005,pp. 87-88.从宗教手段到理性手段来处理本体论问题伴随着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分离。
      近代的西方科学发展标志着本体论的第一种追问式微和认识论成为哲学问题的核心,然而认识论成为哲学问题的中心仍然无法解决哲学诞生以来的统一性问题,而且这种二元的分裂特征在认识论内部仍然以主体与客体的形式存在。既然从客体上难以寻觅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哲学家就开始从主体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理性的张扬虽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但理性本身却无法解决主客二元的分裂。康德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把认识论上的客体中心主义调转为主体中心,用主体来解释客体和知识的来源。这种哲学观念具有颠覆性,但是他的处理在后世看来也没有取得彻底成功,他的工作也预示了未来的学者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往两个相反的方向前进:一个方向是回到本体论试图弥合主客的二元分割,另一个方向是彻底地消解本体论——前者的极端表现就是黑格尔的大全哲学体系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后者则是从孔德的实证主义开始一直到以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等人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
      前一个方向的失败是明显的。生存论一度大行其道,其支持者认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实现了自笛卡尔以来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范式向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范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从尼采开始,经过克尔凯郭尔至海德格尔而宣告完成的。”这条线索的特点表现为“推动了从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向主客融合的生存论哲学的转变。由海德格尔所发动的从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存在论哲学的转型”。孙伯鍨、刘怀玉:《“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 年第5 期,第14、19页。这一方向实际上是企图以人的存在来回答对本体论的第一种提问,存在论思潮尽管在强调哲学对于人类生存处境的关怀上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总的来说这种着眼于“此在”的哲学路径与科学研究不仅泾渭分明而且格格不入。

    推荐访问:本体论 国际关系 虚构 陷阱 承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