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

    时间:2021-02-24 00:04: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平衡发展战略,非平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种区域发展战略,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改善了人均生活水平,但也存在拉大區域差距等弊端。本文以区域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为中心观点,对区域差距进行Theil系数量化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效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Theil系数;路径依赖;区域差距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该路径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性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很难再走出去,因此这种现象又被称为“锁定”。这种锁定不仅有向好的锁定方面,也有被困于恶性循环的“锁定”;但不管是哪一种,一旦形成都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
      1、建国之后的平衡发展战略
      建国以后,“共同富裕论”思想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经济实力大大落后的情况下,并没有能力实施“大推进”式的发展战略,而将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利于工业、军事力量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其结果是内地经济迅速提高,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减小,各个地区逐渐具有基本的经济发展结构和体系。但平衡发展战略抑制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力,是一种低效率的公平,从总体上来说对于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并无很大作用。
      2、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1979年,伴随着对外开放,非平衡发展战略也被提出。这种战略提出是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时为了能赶超外国而提出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家经济增长实力。这种战略提出之后,重点开始向东部沿海转移,对西部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上的支持都开始大幅度减弱。战略实施之后,东部沿海地区在原有已经比较发达的基础上迅速腾飞,而中西部则相对没落。不断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不但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了不适感,也加剧了社会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协调发展战略被提出。
      3、现阶段的协调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战略是对原有经济格局以及制度的改革。旨在协调各地区全面协调的发展,而中心是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具体的措施包括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即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以往被忽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较平衡发展战略而言,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也是扭转非平衡发展战略负效应的战略。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绩效分析
      1、实证分析
      Theil 系数是一种具有空间可分解性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总体变化过程、区际经济差异和区内经济差异变化的情况, 以及区际经济差异和区内经济差异变化对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T 为T heil 系数,测度全国区域经济总体差异; 为第i 个省市区的GDP 值; 为第i 个省市区的人口值;G 为全国的GDP 值; P 为全国的人口值。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区域差距由区内差距和区际差距组成,区际差距既是指不同的区域之间的差距;区内差距是指相同的区域内不同省市之间的差距。
      设 ,其中为 区际差距, 为区内差距。则
      其中, ,j i , i=1, 2, 3。1,2,3,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下同)。 ,j i, i= 1, 2, 3。 为第i 个区域GDP; 为第i 个区域人口; 为第j 个省市区; 为第j 个省市区人口。
      2、结果分析
      由上图3.1和3.2可知,在非平衡发展战略实施之前,区域差距处在很高的水平上;而在实施区域协调战略之后,区域差距开始降低,证明我国区域协调战略已经开始取得成效。由图3.3和图3.4可知,在区域协调战略之前,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有缓升趋势,在区域协调战略实施之后,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差距开始缩小;中部地区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则一直有缓升趋势,至2012年左右开始下降,也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机制开始有所成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性由于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很容易产生一个增长极,即虽然在一个区域内,但本地区的差距会拉大。在遭受到区域发展战略的改变的冲击下,西部地区起初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而产生了增长极拉大了区域内的差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弱化,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开始缩小。而东部地区由于政策导向的相对减少增长极效应开始弱化,区域内差距缩小。但从图中也可以看到,经济反应是滞后于政策的,这与国内生产总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致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果已经初见成效。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效果分析
      1、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之前的路径依赖分析
      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阶段实施的平衡发展战略虽然对于西部地区发展和工业基地的建立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本身是在考虑政治利益多于经济利益,并且是在扭曲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的低效率的发展战略,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也势必被另一种制度所替代。但是这种战略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产物。中国自古代以来即存在着“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在建国以前,共产党即是以“人人平等”的思想消灭了那些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虽然说建国之初,经济极其落后,但是并没有影响全国人追求平等的渴望。对平等信念的强烈支持即使不是产生平衡发展战略的唯一要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
      1978年,以邓小平为领导的第二代领导人在目睹了中外巨大的差距之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理念迅速浸入中国人的思维。于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中国推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这种制度的改变多是出自于中国目前财富上与国外的差距所致,所以中国开始选择一条效率优于公平的制度道路。改革之后,中国将大量的财力倾注于沿海城市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补贴。加上对外开放的便利,外国投资也逐年增多,最终在这些城市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产业聚集带,工业基地,金融中心、教育中心以及发达的第三产业,这些行业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将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财富的增长又可进一步投资于这些行业带动新一轮的增长,螺旋上升最终形成一个增长极。这个增长极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学习效应等带动其他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由于资源的缺少是不可能取得同样的效应。即使资源不缺少,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结果,这就是诺斯所说的事件发展的“非遍历性”。

    推荐访问:路径 依赖 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