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和综合治理

    时间:2021-01-26 12:06: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指出了云南岩溶区大面积出现的石漠化现象,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岩溶石山的存在为石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漠化的产生。在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石漠化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岩溶;石漠化;治理
      1石漠化现状分析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致使地表土层流失,岩基裸露,最终导致石漠化的产生。云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恶劣,在地貌的演化过程中呈现出石漠化的趋势,石漠化土地在云南各个州市均有分布,在滇东显得更为严重。
      云南省的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近1/3,主要分布在元江以北的滇东片区、滇西北、滇西保山至沧源片区,岩溶区域总面积多达11万km2,其中石漠化面积约为35000km2,如文山、曲靖、红河、迪庆和昆明等地均存在大面积的石漠化现象,占岩溶面积的30%左右。在大部分岩溶石漠化区域中,碳酸盐岩石漠化是主要的石漠化类型。其中,6000km2的石山都有岩石裸露现象,农耕地出现石漠化现象的有2500km2。工矿石漠化土地约有2300km2,还有6500km2的土地呈现出石漠化的趋势。近年来,云南地区的岩溶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总体石漠化面积呈上升趋势,部分非石漠化岩溶区向石漠化发展,轻度石漠化逐渐向重度石漠化方向发展。
      2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首先,由于岩溶地区岩土特殊,碳酸盐岩地层坚硬,而且孔隙度仅仅在4%左右,持水性较差,在新生代地壳的抬升过程中,雨水可在地表和地下产生严重的腐蚀,致使峰体挺拔,山高坡陡,出现岩溶裂缝等现象,容易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水土资源易流失,减慢了碳酸盐岩土壤的成土速度,导致土层浅薄,岩土之间的粘附力与亲和力下降。第二,云南岩溶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内外营力地质作用强烈,抗干扰能力较差,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植物不能生长,不易成土,出现岩石裸露,进而出现石漠化现象。第三,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水量大且分布范围广,尤其在7、8月份,降水量可达750~1250mm,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温度变化大,例如在滇东南地区年均温度在 15~20℃左右,最高温度可达38℃,最低温度则在-8℃左右,水热分配不匹配,容易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干燥期,出现岩溶性干燥气候,植物难以生长。
      2.2人为因素
      (1)矿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在滇东南部地区,例如开远、平远街等地的工业活动频繁,尤其是黑色和有色金属矿的开采较为普遍,采矿加之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导致岩溶石山区的植物大量死亡。而且岩溶石山地表分布的氧化矿一旦被过度开采,会导致大面积的裸岩分布。此外,各类建筑材料、燃料等的开采也会加速石漠化的形成。
      (2)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需要的土地资源随之增加,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土地供需不足的问题,人们过度开垦土地,甚至在地质条件恶劣、不适宜种植的地区都进行开垦,致使陡坡耕地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坡地和林地的耕地化,加之过去人们对森林生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度时期出现过度采伐,使得土壤越来越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问题也随之而来。
      (3)虽然云南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地区把林木作为主要燃料,大量林木被砍伐,森林覆盖率减少,部分地区出现了荒山秃岭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石漠化。
      3岩溶区石漠化的严重后果
      3.1森林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石漠化会直接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例如在云南西南部岩溶区,石漠化区域地质崎岖不平,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植被结构简化,植被类型单一,生态自然景观被毁坏。岩溶区的石漠化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2加剧了区域贫困
      通过对云南岩溶石漠化区域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的经济水平与石漠化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对592个县进行了扶贫,其中1/3的扶贫县的情况与岩溶县有关系。在滇东、黔和桂岩溶石漠化集中分布区,岩溶区贫困县有85个,占该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80%。
      3.3旱涝灾害频繁
      由于石漠化地区缺乏植被覆盖,在降水量较大时地表径流会流向低洼处,导致局域性洪涝。此外,石漠化会促进岩溶漏斗、裂缝的形成,同时促使河网发育,表层带失去调蓄功能,使得地表径流渗透到地下河流,进而发生地表干旱。
      3.4耕地资源减少,生态退化环境恶化
      石漠化岩溶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可耕种土地减少,例如在砚山县红甸乡、莲花乡,自1975年以来,随着石漠化的不断加剧,碳酸盐岩分布区原有耕地面积较少了20%左右。
      4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4.1生态修复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植树种草工作,退耕还林,同时严格禁止乱砍乱伐行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推广煤电资源的利用,改变将林木作为主要燃料的现状;控制矿物资源的开采,改善生态环境。
      4.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提高农田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例如可进行坡地改造,防止土壤流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农林牧生产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形变化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等措施。还可实行立体、多层洼地的生态经济模式,对特殊土地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后,规划建立“养殖一沼气一种植”模式,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将沼气的发展与之结合起来。
      4.3发展草地畜牧业
      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改善岩溶区贫困状况的有效措施,在云南岩溶石漠区,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对天然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合理种植人工草地,进行优质高产牧草引种选育。并加大草山草坡改良力度,建立草畜研究与推广基地,实行优质牧草与优质家畜品种相结合,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在获取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4加强岩溶水源开发利用
      科学开发岩溶水源,解决岩溶区的干旱缺水问题,满足人畜饮用和农作物灌溉需要,充分发挥岩溶水的生态功能。例如,可开展钻井开采工程、泉点引提、表层岩溶泉积蓄引水工程、暗河堵洞蓄引开发工程等。
      4.5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对于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在综合考量资金投入与实际生产生活条件下,对于生存环境恶劣、治理困难的地区可进行移民搬迁,以减轻石漠化地区的人口负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通过整合扶贫基金,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居住区,在减少人口对岩溶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结合石漠化地区的特点,在小范围内选择一些适宜在石漠化地区生长的当地乡土树种进行植树造林,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5结语
      现阶段,云南岩溶石漠化问题严峻,对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岩溶区石漠化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有效的治理,例如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强岩溶水源开发利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等措施,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推动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治理进程。
      参考文献:
      [1] 赖兴会.云南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及其危机表现[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2):80~82.
      [2] 谭继中,张兵.云南省土地石漠化特征初步研[J].

    推荐访问:岩溶 云南 综合治理 石漠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