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联动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1-01-10 12:0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djj/gdjj201105/gdjj2011050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djj/gdjj201105/gdjj20110504-2-l.jpg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要构建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联动机制,并就该机制的结构和运行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联动机制
      
      专业是联系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院校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但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封闭性,企业、政府很少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规划中,同时又缺少行业协会出谋划策,从而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为此,需改革传统的封闭式专业建设状况,建立起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一、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的专业建设机制,导致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错位。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所以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简单化、封闭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盲区”,缺少对所在区域其它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横向比较与错位发展,不了解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不了解区域各种产业的实际发展规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容易走“经验主义”的老路子,在专业建设方面缺少特色性与独创性,盲目,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个别开设的专业可能背离了区域经济发展对相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盲目跟风设置一些高要求的热门专业;相反,对一些新兴行业和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人才,如会展专业、动漫专业、房地产经纪协理师等,则缺少专业规划的前瞻性,并且往往落后于社会培训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僵化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发展。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缺乏双向的沟通,致使学校在专业教师培养机制上,缺少突破与创新,陷入了僵化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遭遇了发展瓶颈。学校在“请进来、送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企业更加注重于自身效益的增长,所以学校在从企业引进高级技工、技师走进课堂、走进实训室等方面存在着困难。相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师而言,来自于企业的技工、技师更加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情境更加真实化,更加有利于校企合作。
      2.学校缺少将教师送进企业锻炼、熟悉企业文化的举措。教师只在教室、实训室进行教学,很少有机会进入到企业锻炼学习,了解企业最真实的操作流程。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师缺少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熏陶,不利于专业课的教学,当然对校企合作就缺少积极性。
      (三)落后的专业教学机制,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脱节。
      落后的专业教学机制,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仪器、软件等与企业所用的不一致,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又得从头学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缺失,一些专业还停留在用粉笔讲的情形,例如在“黑板上讲烹饪” “黑板上讲汽车修理”。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脱节,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专业建设停留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层面,忽视了与区域产业链、产业群的连通。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设置方式,专业设置应该综合考虑区域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有效对接,但目前情况下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
      (二)专业建设还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形成共建专业的合力。
      根据经济学原理,任何两个主体要合作,就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的条件。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派技师、技工进入学校参与专业教学,因为这需要企业在资金、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付出一定的成本,一些经费紧张的学校也不愿意拿出这样一笔经费进行支持;而学校选派到企业的教师,企业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培训等,浪费了企业正常生产的时间,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效率。这样,双方没有一个激励相容、互利共赢的理念,致使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三)在行业前沿技术、内在运作规律等方面,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
      行业协会在行业前沿技术、内在运作规律、专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咨询与指导,及时向学校传递相关行业的最新专业技术及发展趋势,介绍与企业生产相一致的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使学校的教学更加贴近真实化的企业生产。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行业前沿技术、内在运作规律等方面,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
      
      三、高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联动机制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
      
      (一)专业建设联动机制的结构分析。(见图1)
      如图1所示,专业建设联动机制由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四个层面的要素组成,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在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人才供需信息、企业生产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形成与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联动,实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四者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却构成一个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整体,形成联动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其作用表述如下:
      1.地方政府。首先,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应予以引导。地方政府应该引导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的布局,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培养技能型人才。地方政府也应该用经费的杠杆和企业发展的导向,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保证企业的发展有人可用、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岗可就,从而保证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为了防止行业协会“暗箱操作”,形成行业垄断,向学校推荐价格昂贵的实训设备及实训软件,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管,保证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2.高职院校。首先,加大“引进来、送出去”的力度。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力度,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引进一批业务素质高、技能出众的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必须有相关专业的真实实训设备,以保证学生“所学有所训,所学有所用”。同时,送出一批教师,在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加强对在校学生专业课教学的企业气息。其次,与行业协会沟通。行业协会可以在较高的位置,近距离把握全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最新的科技动态。因此,学校应主动与行业协会取得联系与沟通,及时更新学校的相关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保障专业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无缝对接。
      3.企业。首先,及时向学校发布用工需求。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企业应该及时发布欠缺人才及岗位需求,以便于学校迅速地作出专业调整,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满足企业与市场的人才需要。其次,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调与反馈。由于行业协会是行业企业之上的协调机构,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调,掌握当前行业的前沿技术、人才需求状况等,为企业的生产、产品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储备作好预期的准备。

    推荐访问:高职 构建 校企 联动机制 合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