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龙窑南风古灶的保护研究

    时间:2021-01-05 16:0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石湾龙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早在唐宋时期石湾先民就已经开始用龙窑烧制陶器,至明清时期,石湾更是有107座龙窑的繁盛状况,龙窑可视为是人类建筑上的智慧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龙窑作为煅烧工具逐渐被淘汰,石湾现只剩下三座龙窑——南风古灶、高灶和同庆灶。本文以南风古灶为例,对龙窑的柴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今后的保护与开发应当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健词:龙窑;柴烧;历史;价值;措施
      1南风古灶的历史沿革
      南风古灶和高灶所在的石湾,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有着五千年制陶历史。龙窑南风古灶始建于1506年,明朝正德年间,这正是石湾陶业走向繁盛的时期。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南风灶的炉口对着正南方,窑尾有400年以上历史的榕树,夏天的时候凉风习习,所以得名“南风灶”[1],如图1所示。
      据石湾《太原霍氏族谱》记载:元代霍氏三世祖原山公烧缸瓦窑一座,地名莘村岗,窑灶名为“文灶”[2]。南风古灶是在文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将原来设在窑壁两旁的火眼改在窑面上,每排增至五个,利于窑温分布均匀,便于控制,使得产品和质量都大大提升。因此,南风古灶是石湾制陶技术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以南风古灶为代表的龙窑,推进了石湾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陶业的发展。陶瓷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现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博物馆均藏有石湾烧制的陶瓷制品。因此石湾有“南国陶都”之称,石湾陶瓷更是赢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语出《明诗综·谣谚》,南方人俗称陶瓷为缸瓦。)
      1962年12月,佛山市人民委员会在南风古灶立牌:“该窑是明代正德年建造,对研究石湾的陶瓷历史极为重要。现决定将该窑列为我市重点保护文物”;1984年9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又将南风古灶定位“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风古灶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南风古灶及高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被誉为“活的文物”。
      2南风古灶的价值
      2.1 始终保持传统的龙窑柴烧技艺
      五百年来南风古灶都保持着传统柴烧技法,烧一窑产品需时三天:第一天,陶工会通过窑门把泥坯放进窑内,他们会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把它们放在窑内不同的地方,然后用砖封住窑门。第二天,陶工首先会在炉头点火,用大木柴烧12 h,这个过程称为“挤火”。火势会沿着龙窑的斜坡慢慢向上升,窑头温度也会逐步升高到900 ~ 1000℃。在12 h之后,窑工就会走上窑背投柴。龙窑窑背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火眼”,是用于观测火势和加柴。睇火师傅负责产品的烧制全过程,他指挥工人将木柴条通过火眼投进窑内,要投放多少,什么时候放,这就全靠师傅通过观测窑内的火色来判断。在窑背上加柴烧火的这个过程称为“上火”,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 h,窑内火温最高可达1300℃左右。经过18 h煅烧后,再等大约30 h的自然降温,就可打开窑门将烧好的产品搬出。这样由装窑、烧火到出窑共需3天,石湾当地人俗称为“三日火”[3]。(图2)现在新式的窑炉都以电或石油气作为能源燃料烧制陶瓷,唯有南风古灶和高灶仍然以木柴为燃料,以目测来判断火温,使用最传统的工艺烧陶,虽然不能适应现代生产需要,但它传承了古老的龙窑烧制技艺。鉴于此种工艺的珍贵及濒于消亡,2013年石湾龙窑营造与柴烧技艺被评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2 不断改良升级的窑炉结构
      1962年在南海的奇石村古窑的发掘中,发现有三条龙窑压叠着11座已毁损的平面为半椭圆形的唐代小型馒头窑。根据考古发现,这些唐宋古窑出土的遗物,其器形、釉色、烧制方法等与石灣古窑基本一致,所以将石湾与南海奇石村认定为石湾窑的上下两个窑区。从陶瓷碎片看,陶瓷多呈灰白色,石湾泥料的含铁较重,铁在还原气氛中才会呈现灰白色,证实了当时已经掌握了烧还原焰。龙窑的温度较高,适合烧氧化焰,能用龙窑烧还原焰,确实不容易,早在一千年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控制火焰,全凭煅烧的经验,石湾龙窑在控制火焰方面是有一定办法的,足见石湾窑煅烧技术的高明[4]。但当时的龙窑仍有明显的缺点。根据《霍氏族谱》可以知道,石湾在宋元时期使用龙窑,土名“文灶”,但是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两排火眼(投柴孔),分别在窑的两边,由于火眼都设在两旁,窑内各个地方的温度极不一致,温度差异大,容易造成很多废品。明代正德年间(1506 ~ 1521年)出现的南风灶在“文灶窑”基础上进行改建,把龙窑的火眼增加到每排5个,每排火眼的距离缩小为70 cm左右,使窑内各个火候均匀,便于掌握窑内的温度。同时,龙窑的长度相应增加。为了得到最佳的倾斜角度,在窑尾的位置用红砂岩石块垒筑了一个高台,使其倾斜度加大,这种改革克服了过去火候不均匀的缺点,便于控制烧窑时的温度,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图3)
      2.3 烧制出来的产品丰富多彩
      南风古灶古老的柴烧技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焕发无穷的魅力,让人惊叹!古时候石湾陶瓷24行,各行使用的窑灶在结构、大小等方面各有不同,南风古灶是属于24行中的大盆行专业窑[5]。历史上,南风古灶烧制的产品,主要以大盆为主,由于目前石湾柴烧龙窑只剩下三座,最近几年,窑工们开始尝试用南风古灶烧制石湾公仔等陶艺产品,但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烧制出来的产品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南风古灶成功烧制出了大型户外陶艺产品“亚洲艺术之门”,作品目前屹立在美丽的亚洲艺术公园内。这种完全依靠窑工肉眼与经验去判断窑内各处的温度,各处温度有细微的变化,就会使烧制出来的釉色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现代电脑温控技术的窑炉不能烧出这样的效果。高庙偏厅的北帝坐像1.8 m高,是南风灶有史以来烧制出来最大的一件陶塑作品,而且这件作品还是一整件一次性烧成的,难度非常高,因为通常陶塑像超过1.5 m就要分段烧的,这需要师傅掌握丰富的经验,还需要龙窑有很好的装烧性能。

    推荐访问:南风 保护 研究 于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