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玻璃艺术教学探索

    时间:2020-12-29 20:03: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如今,随着艺术学科的相互交叉发展,玻璃艺术在美术院校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在分析国内玻璃艺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受到的启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创作展开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艺术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教学 热熔及冷加工工艺 教学实践
      
      一、前言
      玻璃工艺,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出现。玻璃艺术以它独特的表现力在美术史各个年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哥特式艺术代表之一的玻璃画是欧洲中世纪教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哥特式玻璃窗使教堂内部照射着连绵的彩光,传递浓烈的宗教意味。在现代艺术史中,铸造玻璃艺术、吹制玻璃艺术、热熔玻璃艺术都不乏佳作。
      在当今艺术学科相互交叉的趋势中,玻璃艺术在美术院校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后,玻璃这一既古老又有现代感的材料肯定会在当代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的教育模块里也更显重要。
      二、国内的玻璃艺术教学状况
      目前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最先成立了玻璃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紧跟其后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现在已有许多院校也在筹划建设中。
      广州美术学院至今还没开设专门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在玻璃艺术教学方面属于落后状态。但是,广州美术学院地处广东,位于工业密集型产业的前沿,广东的商业玻璃加工工厂非常多,而且每年在广州举办全国性的装饰材料展会上,玻璃材料占据很大的份额。这两者是一对很尴尬的矛盾。作为华南地区美术教育最有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开展玻璃艺术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教学实践
      1.条件的限制和解决办法
      自从2007年以来,我在学院里开设了玻璃工艺课程,面对的是本科必修及选修课程、毕业创作课程。由于在学院没有工作室的支持,只能在学院外部借助工厂的设备,教学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所取舍,以热熔(包括热熔热弯技术)及冷加工工艺为主。
      
      到工厂去上课,面临着交通不便、安全隐患等问题。一切以生产为重是工厂的特点,由于受工厂生产运营的制度所限,作品制作时间的分配安排也不能自由操控,教学的时间只能利用生产的空隙进行。这与在学校的工作室管理完全不一样,要复杂得多。以上的限制条件要求老师必须全面协调好各个环节,必须亲自参与设计和生产的所有程序,才能使教学顺畅进行,其中的难处非亲身体会难以理解。
      面对如此特殊的情况,必须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教学程式也必须随时进行有效的调整。第一,要求学生充分借用工厂原有的一些模具,挑选简练、有发展空间的造型,热熔后经过冷加工技术如打沙、贴箔、上色的再处理,在既定的形式范围内进行工艺升华,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形式进行再设计,赋予了原本平淡无奇的产品艺术的生命。第二个要求更进一步,在第一步的实践基础上,学生要梳理出某一个思想闪光点,可以是工艺技术某个环节触动他们的创作思维,也可以是某种材料让他们感动与受启发的特质,通过一系列的形式语言将创作思想表现出来。整个过程强调重视设计的可行性,设计理念以实用为主,要求实用性与艺术功能相得益彰。
      因为是在工厂中创作,学生处在生产的第一线,我鼓励学生去体会从设计作品到亲自动手运作,体验完善的工作流程,接触并了解完整的生产线,这一点是学院里所没有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好的教学模式。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玻璃艺术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并了解玻璃材料特性和工艺制作技巧。玻璃制作是一项较为繁复的工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玻璃的制模、压模、热熔、热弯及浅浮雕喷沙、上色、酸腐蚀等加工制作流程,并进一步了解玻璃工艺的材料特性及材料局限性、玻璃形式语言,才能够为创作有艺术深度的作品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玻璃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寻找材料与创作构思的契合点。创作思路与材料特性的契合是相当重要的,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而擅用材料能使作品灵魂得到升华。巧妙地利用材料,创作构思自始至终要考虑如何围绕着各种材质独有的美感,要充分体现材质独特魅力,同时,不能一味追求“工艺”而忽略作品内涵。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下,探讨玻璃的工艺表现手法,要求掌握多种形式语汇,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开拓多元的玻璃艺术,创作出既体现玻璃特质美感,又有现代创意的作品。
      3.教学的实践
      以2009年上学期的教学为例。此次课程学时四周,具体上课方法是:第一周,先进行理论讲解,并熟悉工艺技术流程。到工厂对热加工及冷加工的设备制作流程、机械功能、每个工序及每个环节如何先后连接,作一个流水线实地考察。对于工厂现有的产品,重点分析其制作过程、作品的制作个性与共性。了解玻璃材料的属性,记录关键细节,例如温度的高低、色料分量的多少、釉彩调和剂的配比成分、模具形态的控制等。最后进行不同材料特质的制作练习,严格做好记录,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这一点对于下一步构思及深入创作相当重要。
      第二周,进入草图方案阶段。在草图构思阶段学生必须作好思考:哪些工艺技法可延伸?哪些工艺可结合?单一的技法能否凸显材料的纯粹美?多种技法结合是否使作品效果更丰富?等等。之前,学生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练习,比如针对材料的练习,针对加工工艺的练习,了解了不同玻璃原料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基本熟悉块状玻璃料、浮法平板玻璃、玻璃棒、玻璃丝、玻璃颗粒等不同形态在高温下表现出的肌理状态。
      
      此时学生已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有了实战过程与经验,有了玻璃形式语汇案例的积累。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表现自己创作意念的材料及加工技术,让材料与创作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使作品趋向深化及完整。第三周和第四周是同学们开始制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每个环节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待解决。比如,玻璃材料在制作中经常存在偶发性,如果偶发的效果能给予创作者新的启发,这时教师就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循着新的创作思路大胆创作。能否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教师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如若师生配合得好,就可能衍生有特別美感的好作品,这是一个有趣、刺激的过程。
      四、教学的成果
      经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优秀的学生作品不断出现。2007年的本科毕业创作,廖楚义同学的玻璃作品《吉他》被评选为毕业创作优秀作品,并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同年在装饰材料博览会上此作品也代表生产商家作为创新产品展出,受到业内人士很好的评价。2010年的毕业创作,有多位同学主动选用玻璃作为媒介材料进行创作,作品的表现更趋多样化,有的用铸造窑制,有的用热弯热熔工艺,有的用碎玻璃粘合,有的用热弯后加上冷加工的综合工艺技术,整体面貌丰富多彩,呈现出耳目一新的展览效果。
      黄晓莺同学的作品(图6)首先利用的是模具浮法玻璃热熔技术,后再加以上色、贴箔、打沙等冷加工工序。这就是让学生利用工厂原有的模具进行再加工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原来的普通产品经过改造后蜕变成高雅的艺术品。陈焕新的作品(图7)应用的是冷加工中的打沙上色流程,没有热加工的介入,表面效果细腻精致。陈玉兰的作品(图8)是采用热溶技术的作品。借助耐高温石膏模具,精雕细琢出创作者需要的造型,通过热弯热熔一次成型。冯思韵的作品(图9)是用很有意思的一种处理手法完成的。材料被覆盖于模具上,当温度到达溶化点时,玻璃自然弯曲下垂,不可重复,造型自由奇妙。麦晓丹的作品(图10)采用的是玻璃色粒黏贴,通过低温热弯后再次热熔成型。
      
      
      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后,学生和老师在实践中均提升了水平。而作为设备提供单位的企业,发现师生能够带来无穷的设计创意和勃勃商机,顺理成章也就成为创作的实习基地。这也是在教学摸索中实现的双赢合作模式。
      五、对玻璃艺术教学的思考
      在国内每年的建筑装饰材料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装饰玻璃行业的迅速发展及繁荣。但是,产品虽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却技法雷同甚至连装饰图样也如出一辙,创新的作品不多,绝大多数难登大雅之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鲜有具备专业技术和思想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加入这个领域,玻璃作品难以获得新意与艺术活力。在我所了解的工厂里,开发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极为稀缺,产品基本来源于模仿加篡改。厂里的设计师往往是通过工人—技师—设计师这样的模式慢慢提拔上来的,美术根基薄弱。设计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纵然有好的技术、好的设备,也没能生产出高档次、艺术性强的产品。
      向社会输送设计及艺术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教育的责任。社会需要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更需要有执行力的设计师,所以我们必须加快玻璃教育的步伐,培养有独立创作能力的玻璃设计师进入社会,真正做到为“社会设计”服务。
      完善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设计更加紧扣社会,同时又推动行业的创新意识及整体发展,这有利于社会服务,有利于艺术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英]基思·卡明斯著.成乡,薛吕译.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Philippa Beveridge.Warm Glass.Ignasi Domenech Eva Pascual A Division of Sterling Publishing,Inc.New York.
      [3]Brenda Griffith.KILN-FORMED GLASS.A Division of Sterling Publishing,Inc.New York.
      [4]陈国平.玻璃的配料与熔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推荐访问:探索 玻璃 艺术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