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京彩台湾 [给台湾朋友来京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0-08-15 07:2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来京的台湾朋友愈来愈多,显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效应逐渐给力。有人戏称我这学者成了“驻京办”,每天都在京忙接待,不务正业。但无论如何,两岸交流至今可以说是“火上加火”。回台湾的飞机上遇见的所有人几乎都是谈如何在大陆发展,没听说几个抢着要回台湾发展的。倒是不少人带着大陆发展后的成绩荣归故里,还有不少台商把“成绩好的干部可以到台湾去旅游”喊成口号,吸引员工努力等候宝岛游。回大陆的飞机上则都是台干们忙着排时间、讲价钱,还有宝岛游返乡的人们和他们超重的行李。
      台商来大陆发展已经超过30年,早年在长珠三角洲,现在已经逐渐往北往西迁移,规模也逐步扩大。1998年我到“康师傅”的顶新天津总部去上课,那时候他们的面厂才有8个,现在连同饮料事业群已经有将近90个厂区,一年要卖将近150亿包方便面;旺旺也不遑多让,不仅在食品业大有斩获,其他如酒店和媒体都是佼佼者,成了回台发展的先头部队和桥头堡。近10年的IT产业与其他诸如农业、休闲产业与制造业更加速了台资企业的争分夺秒,许多街头看见的宝岛眼镜、永和豆浆都标明了纯正的“台湾味”。
      跃跃欲试的年轻人随着这股热潮来京的也逐日增多,以往我那些“铁嘴”说永远不会到北京来发展的也都借着开会或者采购的名义跑来看看。台北的《旺报》上周还来电访:台商来京投资什么好?基于一种关怀,我认为现在准备来京掏金的台湾朋友可能要有几项基本的认知:
      大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主要劲头都放在环渤海湾或者中西部地区。北京除了亦庄和总部基地这些地方以外,有规模的工业区不多。发展大型投产的事业比较困难,中型规模的房地产或者酒店百货事业,也要配合北京市政府的政策,即使有钱也未必能够成功立项。更小规模的商业则竞争力较弱,如果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淘汰或取代。
      来京的台湾人往往会找个“京通”来帮忙办事。他们可不是“驻京办”只是专门帮人在京打点“疑难杂症”的。这类人多半是台湾人或至少是闽南人,来京比较早所以熟知在京的“那点事儿”。他们典型的方法就是京台两头跑,在京就说能找到台资,在台就说能找到陆资。并且一定的惯用语就是“这事包在我身上”、“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的长处就是与官员照照相、打个电话,并且让人感觉神通广大。
      聪明的台湾人在北京(或者在大陆)都会明哲保身,尽量保持低调、低姿态。打个比方来说,前头说的康师傅、旺旺、宝岛眼镜、永和豆浆等等,还有许多大实业的领导都从不曝光,甚至禁止干部大肆招摇或者接受媒体采访。那些来京就翩翩起舞到处搞宣传的,不出两三年就兵败如山倒。话多遭忌,事多遭怨,闷头干活儿就好。
      台湾人和北京人的沟通往往是有误区的。前个月我找了个大陆朋友与台湾来的朋友聊天,事后我问他们谈的怎么样,两人居然都说听不懂对方在说甚么。这是很正常的。台湾人常常说的口头禅就是:大陆人说“没问题”就是“有问题”;说“问题不大”就是“机会也不大”,这也是实情。台湾人的海岛经济思维法与大陆人的市场经济思维法,有很多地方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没有确实把握住双方的意向和实际需求之前,不要急着就出手。否则就只好“缴学费”了。
      台湾是寸土寸金,大陆是遍地黄金,未来两岸的机遇与挑战还是无限大。规划好来京的战略思维,让每一步都是成功的保证。套用北京人常说的那句谣“北京欢迎您!”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