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1949-2009年台湾历史上的八月|1949年至今的台湾历史

    时间:2020-08-15 07:20: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八月一日      1966年8月1日,“阿哥哥”浪潮在台湾流行。   上世纪60年代,大翻领衬衫、喇叭裤、扭腰摆臀,这些似乎已成了“阿哥哥”浪潮的典型标记。一个理想与狂乱交织的时代,它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叛逆,不断地提出问题以及不断地追寻答案。“阿哥哥舞”(A-gogo Dance)就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阿哥哥舞”最先由美国歌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掀起,并由一系列的男女偶像歌手发扬光大。“阿哥哥”浪潮的偶像一律梳着爆炸头或飞机头,穿着喇叭裤,抱着吉他,唱着快节奏的歌曲,臀部剧烈扭动,唱到兴奋处或全场奔跑,或倒地狂叫,皆能激起台下观众如痴如醉的反应。在台湾,歌手们在餐厅里模仿美国“阿哥哥”偶像的曲调,青年男女借用简单的家庭客厅作舞场,在昏黄的灯光中播放“阿哥哥”风格的唱片,成双作对地扭腰摆臀,让青春的热情尽情奔放。尽管如此,台湾青年并不知道“阿哥哥”浪潮与美国社会中的叛逆倾向有关,更无从意识到当代的流行风受到全球“左派”思潮的牵动,而后者正是当局所避之不及的。“阿哥哥”浪潮席卷台湾基本上是一种纯粹的消费与娱乐,然而对上世纪60年代,思潮近乎一片空白的台湾来说,“阿哥哥”浪潮成为了某种青春的回忆。
      1975年8月1日,《台湾政论》创刊。
      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台湾社会顿时进发着彷徨失措、人心思变的气氛。台湾本土菁英黄信介、康宁祥、张俊宏、黄华、姚嘉文等人,欲筹划出版一本政论性杂志。他们先于1975年5月以《台湾公论》之名,提出杂志申请而遭驳回,后来改以《台湾政论》才获准登记。同年8月1日,第一本完全具有台湾本土意识的政治杂志《台湾政论》正式出版。杂志中曾探讨的主题包括“国会”全面改选、解除“戒严”、解除报禁、解除党禁等问题。有学者曾评价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政论》,可说是80年代党外杂志的典范。由于《台湾政论》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当局统治基础的严重冲击,杂志出版至第5期,即被当局警备总部以煽动他人触犯“内乱罪”,遭到停刊处分。随后,1976年的《夏潮》杂志,1977年的《这一代》杂志,1978年的《富堡之声》杂志、《新生代》杂志,1979年的《潮流》杂志,相继在当局的严厉掌控下被处以停刊处分。
      1995年8月1日,幽默大师夏元瑜病逝。
      夏元瑜,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日本九州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后在北京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任园长。1949年随国民党迁台后,任过公务员,制过动物标本,当过大学教授,做过电视名嘴,评过“金马奖”,退休后专注于爬格子,人称“老盖仙”。其半生老北京、半生台湾的人生经历,及品人阅世的丰富体验,使其在洞察、把玩为人与处世的门道上,颇具心得。遂文名胜过本业,成为“左手拿刀、右手执笔”的幽默大师,被视为台湾文坛奇人。什么是‘盖”?一般所谓的“盖”。指‘吹”“侃”得天花乱坠。“老盖仙”夏元瑜自嘲道:“‘盖’不是吹牛,吹牛就像违章建筑,会被取缔。‘盖’是引而申之,言之有物,且字字有所本。”夏元瑜的“盖式幽默”,杂糅着老北京的京味逗趣与台湾的综艺化诙谐,以“无论说古论今,总是不忘适时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自讽,将世间诸般烦恼、不顺,在莞尔一笑中释怀、解压,可谓嬉笑中透着乐观哲学。1995年8月1日。“老盖仙”夏元瑜因肺气肿引发心肺症,导致心脏衰竭病逝台北,享年86岁。
      2005年8月1日,台当局订立“原住民族日”。
      从“番”到“高砂”到“山胞”到“原住民族”,回顾台湾少数民族历史,“原住民族”曾被赋予不同的名称,例如清朝时期,称为“番”,其中教化者称为“熟番”,未服教化者称为“生番”:日据时期,称“原住民”为“蕃”或“高砂”,国民党迁台后则称“山胞”。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有“原住民族运动”人士主张将“山胞”正名为“原住民族”,期藉由此决定的自己名称,作为自我认同及摆脱污名的起点,进而争取“原住民族”应有的权利。1992年5月“国民大会”进行第二次“修宪”时,“原住民族运动”发动一连串正名抗争活动,强烈地展现出台湾“原住民族”要求正名的集体意志,但最终经由表决仍采用“山胞”旧称,正名未能成功。尽管此次正名未获成功,但正名运动却激发出“原住民族”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也获得台湾社会各界关注“原住民族”权益者的支持。1994年8月1日,台当局修正公布第三次“增宪条文”,终于回应“原住民族”多年来的诉求,正式将沿用40余年的“山胞”正名为“原住民”。其后,并于1997年第4次“修宪”时确立“原住民”民族属性而拥有集体权概念的“原住民族”称呼。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台当局“行政院”于2005年6月15日召开第2944次院会,通过“纪念日及节日实施条例”草案,明定每年8月1日为“原住民族日”,以纪念“原住民族”在1994年8月1日正名成功。
      
      八月三日
      
      1981年8月3日,画家席德进病逝。
      1923年,席德进出生于四川省南郜县一户小康之家。5岁入私塾,读古书兼习绘画,就读澄甫中学时,曾获校内美术比赛第一名。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技艺专科学校,受留法画家庞薰琴的启发,接触到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洋画家作品。后转学至沙坪坝国立艺专受教于林风眠,并与赵无极、朱德群、李伸生诸画家多有往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艺专迁回杭州,席德进随林风眠前往。1948年于杭州国立艺毕业后赴台,先任教于嘉义中学,后于1952年辞职前往台北从事绘画创作工作。1963年旅居法国,开始省思艺术文化的本质与根源。1966年返台后,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之外,也开始搜集台湾古建筑及民艺的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席德进除了大量拍摄台湾古建筑及民艺的照片之外,也以之作为其油画及水彩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1974年出版的《台湾民间艺术》一书,内容包括与台湾古建筑有关的陶器、彩绘、壁饰、砖刻、窗棂图案、壁画、木雕、石刻、文字、家具及器皿等物,成为台湾光复后最早出版的以古建筑物构件为讨论主体的书籍之一。席德进特有的艺术文化敏感度,透过绘画创作及著作,在多数人对于台湾建筑价值尚不关注的年代中,以及建筑学界初受国外风土建筑思潮影响即将再度投入汉式建筑研究及保存之际,以其浑厚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乡愁式的感染力,对于推动台湾建筑的历史研究及文化保存的风气发挥了触媒的功效。1981年8月3日,席德进病世于台北,享年59岁。
      
      八月五日
      
      1950年8月5日,中国国民党发起“改造运动”。
      1949年7月18日,国民党中常会召开第204次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正式通过国民党《本党改造案》,确定对国民党的思想路线、社会基础、组织原则、领导方法及党的作风进行改造。由于当时国民党政权已是土崩瓦解,各个机构也正忙于迁台。因而“改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1950年1月,蒋介石 亲自策划成立了国民党改造小组,研讨措施和程序。同年7月22日,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中,重新讨论并修正了1949年7月18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之改造案》。8月5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在台北成立,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组织大纲》,蒋介石任该委员会主席,张其昀为秘书长,周宏涛为副秘书长。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为党员归队、党员整肃、刷新党政关系、开展民众运动、加强社会调查、地方党务改造等。国民党当局企图以此来缓解败退台湾后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危机。1952年10月,国民党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告改造完成。通过改造,蒋介石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国民党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强化了其对国民党的控制,同时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定了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基础。
      1996年8月5日。台北士林官邸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士林官邸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5段与福林路口东南侧,原为台北市园艺管理所的一部分。1950年,国民党迁台后,蒋介石的官邸便设于此。长期以来这座神秘的花园警卫森严、充满神秘色彩,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宋美龄赴美,台湾岛内民主思潮涌动,才于1996年8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参观。昔日,由层层电网围成的士林官邸,今日已是处处鸟语花香。官邸内划分为外花园、内花园及正房,外花园中有温室盆栽区(栽培兰花为主),而旁边的玫瑰园区(栽培玫瑰为主)也是花团锦簇。玫瑰园盛开的时期是在3月到5月,是宋美龄最爱的玫瑰花园。官邸中的凯歌堂在过去是蒋家人作礼拜的地方,蒋家后代均是在此完成婚礼及受洗。新兰亭是一处中式四角亭,上有于右任亲笔题之“新兰亭”三字。此亭建于1950年,原为每年蒋介石作寿设堂的地点,故又名“寿亭”。慈云亭为二层楼式的方形凉亭,可眺望士林、阳明山一带的景色。如今士林官邸已成为台北市极具盛名的观光景点之一。
      2006年8月5日,台北市“蒋渭水纪念公园”启用。
      蒋渭水,字雪谷,1891年出生于台湾宜兰。自幼接受私塾汉文教育,17岁就读宜兰公学校:20岁考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现台湾大学医学院),1913年与同为医学院学生的翁俊明、杜聪明密谋至北京暗杀袁世凯,但未能成功:23岁时,鼓吹医学院学生加入“台湾同化会”,1915年以该届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赴宜兰医院实习1年,而后在台北市大稻埕太平町(今延平北路)开设大安医院。1920年起蒋渭水开始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并时常将《台湾青年》杂志提供给青年学子,以启蒙其自主意识:30岁时,蒋渭水结识林献堂,并与其他志友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作为提倡民权之启蒙运动的组织,并发表文章《临床讲义》,从医师的角度针贬台湾的各种“疾病”。1923年,蒋渭水因“治警事件”被判刑4个月:1925年又因反抗总督政令被囚禁4个月,两次入狱被监禁144天。1931年8月5日,蒋渭水因肠伤寒病逝于台北医院,时年41岁。2006年8月5日,蒋渭水逝世75周年纪念日当天,台北市政府将大同区锦西街锦西公园改名为“蒋渭水纪念公园”。纪念公园所在的大同区,是当年蒋渭水参与抗日运动的地点。在纪念公园的纪念碑碑记中,回顾了蒋渭水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创立“台湾文化协会”、参与“台湾民报”的人生经历,并写到蒋渭水“在殖民政府统治下"从事民众启蒙运动。促进台湾现代文化发展,鼓吹议会民主,追求民族解放”。纪念公园中特别设计的纪念牌楼,外观仿照台北老城区迪化街的建筑风格,入口即题写蒋渭水在抗日运动中所提出的传播久远的口号“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
      
      八月六日
      
      1952年8月6日,台当局明令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为教师节。
      1931年,国立中央大学发起建议,将中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的诞辰日6月6日,设立为教师节。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教师节,后于1939年,经教育部改定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依旧延续每年8月27日为教师节。1952年8月6日,经史学专家会商,将孔子诞辰换算阳历应为9月28日,台当局明令,自1952年开始,每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及教师节。如今在台湾每年教师节,不但各地孔庙都会举行祭孔大典,以最隆重的礼仪,表达对先知孔子无上的敬意:在教育行政单位,及各级地方政府所举办的“庆祝教师节大会”中,也会分别颁发资深及优良教师奖状,以表彰教师们对社会的贡献。
      1967年8月6日,乌来空中缆车正式通车。
      乌来位于台北县最南端,全境有南势溪和桶后溪两条溪流穿流,溪流清澈,两岸是高高的山岭,生态丰富而完整,还有丰沛的温泉资源,因而早在1964年当地即成立乌来风景区。近年来创造高人气的猫空缆车和日月潭缆车,在台湾掀起缆车搭乘热潮,其实乌来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建有缆车连接山上的云仙乐园。乌来空中缆车位于台湾台北县乌来乡,是进入云仙乐园的连动式缆车,即一车上山另一车下山,也是云仙乐园的招牌。仅有二端车站,一次可乘载91人。全长320米,高差165米。乌来空中缆车由日籍技师近藤勇规划,由日本安全索道株式会社设计施工,于1967年8月6日通车营运,是台湾第一座空中缆车。到碧潭划船、到乌来泡汤搭缆车,承载着许多老台北人的回忆,而乌来云仙乐园空中缆车也保持了40多年来始终零事故的安全纪录。
      1959年8月7日,“八七水灾”重创台湾。
      “八七水灾”为1959年8月7日至9日,发生于台湾中南部的严重水患。1959年8月7日,日本南方海面的艾伦台风,因藤原效应作用,把东沙岛附近的热带低压引进台湾,进而形成强大的西南气流,并引发台湾中南部地区普降豪雨,8月7日至9日连续3日台湾中南部的降雨量高达800至1200毫米,特别是8月7日当天的降雨量竟高达500至"i000毫米,接近台湾平均全年降雨量。由于地面积水难以消退,再加上山洪爆发,导致河川水位高涨决堤,造成空前的大水灾,灾区范围广及全台13个县市,其中以苗栗县、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云林县、嘉义县及台中市受灾最为严重。实际受灾面积达1365平方公里,受灾居民达30余万人,死亡人数达668人,失踪者近千人,受伤者数千余人,房屋全毁者23215户,半毁者18754户。根据灾后统计,当时有18万名灾民在各地收容所接受救济,灾后有14万多人陆续返家,但仍有3万多人因无家可归,被迫继续留在收容所内。从事后专家学者的研究检讨当中发现,“八七水灾”之所以给台湾带来空前的重创,一方面除了旺盛西南气流带来的豪雨过于巨大、过于集中,台湾的土质地形难以承受之外,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环境保护及防灾的观念、应变不及,因而使得水患蔓延至全台13个县市,一发不可收拾。据台当局统计,“八七水灾”各项损失高达新台币37亿元以上,对台湾整体民生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1978年8月7日,台湾全省民族音乐调查队发现布农人《祈祷小米丰收歌》。
      “民歌采集运动”一词首见于1968年由台湾作曲家史惟亮所撰写的《台湾山地民歌调查研究报告》一文。文献资料上所谓的“民歌采集运动”,多指1965年8月由作曲家史惟亮与许常惠共同发起的一项音乐运动,藉由对民族音乐的采集、整理、研究与发扬来创造当代中国音乐,并发展音乐学术环境和培育专业人才:时间上一直延续到1978年8月为止。1967年春,企业家范寄韵加入“民歌采集运动”并挹注大笔资金,由此“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得以成立。同年7月21日至8月1日,由史惟亮领军的民歌采集东队走访台湾东部及兰屿,以泰雅、布农、排湾、鲁凯、卑南及达悟(雅美)部落为采录民歌:西队则由许常惠领军采录西部平原的福佬、客家及日月潭邵人和屏东山区的排湾与鲁凯部落。11月中旬,“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民歌比赛,其间福佬、客家、“原住民”及大陆各省的民歌戏曲同台竞技,不但使“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得以采录大陆各省民歌戏曲,也使“民歌采集运动”达到高潮。自1968年起,“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陷入困境、最终销声匿迹,大规模的采集也趋于停顿,仅在1969年8月,史惟亮曾再组队采录阿里山邹人、屏东排湾人及西部福佬民歌与戏曲。1978年许常惠得资助再组“民族音乐调查队”,将采录范围由民歌扩及于民间音乐,于7月31日至8月21日和林谷芳等人由东部至西部走访福佬、客家、“原住民”等音乐团体及个人,此次采集因随行的《联合报》记者对成果之一的布农人《祈祷小米丰收歌》的报道而引发后续论争,运动也在此画下句号。
      1983年8月7日,钟理和纪念馆于高雄旗山举行落成典礼。
      1915年,钟理和生于台湾屏东,18岁随父亲迁居美浓经营农场。年少的他曾向往绘画生涯、但未能如愿,没想到后来却在文学上大放异彩。从小爱好文学的钟理和,此后无师自通从事文学创作,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坎坷,终生执著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充分映照作家一生丰富的经历,同时表露平民心声,展现乡野情趣的浓厚感情,钟理和也因而被称为“台湾现代文学之父”。1979年6月,作家林海音、钟肇政、叶石涛、郑清文、李乔、张良泽等6人,有感于从日据时代以来台湾本土前辈作家多已凋零,这些人的作品、手稿,后人不知珍惜保存,或无保存之处,实在是文学史上莫大损失,随即联合具名发出筹建“钟理和纪念馆”启事,获得社会各界热烈响应。纪念馆由钟理和家属提供位于美浓镇尖山山麓钟理和晚年生活、写作的故居,后于1983年8月7日,在民间合力下整建完成,成为台湾民间合力兴建的第一座平民文学家纪念馆。钟理和纪念馆以台湾坊间民宅为设计主调,凸显其平易近人的风格,一楼展示有关钟理和的所有文学资料,包括手稿、日记、杂记、生活用品及研究钟理和文学的相关文件资料。二楼则展示台湾前辈作家的著作、照片、手稿等。1997年高雄县政府于纪念馆两侧兴建台湾文学步道园区,竖立钟理和纪念雕像,同时推选30多位台湾作家作品,将他们的名字和名言以文学碑石铺陈步道设立于纪念馆外。更增添了纪念馆的浓郁文学气息。
      
      八月八日
      
      1954年8月8日,台文教界推行“文化清洁运动”。
      针对蒋介石于1952年1月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文中所提,必须“铲除赤色的毒与黄色的害”的号召,“中国文艺协会”于1954年5月4日第九次会员大会之后,决定发起“文化清洁运动”。1954年7月26日,“文化清洁运动”专门研究小组,以“某文化人士”名义对社会发表谈话指出:“一项文化消毒运动,正在酝酿展开中:这项文化运动可名之为‘文化清洁运动’或‘除文化三害运动’。因此,文化、教育、新闻、文艺、青年、妇女等团体一面为响应当局号召,一面痛感当前文化事业的畸形发展,拟即展开“文化清洁运动”,吁请各界一致奋起,共同扑灭文化三害:‘赤色的毒’、‘黄色的害’、‘黑色的罪’。”这份宣言由《中央日报》及《台湾新生报》刊出,成为发动“文化清洁运动”的第一声。1954年8月8日,台各报发表了共500余人、155个社团共同发起的《自由中国各界为推行文化清洁运动厉行除三害宣言》。随后40余个社团共同发起“文化清洁运动促进会”,以表示对“文化清洁运动”的热烈响应。其他诸如加强该运动的宣传、举办座谈广播、举办民意调查(目的在检举赤、黄、黑出版物)等,成为“文化清洁运动”的重点工作项目。有台湾学者曾表示,“文化清洁运动”可视为一个消极的扫除文坛异样声音的运动。配合各项出版法规、加上“赤色的毒”、“黄色的害”、“黑色的罪”其模棱两可的定义,使得文艺界人士与多数杂志社、出版商人人自危,纷纷签署由“中国文艺协会”起草的《自由中国各界为推行文化清洁运动厉行除三害宣言》,宣示自己除“三害”、配合当局扫荡不法的决心。1954年8月27日,台“内政郡”下令《中国新闻》、《新闻观察》、《纽司》、《联合新闻》、《世界评论》等10份刊物予以停刊处分,此乃文化清洁运动第一波惩处名单。之后更举办多次座谈、检举,在当局主动搜查、民间同时匿名检举的状况下,文坛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中国文艺协会”随后陆续发起“消除黄色作品运动”、“拒读不良书刊运动”、“扑灭盗印翻版恶风运动”等运动,进一步控制当时文坛与出版界。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引发“八八水灾”。
      2009年8月6日至10日间,因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引发台湾创纪录降雨量,造成台湾中南部及东南部发生严重水灾。故亦称“莫拉克风灾”。“八八水灾”也成为继1959年“八七水灾”、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来台湾遭受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八八水灾”造成台湾南部地区受灾惨重,其中又以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那玛夏乡、六龟乡(新开部落),屏东县林边乡、佳冬乡,台东县卑南乡(知本温泉区)、太麻里乡等地受灾最严重。在台风创下高雨量纪录的屏东县,贯穿南台湾的南回线铁路受灾严重,多处堤防坍塌,并造成多段路基被淹。高雄县则以山地部落村庄人员伤亡最为严重。其中甲仙乡小林村惨遭灭村之灾,数百人死亡,整村仅有少数人逃生。除此,台南县、南投县亦有严重损失。据台当局统计,“八八水灾”共造成全台湾678人死亡、22人失踪、33人受伤,死伤人数多集中在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南投等地区。
      1979年8月10日,六福村野生动物园揭幕。
      位于新竹县关西镇的全台最大主题乐园一一六福村主题游乐园,其前身为占地达73公顷,规模之大远超过台湾的任何动物园。也是全亚洲第一座放养式动物园的六福村野生动物园。1979年8月10日开幕之时,为了丰富动物园的生态内容,耗资引进了包括非洲狮、孟加拉虎、黄狒狒、长颈鹿、美洲黑熊、阿拉斯加棕熊、非洲象等珍惜动物,开幕第一天即创造了高达99万人次的观光纪录。但随着时光流逝,园区也面临着 游园人数不足的危机。1989年,六福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响应当局鼓励民间投资休闲旅游事业政策,将六福村主题游乐园合并原来的野生动物公园进行重新整体规划,设计成为全亚洲第一座有动物园的主题游乐园。1991年起,野生动物园因陆续扩建而成为主题游乐园四大已开发主题村之一:1994年,六福村主题游乐园正式开放第一个主题园区“美国大西部”;2005年,野生动物园正式更名为“非洲部落”,规划有猛兽区、草食兽区、猴园、亲亲园、游乐设施等游览区。为了留给动物们最佳的自然生态环境,游览形式也由当年开幕时,游人自驾车入园转变为搭乘园区巴士、蒸汽火车,以及空中脚踏车等设施进行游览。历经31年光景的六福村野生动物园,如今众多开幕时的元老级动物大多衰老不复健在,而由其后代担负起“迎宾”的重责大任。唯有在猴区,还能从众多猴孙群中,找到开园当年诞生于园区的元老级长寿黄狒狒“阿福”的身影。目前六福村主题游乐园共分为四大主题区域,分别是“美国大西部”、“南太平洋”、“阿拉伯皇宫”和“非洲部落”。未来还将陆续增建“欢乐唐人街”和“欧洲童话小镇”主题村,以及世界花园温泉会馆,以使游乐园的整体性更趋完备。
      
      八月十一日
      
      1977年8月11日,台湾女子足球队获得第二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
      足球是全世界最普及的运动,历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规模与影响力,均远远超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台湾的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甚早,台湾女子足球队曾先后获得1977年、1979年、1981年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女子亚洲杯足球赛前身)冠军,也曾在1991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赛晋级8强。尽管如此,足球运动在台湾地区的普及度,却始终不如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目前在台湾最高等级的足球联赛即为企业足球联赛。2008年共有台电、大同、国训、富邦、鸿鑫北体、悍创、Molten佐仪、义联集团8支球队参加,其中只有台电、大同2队是半职业化球队,其余各队均以役男及学生选手为主。女子足球则以女子甲组足球联赛为主,参赛球队主要为各级学校球队。
      
      八月十二日
      
      2006年8月12日,民主进步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百万人民反贪倒扁运动”。
      从2005年8月爆发的“高雄捷运外劳弊案”后,陈水扁周遭人士也陆续传出了多起贪腐弊案,因而有台湾媒体称之为“一妻、二秘、三师、四亲、五总管”,其中涉及其女婿赵建铭涉及的内线交易案、夫人吴淑珍被控收受太平洋Sogo百货的礼券并介入该公司经营权之争、炒作股票、“国务机要贸案”等。2006年6月,国民党籍“立委”丁守中与亲民党籍“立委”吕学樟等人,以“财政崩盘”、“毁宪乱法”为由,分别提出“对陈水扁提出罢免案”,并获得国民党与亲民党全部党籍“立委”连署,超过提案门槛,交付“立法院”表决。但于6月27日表决时,民进党动员党籍“立委”不进场投票,台联党则动员集体投废票,因此虽然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及无党籍“立委”皆投赞成票,但仍未超过三分之二“立委”门槛,该“罢免案”未成立。此后,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于8月7日致函陈水扁,希望其主动辞职下台。由于未获其正面回应。8月10日,施明德提出“百万人民倒扁运动”,并于8月]2日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举行记者会,宣布成立“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总部”,同时呼吁民众以每人捐款新台币100元的方式,累计至1亿元时,则代表有100万人参与“倒扁运动”,而他也会随即开始策划长期的静坐抗议活动。自8月14日,3个“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承诺金账户”开通后,约10天即突破新台币1亿元,账户于8月25日停止接受汇款,最后统计的结账金额为新台币1.1亿余元。2006年9月9日,“反贪倒扁行动”登场,民众集结于凯达格兰大道进行静坐。据台北市警察局统计首日静坐人数达9万余人。9月15日,倒扁活动撤离凯达格兰大道的同时,“倒扁总部”发动“萤光围城”游行,并占据台北车站继续静坐。随后倒扁人群由台北市公园路(台北宾馆门口)出发,沿襄阳路、怀宁街、衡阳路、中华路、和平西路、南海路、泉州街、宁波西街、罗斯福路、中山南路、凯达格兰大道、公园路、襄阳路、馆前路、台北火车站站前广场集会。据台北市警察局估计,该次游行约有36万人参加。此后,随着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因“特别费案”遭贪污起诉,以及倒扁阵营内哄引发社会质疑后,活动几近消声。
      
      八月十五日
      
      1986年8月15日,台北市圆山动物园正式关闭。
      台北市动物园最初设在台北市圆山,故称圆山动物园。1914年,日人大江氏在台北市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园地,作为一家私人的小型动物园经营,当时展出的动物以哺乳类、鸟类及爬虫类为主,大多为台湾本土动物。1915年,日本殖民当局为纪念统治台湾20年,从大江氏手中收购了这家动物园,随后对其进行改造扩充,后于1916年4月20日正式开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开园之初展出的动物有70种148只,周末假日等闲暇时期的参观人数每天可达800人,以当时台北市仅17万人口而言,这一去处可谓是人声鼎沸、非常热闹70随着动物园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逐渐丰富。至1931年,计有哺乳类动物9目21种,鸟类11目26种,爬虫类4目5种,日均观览达700人。1945年台湾光复后,圆山动物园也开始获得新生。1950年圆山动物园开始扩建并大量引进新动物,新增兽栏园区。1952年,动物园购买象、豹、熊、狮等动物,使得园内动物种类得以大幅增长。同肘,动物园也开始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其中动物表演因广受欢迎,后成为每逢假日演出的固定节目,给很多台湾民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1986年,由于圆山原址无法扩建,动物园迁至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改称木栅动物园。这一年的8月15日,圆山动物园正式关闭。改址后的木栅动物园占地182公顷,为全世界都市型十大动物园之一,号称亚洲最大的动物园,比圆山旧园大了近30倍。
      2008年8月15日,陈水扁因“海外洗钱案”曝光退出民进党。
      2006年11月3日,台“最高检察署”宣布“机要费案”侦结,认定陈水扁涉嫌贪污和伪造文书罪。2008年5月20日,陈水扁卸任,特侦组立即分案侦办该案,并列陈水扁为被告。8月13日,《壹周刊》刊载陈水扁借由儿媳黄睿靓将巨款汇至美国,但陈水扁随即透过律师出面否认,并声称陈家财产早已经信托,不可能汇往海外。8月14日,国民党籍“立委”洪秀柱举行记者会、揭露黄睿靓在瑞士以其个人与公司名义所开的4个账户,因有洗钱嫌疑而遭瑞士联邦检察署;东结并主动致函台湾请求司法协助。同日下午陈水扁召开记者会坦承其历来的选举剩余款并未诚实申报,其妻吴淑珍暗中将他自1996年起共4次的选举结余款汇往海外账户,他于同年初才首次得知此事。此话一出即在台湾社会引爆轩然大波,并招致台湾社会舆论挞 伐。8月15日,陈水扁以书面声明表示自即日起与妻子吴淑珍主动退出民进党。8月16日,特侦组搜索陈水扁台北住所、办公室等地,当天检方即将陈水扁、吴淑珍、吴淑珍胞兄吴景茂、陈致中、黄睿靓列为被告。10月21日,特侦组在调查“南港弊案”,将吴淑珍、余政宪、郭铨庆3人列为行、收贿罪的被告。10月28日,检方侦办陈水扁家族“海外洗钱案”,查出竹科龙潭科学园区土地买卖涉及利益输送。11月11日,特侦组第5度传唤陈水扁到案,历经近6小时讯问后,检察官以陈水扁涉犯重罪,向法院声请羁押陈水扁。11月12日,台北地方法院合议庭历经将近11个小时审理,裁定陈水扁羁押禁见,移送台北看守所。12月12日,特侦组以“国务机要费案”、“龙潭购地案”、“南港弊案”和“海外洗钱案”等4项案件,分别依贪污及洗钱等罪名,起诉陈水扁、吴淑珍、陈致中、黄睿靓、吴景茂等14人。诉书中指出,陈水扁夫妇在此3项案件中,不法所得新台币4.9亿元及美金873万元。12月13日,特侦组第一次提出抗告,台北地院裁定当庭释放。12月25日,台北地院将本案并于吴淑珍的“国务费案”。12月29日,特侦组提出第二次抗告,12月30日凌晨,法官裁定收押陈水扁。至2009年9月11日判决前,羁押超过9个月。此后,台“高院”分别于2009年9月24日、12月17日,2010年2月8日、4月16日、6月18日5度裁定延押陈水扁。
      
      八月二十日
      
      1955年8月20日,台湾发生“孙立人事件”。
      1928年,孙立人进入军界。1949年,由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陆军副司令调任东南行政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次年晋升“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1951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成为军权仅次于陈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任“陆军总司令”时,对“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在军队建立“政工制度”,加强情治统治的做法极为不满,曾联合美国军事顾问进行抵制,致使蒋孙之间为争夺军队控制权产生矛盾。为此蒋介石于1954年6月24日免去孙立人“陆军总司令”职务,转任有名无实的“总统府参军长”。为彻底解决孙立人对蒋氏父子统治的威肋力量,1955年5月25日,当局秘密拘捕了孙的老部下郭廷亮,经过长时间的严酷刑讯,迫使郭在身心崩溃,以为牺牲自己可以保全大家的情况下依照侦讯官们杜撰、伪编的假“匪谍”自首书而自首。6月中旬,孙亦被秘密拘捕,8月20日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事后,当局组成了以陈诚为主任的9人调查委员会,查处此事,孙立人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长达33年的“监护”。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逐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孙立人事件”也成为国民党迁台后最大规模的军中整肃事件。
      2008年8月20日,台湾经济重要推手赵耀东逝世。
      1916年,赵耀东出生于江苏淮阴县的一户富裕的盐商家庭。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后留学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投身国民党官办企业经营,曾任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厂长。1949年,随国民党迁台后,任中本纺织公司总工程师、代总经理,1959年曾调赴南越援建纺织工业,任越南纺织厂设计经理、纺织工艺公司设计经理。1964年转赴新加坡,任纺织公司设计经理。1966年返台后,任利台纺织纤维公司副董事长兼“经济部”大钢铁厂筹备处主任。1971年起出任“中国钢铁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致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发明创造,科学经营管理。在赵耀东的管理之下,“中钢”发展迅速,颇具效益,为官办企业之冠,深为时论赞誉。1981年,赵耀东升任台“经济部长”;1984年任“经建会”主任委员,成为台湾财经系统重要决策者。在他担任台“经济部长”期间,以铁肩担重任的大无畏精神,一展长才,博得“铁头部长”形象,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淡出政坛后,赵耀东曾任“国策顾问”、“中钢高级顾问”等职,仍在幕后参与台湾重大财经决策。2008年8月20日,在台湾经济起飞年代曾扮演重要推手之一的赵耀东于台北逝世,享年93岁。台湾媒体曾评论称,在台湾官箴操守亟待重建的今日,被昵称为“赵铁头”的赵耀东所为人怀念者,在于他勇于为政策负责的风骨与清廉自持的政风。而他身上鲜明的“政策规划导向的自由市场经济”色彩,以及创办台湾“中国钢铁公司”的艰辛历程,即便在20多年后,仍予台湾产官学三界以许多启示。
      
      八月二十五日
      
      1968年8月25日,红叶少棒队与日本少棒队举行友谊赛,以7A:0获得大胜。
      棒球是台湾最受欢迎的运动,早在日据时期台湾就已经出现第一支棒球队。1931年,嘉义农林(今嘉义大学)棒球队远征日本,获得第17回夏季甲子园亚军,震撼全日本。其后有多名台湾棒球好手加入日本职棒与企业球队,其中绰号“人间机关车”的吴昌征能投善打,退休后于1995年获选进入日本棒球名人堂。台湾光复后,棒球风气依然热络。1968年8月25日,来自台东县偏远山区的红叶少棒队以7A:0大胜来访的日本少棒明星队。掀起一阵少棒狂潮。1969年全台选出的金龙少棒队首次参加世界少棒大赛,便一举夺得冠军,从而开启了台湾三级棒球的黄金时代。从1969年到1991年止,台湾少棒总计获得15次冠军:从1972年,台湾青少棒首次参加世界少棒联盟举行的青少棒赛即夺冠,至1991年,20年之间共获得17次冠军:从1974年开始,台湾青棒开始参加世界少棒联盟举行的青棒赛,至1991年,18年之间共获得13次冠军。台湾成棒的国际赛事表现也十分优异,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棒球表演赛中即获铜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棒球第一次被列为正式项目)更获得银牌。1990年中华职棒(全名中华职棒大联盟)正式成立,创始队伍为昧全龙、三商虎、兄弟象及统一狮,为台湾成立最早的职业棒球联盟,也是台湾目前唯一的职业棒球联盟,当年3月17日台湾棒球史上的第一季职棒联赛开打。台湾也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亚洲第三个拥有职业棒球联盟的地区之一。尽管1997年爆发的球员签赌、放水打假球事件,导致台湾职棒环境陷入严重低潮,观众人数锐减。但在2001年第34届世界杯棒球赛中,在业余选手张志家、旅美选手陈金锋的带领下勇夺第3名后,使台湾再现棒球热潮。近年来则有许多台湾球员赴美打拼。目前已有陈金锋、曹锦辉、王建民、郭泓志及胡金龙等人先后登上美国职棒大联盟的舞台。
      
      八月二十六日
      
      1989年8月26日,“无壳蜗牛运动”发起万人露宿,抗议不合理房价。
      从1987年开始,台湾房价狂飙突进,2年内疯涨2倍。1988年可以买一套房子的钱,1年后仅能买到一间卫生间。而同时期,民众的收入并无明显上涨,民众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一名小学教师发起成立了“无住屋者自救委员会”,拉开“无壳蜗牛运动”序幕。随后数月,组织规模渐次扩大,并获得台当局核准登记,名称改为“无住屋者团结组织”。其间“无壳蜗牛”的代表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会、抗议活动,并拜会各政党、相关机构,将“居者有其屋”的诉求广布各界人士寻求支持,试图影响当局住房政策但成效甚微。1989年8月26日晚间,面对房价居高不下忍无可忍的“无住屋者团结组织”选择在台湾市房价最高的忠孝东路举行夜宿活动。据当年台媒统计,当晚共有近5万民众参与露宿。如今20多年过去了,再回顾这段历史,台湾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无壳蜗牛运动”虽然曾一度影响巨大,例如台当局决定推出平价住宅,降低保险业投资不动产比例以抑制投机等,但终因力度太弱而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无壳蜗牛运动”对于台湾民众参与意识的形成则有巨大的影响。2007年,台当局推出“住宅法草案”,尽管“居住权”并未进入草案,但草案中的住宅补贴、最低居住水平等有关内容,已经显示出提升居住环境、关注弱者居住需求的精神,这其中“无壳蜗牛运动”可谓功不可没。
      2004年8月26日,跆拳道运动员陈诗欣夺得中华台北体育代表团奥运史上首枚金牌。
      台湾女子跆拳道选手陈诗欣成长于一个跆拳道家庭,其父陈伟雄是著名跆拳道教练。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父亲从未参加国际性比赛。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3个女儿身上。希望女儿们能弥补自己的遗憾。身为家中长女的陈诗欣,5岁便进入跆拳道馆,开始了系统化的跆拳道训练。1994年,年仅15岁的她参加在英国举行的跆拳道世界杯47公斤级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轻松夺冠。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跆拳道女子世界冠军,从而被国际跆拳道界誉为“天才少女”。10年后,2004年8月26日。已经25岁的陈诗欣再次出现在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决赛场上,决赛中她以6:4击败古巴名将迪雅兹获得冠军。这也成为自1979年中华台北体育代表团在参加7届奥运会后,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八月三十日
      
      1990年8月30日,史学家钱穆于台北逝世。
      1895年,钱穆出生于江苏省金匮县。他9岁入私塾,17岁辍学后自学成材。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而名噪一时,经史学家顾颉刚推荐,获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钱穆旅居北京8年中,先后授课于北大、清华、燕京、北师大等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时期,钱穆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各大学。其间撰写的《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1949年4月,钱穆与江南大学同仁唐君毅一起应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校长王淑陶之邀南下广州。10月,随华侨大学再迁香港。此后,钱穆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在港学生得以弦歌不辍,因办学有成。亦获港英当局尊崇,于1955年获颁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获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钱穆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1967年10月,应蒋介石之邀,以学人的身份自港赴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1996年8月30日,钱穆于台北市的寓所中逝世,享年96岁。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