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题西林壁教案]题西林壁古诗

    时间:2020-07-20 17:34: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题西林壁》的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题西林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珍珠泉》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乡戏吗?乡戏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乡戏》,(板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就会明白乡戏是怎么回事了。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⑴读第一遍,边读边对照生字表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⑵读第二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每个句子。

      ⑶读第三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字音。

     几辆 扯上 板凳 敲锣 爆发 嗓子 倡导 熟悉 二凤 

     土腔土调 自娱自乐 /过瘾 新颖

     A、指名认读。

     B、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

     C、齐读。

      ⑵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出示1、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提示停顿方法,自由练读、指读。

      ⑶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⑴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分几部分写的?

      ⑵根据意思填上自然段的序号。

     (

      )写乡戏的演出时间,引出乡戏。

     (

      )写乡戏的过去和现在。

     (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需要丰富一下自己的文化生活。

      ⑶读后讨论。(1) (2-4) (5)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两(

     ) 登(

     ) 高(

     ) 桑(

     ) 吴(

     )

     辆(

     ) 凳(

     ) 敲(

     ) 嗓(

     ) 娱(

     )

     趾(

     ) 控(

     ) 瀑(

     ) 唱(

     ) 风(

     )

     扯(

     ) 腔(

     ) 爆(

     ) 倡(

     ) 凤(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尽管…还是…”、“尽管…但…”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给带点的字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场(cháng chǎng)院尽(jìn jǐn)管 喝(hē hè)彩

     名角(jiǎo jué)儿 模(mó mú)仿 没(miē mò)完

      二、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过去农民乡戏非常喜爱?(用笔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⑴第1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清闲”、“张罗”。“清闲”可以换个什么词?“张罗”在词典里有三种意思:A料理;B筹划;C应酬,接待。在这句话中应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乡戏的喜爱?

     指导朗读。

      ⑵第2自然段:

     A、引读第一层。

     过去演戏很简单。戏台就搭在____。几辆____,铺上___,栽上____,扯上_____,戏台就____。唱戏的大多是___,他们农忙时____,农闲时_____。

     B、自由朗读第二层。

     边读边体会人们对乡戏的喜爱。

     理解重点句:尽管带点土腔土调,看戏的人还是听得很过瘾。

     联系上下文理解“土腔土调”。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这些唱戏的大多是——(农民)。他们是不是专门唱戏的?他们长唱的戏听上去怎么样?

     乡戏听上去土腔土调,看戏的人有没有不满足的?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过瘾”。

     乡戏虽然没有专业的好听,但乡亲们已经很满足了。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

     理解重点词语。

     人山人海:形容人太多了。(看图理解)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拥挤,好象连水都六不出去。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喝彩:大声叫好。

     兴致勃勃:兴致高,情绪热烈。

     从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热闹们对乡戏的喜爱。

     指导朗读有关语句。

     C、小结:过去演戏虽说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细读第3、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

      ⑴出示句子。如今,尽管电影、电视已经普及,但乡戏并没有因此退出舞台,反而越唱越红火。

      ⑵结合看图,联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乡戏越唱越红火。

     (舞台与过去不同了,更有气派了;有专业剧团送戏下乡,老百姓更喜爱了。)

      ⑶为什么有了电影和电视,人们还喜欢看戏呢?

     (能看到名角儿的演出;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和城里来的演员同台演出,感到挺开心。)

      ⑷指导朗读。

      ⑸小结:虽然现在有了电影、电视,但乡戏在农村越唱越红火。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自娱自乐”。

     3、齐读。

      五、课文,.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3、课文主要写农民清闲时都喜欢看乡戏,过去演戏岁说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如今,虽然有了电影、电视,但乡戏却在农村越唱越红火,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想丰富一下文化生活是很自然的事。

      六、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土( )土( )

      人( )人( )

      自( )自( )

     眉( )色( )

      水( )不( )

      兴致( )( )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清闲(

      )

      简单(

      )

     3、造句。

     尽管……还是……

     尽管……但……

     9《乡戏》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罗盛教的墓和碑文的投影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罗盛教的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简介罗盛教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出示罗盛教的图象)揭示课题。

      (2)教师在配乐下,富有深情而又伤感地讲述:同学们,1952年1月2日的早晨,对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早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年他才22岁。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罗盛教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出示碑文)同学们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3)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划出读音、字形、字义上的难点。

      (2)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难点。

      (3)全班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记字形。(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较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给生字“找朋友”(形近字):

      罗-萝察-擦墓-幕、慕袖-油碑-牌扒-叭

      交流自学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完成《作业本》第1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选做”给形近字组词”)出示投影片检查修改。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四要素去概括,先自学后全班讨论。)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段,划出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的词句。

      (自由划--指名汇报--全班交流、更正)

      (2)说话训练。把以上的四个内容连起来说说。(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朗读训练。(自由训练--指名读--全班评议--齐读)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本》1和“形近字组词”。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 急忙 着急 用劲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2.能复述罗盛教三次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用“——”划出每次救人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第一次(急忙跑去)飞奔脱(猛快)跳摸(好一阵)

      第二次吸(立刻)(又)钻托

      第三次(冻得发紫)(深深地)吸、钻(好一会儿)(慢慢)顶(使劲)

      (2)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三次救崔滢分别用了“摸、托、顶”三个不同的词语?

      (3)体会人物奋不顾身救人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毅力。

      ○1请学生用“~~~”划出表示罗盛教奋不顾身救人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毅力的其他词语。

      (学生自划--全班交流,教师再板书小括号的字词。)

      ○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体会。

      ○3朗读指导。读出救人过程的艰难和对人物无比的崇敬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指明范读--指明复述--全班评议--同桌互相复述)

      3.训练复述。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将罗盛教救人的经过按复述的要求讲给家长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金日成同志题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1)朗读课文2-4自然段,再复述。

      (2)说话训练。用“什么时候,天气怎样,罗盛教为什么,几次钻入水中,结果怎样?”的句式来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学生质疑。

      (2)重点讨论:为什么把罗盛教安葬在朝鲜的石田里?“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罗盛教具有国际主义精神?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说明了什么?

      (1)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训练朗读。让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深入感知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谈罗盛教的哪些行为最令人感动?

      (3)如果你是被救的崔滢,看到罗盛教牺牲后,会怎么说,怎么做?(教师讲述罗盛教牺牲后崔滢的事)

      4.分段训练。

      (1)指名朗读单元提示第1、2、3句。

      (2)完成《作业本》第7题。

      (3)指名说说课文可以分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5.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第7题。

      *(2)以《罗盛教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话。

     9《罗盛教》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访问:题西林壁教案 西林 教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