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记者调查:关于牛奶的若干真相] 记者调查还原真相

    时间:2020-07-10 07:17: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些国产牛奶厂商“固执地”认为,生乳里可以没有营养物质,可以细菌超标一因为高温杀菌和后期添加各种营养素可以完美地解决一切问题。      在科斯塔(Costa)咖啡店,《世界博览》记者端起一杯热牛奶。牛奶上面浮着一层丰富的泡沫,但这看起来诱人的牛奶,闻起来却没有什么奶香。呷一口泡沫,想象中的甘醇、柔滑等感觉并没有到来,出现在舌尖的,是一种质朴的味道,就像记者小时候喝过的那种用输液瓶装的现挤出来的牛奶。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口味,”万得妙(Wondermilk)品牌的销售人员李磊说,该品牌做活动让消费者试喝的时候,很多客户说他们的牛奶不好喝,没有蒙牛、伊利的香;一些三四十岁以上的消费者会说,味道像他们小时候喝过的牛奶;只有一些外国人或者有国外生活经验的中国人,会说他们的奶非常好。“我们的牛奶营养成分含量更高,味道却更淡,因为我们没有添加其他东西。”
      最近,围绕着国家“乳业新国标”的争论此起彼伏。所谓新国标是2010年卫生部敲定的新乳业标准: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菌落总数)从2003年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
      对于新国标,李磊这样评价:新国标对生乳的营养物质含量要求本来就不高,再在高温杀菌加工过程中损失一部分,最后只能再添加营养素和增香剂、增稠剂。这样制作出来的“鲜奶”,看营养物质含量,绝对不低;要品味道,绝对香浓。但在一些人外国专家看来,这不过是“被称为牛奶的一种人造饮料”。李磊悲哀地说:“照这样搞下去,或许再过十年,中国人就忘记真正的牛奶是什么味道了。”
      在北京一家跨国医疗服务公司工作的美籍台湾人Birdy对《世界博览》记者说,“中国有些牛奶确实比较便宜,但我能从里面喝出防腐剂的味道。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美国,奶制品的保质期都很短。在北京,我只敢买三元屋型包装的巴氏杀菌牛奶,因为它的保质期只有七天。”
      
      中国奶与外国奶有何不同?
      
      在《世界博览》杂志进行的随机调查采访中,很多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都提到中国的奶太贵了。德国女孩Steaphy说,“我曾经在欧洲的几个国家生活过,包括我的祖国德国在内,中国的乳制品价格是最贵的。”
      曾经在美国和德国工作过,现在在北京工作的巴西人Marian说,中国的奶太贵了,特别是奶酪:“我原来买很多酸奶和奶酪,但中国的奶制品太贵了,改变了我的消费习惯。而且中国的牛奶味道怪怪的,我现在必须在牛奶里加很多咖啡才喝得进去。”
      通过调查,本刊记者发现,外国人普遍觉得中国的袋装牛奶味道“太香浓”,而他们在其他国家喝的牛奶味道要淡很多,另外,他们觉得中国的奶制品价格偏高。
      除了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感性认识,还可以看看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的看法。
      《世界博览》特约记者韩葵在布拉格生活多年,她说在捷克,牛奶是最日常的一种饮料,甚至比瓶装矿泉水还常见。一般来说,包装大小相近的牛奶与矿泉水售价是2:1。
      日本东京的牛奶价格分几个层次。
      据《世界博览》特约记者高宇观察,大厂商的品牌牛奶,1升盒装的价格在200~350日元(100日元约合8元人民币)之间。日本消费者最喜欢的低脂肪牛奶,1升盒装价格在148~178日元。
      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外人们饮用的牛奶以盒装巴氏杀菌牛奶为主流,但是在中国国内还是伊利、蒙牛等常温奶产品的天下。巴氏牛奶是将生乳在65~85℃下加热半分钟,然后直接包装销售,巴氏奶从挤出来到销售,需要全程冷藏,保质期一般只有7天;而常温牛奶是用130℃以上的高温瞬间杀菌,然后就可以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半年以上。但高温杀菌过程会严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有时会破坏50%以上的蛋白质,所以常温奶基本都要再人工添加一些营养物质来弥补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万得妙的牛奶就是典型的巴氏奶。万得妙品牌是华夏畜牧用自身产量的10%开发的自有品牌,目前只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家超市和一些咖啡厅销售,另外还有大约500户私人订户。“客户基本都是使馆区的外国人,”李磊说:“没办法,我们的牛奶是巴氏鲜奶,只有雇了保姆的家庭我们才能送奶入户,因为我们要保证客户家里随时有人,牛奶要马上放入冰箱里保存。”
      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市场,巴氏奶的售价都比常温奶要高,万得妙的牛奶每升售价13.8元人民币,比三元等品牌的巴氏鲜牛奶贵两三倍,比常温牛奶贵五六倍。
      最近几年,欧美人已经不能满足巴氏奶,一些打着“天然”、“有机”标签的牛奶开始走俏。在捷克,纯天然的有机牛奶越卖越多,价格也更贵。生产有机牛奶,要求奶牛出生后从未使用过抗生素,所有饲料必须都是有机的,种植饲料的土地,也要有机化满5年以上。而国内的有机食品行业规定里,说只要现在就开始使用有机的饲料,通过检查,就可以成为“有机转换产品”,有些品牌甚至跳过这一步,直接说自己是有机产品。
      在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也最强烈。有些美国人就是想喝刚挤出来而未经巴氏消毒的原奶。据《世界博览》特约记者晓岚报道,为此全美50个州中有28个州允许牧场直接出售原奶,但是要求几近苛刻。产售原奶的母牛不能喂食谷类、稻类等食物,必须完全天然饲养,只吃天然青草,并要频繁接受体检。
      原奶的价格远高于其他牛奶,每公斤要卖到2.5~3美元(1美元约合6.5元人民币),在美国绝对是小众消费品。
      
      我们的乳业标准到底低在哪?
      
      “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确实接受了蒙牛、伊利的建议,标准有所降低。”在乳品企业供职的中国乳协成员薛俊民说,新国标的初衷是针对三聚氰胺事件,专家组和业内人士考虑到因为一般散户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达不到标准,所以他们才添加三聚氰胺,如果把标准降低了,就不用添加东西了。
      记者之前采访过添加剂领域的专家,他说中国的添加剂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但问题也正在于此。我们国家的质检部门,只检测国家允许添加的物质,对于那些奸商暗中非法添加的物质,“总是要等到记者到食品加工厂暗访,暗中拍到他们加了什么非法物质,才能知道……”
      中国的食品检测体系,大多只检验结果。认为只要产品检测合格,加工过程就没问题。这就给了后期“挽救”的空间,厂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添加一些物质,让食品能达到标准。而发达国家往往更重视过程的检测,因为只要过程不出问题,结果肯定八九不离十。
      西方发达国家的奶业标准大多制定于二战之后,像在美国,普通牛奶的卫生标准是一级,食品卫生部门定期检查。原奶的卫生标准是特级,卫生食品部门每周一次到现场检查。晓岚说,在美国生活的20多年里,除了几次有 惊无险的安全事件外,没见过任何有关奶制品的负面报道,不管是牛奶还是奶粉,都喝得安心,喂得放心。
      对于乳业标准的监管,日本经验更值得中国借鉴。日本虽说国土狭小,但由于人口居住地相对集中,在关东、北海道、九州等地还有广大的牧业地区,尤其是北海道,有丰富的牧草和巨大的牧业资源。
      高宇本人就在日本大学任教,研究日本产业经济,他说:“在日本,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牛肉、乳制品的行业规范,对于包装、商品形态、保质期限、品质成分标识都有严格规定,并监督遵守;在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形成食品卫生法关于乳制品的规定,由国家实行监督;另外行业内充分竞争,零星小厂商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行业内经常保持5成以上的过剩生产力;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高,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和监督。”
      制定了标准并非意味着就没有问题了,只是监管力度大,造成的影响自然就小。
      美国最近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标准奶”安全事故发生于2010年9月。纽约州一家大中型加工厂发现巴氏消毒器不明原因停转,由于不知道确切的停转时间,所以工厂也无法知道当天加工的牛奶是否受到影响。卫生局检测的结果是当天牛奶符合标准,但厂家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销毁所有未出厂的产品,已发售到邻近五个州的近4万公斤牛奶全部下架,已出售给个人的则通过媒体通告进行退赔。
      就在同一时期,生产雅培喜康力系列配方奶粉的某个厂房发现有甲虫。虽然虫子只在地上一个角落生活,机器中未发现,奶粉也全部通过检查,厂家还是决定销毁退赔所有该产地的奶粉。
      欧洲的牛奶问题从来都与质量无关。欧洲牛奶的问题是,经常有奶农抗议,认为欧盟牛奶配额过高导致牛奶价格过低,甚至出现低于成本价出售的情况。我们小时候就听过“万恶的资本家把牛奶往大海里倒”的说法,的确不是奇闻。
      
      牛奶背后的国家营销
      
      除了蒙古族外,大多数中国人以前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日本人也一样,牛奶不是日本人的传统饮食,但今天,日本人的牛奶消费量相当大。据日本特约记者高宇调查,日本人均每天消费500克以上的乳制品。
      日本的“脱亚入欧”正是从改造饮食结构开始的,提倡牛肉和乳制品消费从明治初期的1872年就开始了。其措施之一,就是由国家给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午餐,面包、牛奶、乳酪、火腿、牛肉等西洋菜谱就是通过学校午餐普及的。二战后,美国免费援助日本的食品中,最多的就是制作黄油之后的副产品――脱脂奶粉。这些脱脂奶粉被送到学校里,作为孩子们免费午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人喝牛奶的习惯就从那时开始普及。
      美国人在食物上的花费,每7美元中就有1美元用于购买牛奶或者奶制品。事实上,牛奶是食物消费中的第二大支出,仅次于肉、鱼、家禽和鸡蛋的消费,甚至超过主食和水果。
      韩葵说:“牛奶对于捷克人的意义,就像面包和土豆。当地人喝牛奶,并不是作为特别的营养品,而是日常必需品。”
      事实上,人类食用牛奶的历史并不长,而且牛奶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种大众食品。过去,除了北欧一些部落以及亚洲大陆上的一些游牧民族外,没有人将牛奶作为主要食品。牛奶本来是用来喂养牛犊的,让它们在1年间长到八九百斤,但并不是用来喂养人类婴儿的。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在断奶后再喝奶。
      一位名叫特尔利・素格的法国营养学家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名为《奶制品、谎言和宣传》,这本书挑战了整个牛奶产业。书中说,考古发现,人类饮用牛奶只有六千年的历史,人类的胃并不适合消化牛奶,全球75%的人胃中没有消化乳糖的酶。
      他认为,人们养成今天对牛奶的消费习惯,背后有股强大的国家营销运动。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牛奶走入校园”。因为人们在学校里养成的饮食习惯,会伴随一生,而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可以通过学校的免费午餐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展了“三杯奶运动”,1946年又颁布了《国家学生午餐法》,旨在让学生少吃垃圾食品。当时美国政府、奶业协会、乳品企业合作,提出“每天三杯奶”的概念,倡导终生饮奶习惯,这场宣传攻势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结束。
      日本从1889年开始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们提供午餐,从1950年开始,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加快引导日本走向重建的步伐,从这一年起,日本学校开始提供面包、配菜、脱脂奶粉的全套午餐。
      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推行学生营养午餐加奶计划。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日本在全国掀起了“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经过各方的宣传、引导,在当时的日本青少年中,每天喝一杯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今天,牛奶和面包也成为日本国民最平常的食品,完全褪去了“舶来品”的色彩。
      而随着“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口号的提出,牛奶在中国的国家营销运动,也已经启动了……

    推荐访问:牛奶 真相 若干 记者调查:关于牛奶的若干真相 家里养菊花好吗(还原真相) 揭开孟照国事件真相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