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视障儿童教育研究综述 视障儿童

    时间:2020-03-10 07:2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从我国视障儿童教育的诞生与早期发展开始,结合近三十年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视障教育研究,回顾了视障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视障儿童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为视障儿童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文献材料。
      关键词 视障儿童 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The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s Education Research on Customary
      ZHAO Lina
      (Education Department,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s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early start, nearly thirty years related education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reviews the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ocumentary.
      Key words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 education; research
      
      1 视障儿童的定义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盲”的记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盲,无牟子也”“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目不见青黄曰盲”等等。发展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视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根据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的新的视觉障碍鉴别标准,视障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四级。
      2 视障儿童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2.1 视障教育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我国第一所盲校是1874年英国传教士穆威廉(William Moon)在北京成立的瞽叟通文馆(Hill Mur-ray Institute for The Blind),后来改名为北京盲校,这也是我国系统的残疾人学校教育的开始。早在第一所盲校成立之前,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洪仁�在1859年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中就提出“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只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这个纲领没有成为现实。
      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第一次把特殊教育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承认残疾儿童少年是义务教育的对象。此后颁布的相关教育政策对盲教育的归属、分级、布局、审批、学校管理、教师资格和待遇进行了规定,确定了盲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战争,整个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特殊教育的发展此时也是举步维艰。
      2.2 五六十年代视障教育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特殊教育迈上了新的征程。从1951年周总理签发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到1956年和1957年教育部连续发出的《关于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经费问题的通知》、《关于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特殊教育的工作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残疾儿童日益迫切的入学要求,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的盲人教育还有了自己的刊物――《盲人月刊》,此刊物是毛泽东亲自命名的。
      2.3 改革开放后视障教育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1987年,在西方回归主流思想的影响下,徐白仑先生在江苏、河北、黑龙江、北京房山进行了盲童在本村就近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开始了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新模式的实验。逐步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随班就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的特殊教育实践。邓猛、徐白仑、 周苗德等人对随班就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关于视障儿童教育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从2000年到2006年视障儿童教育研究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心理学视角,从视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能力、认知、适应行为特点、学习能力、同伴关系、人格特征、自我概念和个性等方面对视障儿童进行研究,探讨其对视障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的影响。而且将心理学原理引入视障儿童的教育中,如行为矫正原理、多元智力理论、精制策略在视障教育中的应用等。第二,教育学视角,从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直观教学)、教学评价制度、学科教学(盲童解剖教学、思想健康教育、前盲文学习)以及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且探讨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设置。第三,政策规定方面,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结构与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对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进行了规定与说明。朴永馨、刘全礼、钱志亮、黄如倩等人解读了盲校新课程方案的制定原则、新亮点、评价要求、实施建议等。第四,关于视障儿童盲态矫正的研究,李灿霞提出了四种矫正策略:身体疗法、感知运动统整治疗、音乐疗法以及言语治疗。
      3 对视障儿童教育研究的展望
      3.1 随班就读实验的继续推广,视障教育模式继续探索
      据调查,我国的绝大部分残疾儿童分布在偏远的广大农村地区,在本身教育资源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最初的四地实验到全国的普遍推广,由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到各种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理论与模式,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数以万计的视觉障碍儿童实现了上学读书的梦想,传播了教育公平与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新时期,随班就读的实验将进一步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虽然随班就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还有许多的视障儿童没有实现上学读书的梦想。视障儿童的教育需求是巨大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视障儿童教育模式的探索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3.2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推进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是200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今年是方案实施的第五年,有关盲校义务教育课程的各项指标:培养目标、设置原则、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与反思并行,研究人员参与其中的各个实施环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
      3.3 视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探索
      视障儿童心理的研究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到特殊教育,而且单独列一章,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这也势必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视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白仑.金钥匙计划的回顾与展望[J].特殊教育研究,1992(2).
      [2] 邓猛.随班就读的利与弊[J].特殊教育,1992(3).
      [3] 徐白仑等人.三类残疾儿童在普校就读的调查报告[J].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3).
      [4] 周苗德,徐白仑.视障生随班就读师训工作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1997(1).
      [5] 方俊明.视障教育理论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
      [6]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7] 刘全礼,安俊英.解读之二:盲校新课程方案的新亮点[J].现代特殊教育,2007(5).
      [8] 钱志亮.盲童的人格特点及教育对策[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9] 黄如倩.视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1(4).
      

    推荐访问:儿童教育 综述 我国 我国视障儿童教育研究综述 视障儿童教育措施 视障儿童音乐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