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把握角色定位,,实现观念转变】 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观念转变为

    时间:2020-03-02 07:24: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音乐新课标无论从教育观念、教材、教法、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步。它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已经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广大教师无疑是一场革命。如何转变观念、实现角色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关 键 词】 音乐教学;新课标;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62-02
      
      音乐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标准。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从教育观念、教材、教法、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步。因为它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已经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广大教师无疑是一场革命。如何转变观念、实现角色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要成为“新课标”积极的推行者和实践者,走在课改的前沿,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领会新课标,转变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南。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像没有目标的航船。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音乐教育的热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冷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人们都热爱音乐,青少年更离不开音乐,然而,我们的音乐课却备受学生的冷遇,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或是听录音机课,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乏味,形式单一。以至于学生上了九年的音乐课,结果却是视谱能力差、音乐素养低。使学校的音乐老师和音乐教学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不可否认,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程式化,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如欣赏课《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我精心高计了教案,准备了背景材料,从樵夫钟子期与乐师俞伯牙的友情到唐代诗人王维创作《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进行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授,然而,却没有在学生那里激起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涟漪,学生说:我们听不懂这样的高深的音乐,尽管它是高雅的,但我们不喜欢。平心而论,教与学形同两张皮。这使我意识到,传统的教材是否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教学是否过多重视过了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长期忽略学生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我们就在无形中摧残和抹杀着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积极学习新课标的精神,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主旨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把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人的教育培养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以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作为出发点,实施教学行为,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学生,分析他们学习音乐的心理和动机及需求。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为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教育。以激发兴趣为切入口,再从教学方法、手段、模式以及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做了探索性、实践性的尝试,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宽松、和谐、动态、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空间,通过教学,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并在一定意义上更加热爱生活,音乐课“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局面也会逐渐得到扭转。
      
       二、积极实践,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观念的转变需依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又直接影响着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学工作的成效。以往,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比较简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就要求音乐老师: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权威”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路人
      音乐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是最能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师由于专业知识背景、音乐素养、艺术品味与学生比有极大的反差,从心理和意识上有一种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属权,在学生看来是“权威”是“指挥”。而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知识、等因素不同,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音乐。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理念,放下指挥、权威的架子,不要将音乐学习只局限在“知识”“技艺”的传授和训练上,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和距离,而是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人和同路人,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音乐,倾听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如学生《走进新时代》,我首先让学生听,有器乐演奏的、合唱的、独唱的,然后让学生畅谈聆听后的内心感受,由于没有教师先入为主的诠释,学生各抒己见,尽管还有些幼稚,不够完整,但它确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的真切感受。感受中既有对音乐旋律、思想感情上的认识,也有对不同表演形式的认知。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在我的伴奏下,激情饱满地演唱了这首歌,对祖国的热爱随着优美的旋律深入到了同学们的心中。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教师思想感情的复制品,音乐课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教材内容,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形式互动、有声有色的音乐欣赏表演课。是学生真正意义上喜欢的音乐课。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交流”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打动人心,以情动人,是实施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的最好介质。而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情趣高尚、品德端正的人。这是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没有对学生情感的尊重,就不能上好音乐课。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在音乐课上,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与音乐技能的训练,把知识与技能看得比人还要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材对作品的诠释,教师对音乐的感受、认识强加给学生,在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和僵化教法的训练下,学生渐渐丧失了源于心灵深处的对音乐的本能感受,久而久之,情感会变得麻木。对音乐所传递的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情趣趋于低级和庸俗。
      作为个体的人,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是平等的。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不是绝对统一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降低身份,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俯身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点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点灌输。只有这样,音乐课中师生平等民主的相互尊重的意识才能建立起来。学生才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教师朋友、学长般互助友好的引导下,进入音乐王国美妙的世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看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音乐滋养美丽的心灵、音乐哺育美好的情感、音乐塑造完善的人格目标,就在师生共同平等互助共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专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这句话是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最好的解释。如果我们积极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充满人性化的氛围、音乐美的情趣,才是学生向往的音乐乐园。
      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格的转换观念、实现角色定位,那么,我们就能很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成为新课标积极的推行者、实践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肩负起培养有健全人格、全面素质的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晶秋. 音乐教学论[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郑莉.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万正刚.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观念 把握 角色定位 把握角色定位 实现观念转变 把握角色定位 正确把握角色定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