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让“有趣”伴随“有效”:20个有趣有效的英文互动游戏

    时间:2020-02-25 07:3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股有效教学的探讨热潮。“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既是长久以来的呼唤,也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科普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提效,还应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把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好之”、“乐之”,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科普说明文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有效”和“有趣”二者结合起来。
      一、关注教学切入点,保证效率
      在科普说明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得关注教学的切入点。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切入点通常有以下几个:
      1.巧设前后矛盾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参与、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去努力探索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文章中的矛盾,激发阅读的兴趣。例如《变色龙》这篇文章,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依次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和捕食、变色的本领。教学时可以抓住变色龙迟钝的表现和捕食的敏捷作为矛盾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再如教学《麋鹿》,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之后,可启发学生:“大家光是了解麋鹿的这几个方面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写它的传奇经历,是不是多余?”这样抓住矛盾,切入文本的重点,简约高效;利用矛盾,直奔课文的主题,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动力。
      2.关注文本特征
      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他的话告诉我们,科普说明文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本身的有趣,还要关注文学的表现手法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
      例如,《雾凇》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细读文章,语言清新富于美感,作者运用了“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等人性化的语言,描写了由雾气变成雾凇的美妙动人的过程。“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又使得这朦胧动态变得更加清晰,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这部分文字是学生语言感悟与积累的一个难得的训练点。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揣摩。他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分成三小句依次出示:
      A.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B.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C.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细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说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了科普说明文用词准确精练的特点。
      3.激活已有旧知
      第斯多惠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激励、唤醒、鼓舞”,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对于已有的旧知,如能合理激活,可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人们利用海水淡化解决水荒的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水》这篇课文,想想村子里缺水的情景:村子里的人到十公里之外的泉眼去挑水,经常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挑上一担;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才能“洗澡”;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淋浴”……从而让学生体会水的弥足珍贵和缺水的无比痛苦。接着再出示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干旱导致湖泊干涸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到水荒已不是个别地区的现象,而是威胁着整个人类生存的危机。这样教学,可有效地诱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情绪处于最佳的接收外界信息的状态。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二、提高思维深入度,顾及趣味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设计一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适度拓展,考虑开放性
      趣味性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追求和推崇的,然而趣味性并非表面的热闹,真正的趣味性必须深入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经过主动思维,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解读。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度的拓展,并在教学中调动各种手段,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时,不妨设计如下的实验报告单:
      让学生模拟置身于试验的全过程,依次填写三次试验的方式和结果,然后再汇报。学生通过理解吸收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可揣摩领悟科学试验方法的过程。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既可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思维品质,也可使阅读教学的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改变过往教学过于灌输和教条的弊端。
      2.发展语言,考虑集中性
      对课文本身的学习,不能因为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削弱,尤其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到位、有效。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集中思维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是在师生、文本之间的思维活动中共同提升的。只有集中地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和训练,才能优化学生思维的品质。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第三自然段前问学生:“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军事家、文学家、导游、播音员?请按各自的理想研究这段。”接着又给四种“职业人员”布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一时间,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体验了军事家、文学家、导游或播音员这些角色,并集中探究了文本中的语言。
      授课教师综合运用了兴趣教学这个手段,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获取、处理和运用课文信息,使得科普说明文的教与学更加和谐。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思维阶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和重视这种作为学习内动力的心理倾向――兴趣,并努力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积极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实现科普说明文教学的高效和谐。
      (责编 陈剑平)

    推荐访问:伴随 有趣 让“有趣”伴随“有效” 有趣有效的惩罚学生 寒假英语作业有效有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