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挂牌价 婚姻挂牌价

    时间:2019-05-17 03:12: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家长代理相亲    每到周末,上海的人民公园相亲角人头攒动,像证券交易所一样喧闹,这里是了解上海“婚恋市场”行情和价码的好去处。  公园指示牌上找不到没有任何指向相亲角的标志,地图上也没有,但三五成群的家长轻车熟路就找到了。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散户”坐在花坛边,身旁放个竖起来的纸袋子,里面压上几块石头,孩子的简历贴在袋子上。如果有人驻足端详简历,他就会搭讪几句,“侬是儿子还是女儿?”如果信息“对口”,来了兴致,就站起来和对方攀谈。
      不过更多家长认为在公园抛头露面坐上一天,一来时间成本太高,二来“吃相难看”。他们把孩子的信息交给公园里的婚介,留下联络方式,回家等电话。
      公园管理方给相亲角搭出两个简易大棚,两边是十几米长的绳墙,挂着上万张简历。无论征婚者学历高低,相貌妍媸,收入多少,在这里都只公平地占一张A4纸。简历格式统一,写着征婚者性别、年龄、学历、身高、户籍、工作收入等基本信息,通常最吸引人的条件会浓缩在几个字里,比如“有独立婚房”、“交大海归男”等。简历上也会列出征婚者的择偶标准,少有“性格开朗”、“爱好旅游”之类的模糊词语,条件具体而现实,比如“限上海户籍”或“月收入……以上”。
      大部分简历上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家长要先向中介注册缴费,才能获得目标对象的手机号。少数征婚者简历上有手机号码,一般都是“中专毕业”,“月薪3000元”或“蓝领”。中介老黄说,家长看对眼了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这是为了给条件不理想的人多一点机会,“提高成功率”,因为上家已经交过中介费。老黄胸口挂着“人民公园相亲角”工作牌,说话带着安徽口音,上海话并不利落,但并不妨碍他游说本地家长注册报名。老黄说手上已有11223名征婚者,他还向记者展示相亲成功的家长发来的端午节祝福短信。
      一个上海阿姨拿着信息表来向老黄打听,“你这里都是真的吗?怎么个个有婚房?”“电力公司月薪只有4000元?电力公司很有钞票的。”旁边的家长插口,“工资是有4000元,奖金和零零散散的福利加上去,年薪就有10万了。”上海阿姨恍然点头,“照道理应该写足呀。”接着大家又开始讨论某“宝钢男”的待遇和编制……
      家长代理相亲时关注的问题一般很实际(不会在星座血型上纠缠),说话方式开门见山(直接报孩子出生年份,以免在实岁虚岁上纠结),也能准确提供子女的信息。老黄告诉记者,这样沟通很有效,因为来相亲角征婚的多数是大龄青年,耗不起时间“务虚”。一般是双方家长先接触,交换基本信息,如果“对口”再安排子女见面。
      “年纪大点的女孩找得到吗?”“我这里应有尽有。”有父母来咨询,老黄眼睛也不抬一下,翻出几本登记册,封面上分别写着“短婚”(有一年左右的婚史)、“海归”、“70后”。家长报出条件:1978年出生,身高1.65米,大专学历。老黄便把那本“本科”放回去,拿出一本“大专”开始翻。
      老黄的工作有一套“标准化”规范,家长交200元钱,他会安排5个相亲对象。根据征婚者的年龄、身高、学历、收入和户籍五个条件配对,再按照家长的具体要求做一些微调,比如家长在意属相相冲,就剔除几个出生年份。“5个不行再来5个,5个不行再来5个,直到你满意为止。”
      虽然这样的数据库“精确配对”和志趣、浪漫似乎扯不上关系,但在代理相亲的家长看来却很靠谱,因为可以把试错成本控制在最小。越来越多“新上海人”父母被人民公园相亲角的“集聚效应”吸引,也从各地赶来参与这个每周一次的盛会。
      “孩子上班忙,我们先帮她挑一下把把关,节约她的时间。”苏州人胡阿姨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大学教师,平时在苏州工作,每周末来上海张罗女儿的婚事,有空就来人民公园逛逛。
      老黄在一本密密麻麻的登记册上记录胡阿姨口述的信息:1984年,1.70米,硕士,户籍苏州,上海外企工作,月薪1万,离异未育……“要硕士?硕士不好找,学历不能圈太紧。”老黄拿出一本“短婚”,看到一条,1975年,1.75米,山东人,年薪12万,离异未育,欣喜道:“这个般配。”
      胡阿姨补充,男生要有责任心事业心,人品好,有修养……老黄不耐烦打断,“要房子吗?自己有房子对吧。”他特别添了一笔,女方有房,底下画了两道线。随即又抄下来几个“般配”男士的信息。
      但经过这样“严丝合缝”的挑选,也未必能配对成功,因为“货不对板”的情况每天都会发生。
      正好有家长来向老黄抱怨。“上次说的那个不行。”李阿姨是山东人,她向记者诉苦,老黄给她儿子介绍了一个据说“非常漂亮”的女孩,但一见面不但相貌平庸,“女方家里有两个哥哥,我们家是独生子,怎么能配?”
      李阿姨的儿子已经35岁,“陆家嘴做金融的,特别忙,没时间谈恋爱”。她每次来上海见儿子没对象,就急着来人民公园转转,去所有中介登记一遍,回家等相亲,不成功再来,如此折腾了几年,孩子的婚事还是没着落。“讲得特好,一见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但老黄认为,很多家长习惯把子女的优势“拔高”,把对方的劣势“放大”,所以总觉得缺憾。
      人民公园中的初步试探也是双方家长之间的考核,看对方是不是通情达理。若一看就是“好角色”,难免担心子女婚后与长辈相处不融洽。一个“新上海人”家长在聊了一轮后嘀咕,本地人“一开口就问,户口在上海吗?有房子吗?这是找人还是找钞票?”
      家长在相亲中把第一道关虽然可靠,但不免会“错杀”。如果子女自由恋爱结识婚姻对象,父母会放宽“硬指标”,因为不愿轻易拆散子女的感情。但以家长的眼光来挑选,一般追求“精确配对”,可父母眼中条件匹配的对象未必适合子女。上了年纪的女性更被父母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好男人稀缺
      优秀女生“过剩”,这是人民公园相亲角的现状。有男生开完笑说,双休日如果路过人民公园一定要去相亲角转转,“一群阿姨围着你拉着手问长问短,‘扎扎台型’也好”。
      记者在相亲角逛了一圈,发现很多中介向优秀男士提供免费注册,而女士无论什么条件都要缴费。“现在我这里男女比例1:6,一个男的有六个女的追。优秀的男士是稀缺资源,可以拉来客源,女生要收50-100元的电话费、误餐费和印刷费。”万阿姨在人民公园算是成气候的婚介,手下有8个工作人员,分门别类的资料有几大摞。她从2008年开始在人民公园做婚介,以前在相亲角帮外甥女找到对象,退休后索性自己来摆摊,据说很多婚介都是“家长转型”。   万阿姨说,婚介市场最抢手的是1980-1982年的男生,本科以上,身高超过1.75米,年收入10万,属于“一抢而空”型。如今优秀的男生即便有短婚史,未婚女生也不介意。但女方有短婚史就难找对象。
      婚恋市场“供求比”失衡把好好的适龄女孩弄得像外贸尾单一样。女生家长心急火燎,男生家长却不免飘飘然,把“B男”儿子看成“A男”,择偶要求上一个档次,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老黄说,有男生家长在人民公园转了三年没找到媳妇,“儿子是妇科医生,硕士,年薪20万,在上海有房子,条件很优秀,但要求也高。他1974年出生要找80后女孩,要求女方也是硕士,外貌要非常好看。符合条件的女孩子,要么看不上他,要么觉得这家人太作。”
      “自我感觉太好的男生家长,我们就不介绍了,因为成功率很低。”万阿姨翻出一个优秀男生的资料:财会专业本科,公务员,英国和中国双会计证。联系好的女方家长打电话去,刚介绍几句,男方家长马上接口“你们配不上的。”“这样的人太没礼貌,以后做了婆婆很难搞,女孩嫁过去也不会幸福。”万阿姨说着在这个男生的信息旁边打了一个叉。
      “高富帅”可以等着女生“倒追”,“屌丝”却要努力才能“脱光”。多位婚介表示,不优秀的男孩子也难找对象,“中专毕业,月薪3000元左右,也没什么市场。”因为“剩女”大多数抱着“宁缺毋滥”的宗旨,即便单身也不肯放低身段。
      “很多大龄女生很优秀,学历高,工作好,她们要找同样优秀的男生,但优秀的男生不在乎你这些,要找苗条漂亮的年轻女孩,所以双方需求不匹配。”万阿姨给记者翻看男生资料,在“要求”这一栏,大多写着“极漂亮”或“外貌佳”。
      多位中介表示,1982年以上的女孩不怎么收了,因为收了成功率也低。男生可以“拉差价”,1982年可以找1989年,但女生1982年只能往上找了。而70后男生现在还没成家,女生又会怀疑,要不就是有精神洁癖很挑剔,要不就是“落脚货”。
      “剩女”盛产于本地女孩,上海女孩一般和父母同住,被精心照顾,生活安逸,婚姻意愿并不急迫。而当“宅女”抱着美剧和樱桃小丸子度日,她们的适龄男生已经被外地女生分流了一部分。“本地女生一般优先考虑找本地的男生,但男生只要找漂亮的,有些不在乎地域。”中介在推荐外地女生时经常会强调,她们独自在上海生活,一般自理能力很强,会做家务,婚后可以买菜烧饭。
      而优秀的外地男生和上海女生也很难“对眼”,有些会在要求里强调“非上海户口优先”,觉得上海女孩难服侍,“维修费用比较高”。“也有为了报户口要找上海老婆的,但这样的男生自身条件不会很优秀,难以符合本地女生要求。”万阿姨表示。
      冷落和打击
      “9017号是不是上海人?”一个妆容精致的上海阿姨来婚介处询问。她女儿已36岁,职高毕业。她告诉婚介,女儿容貌秀美,眼睛很大,从小追求者不断,因为挑挑拣拣难以决定所以耽误了年华。说着展示出一张照片,但女孩的脸蛋和眼睛隐藏在一副大墨镜后面,难以看清。婚介调出“9017”男生的资料,70后,本科毕业,在上海中学当老师,但户籍在江西,上海阿姨的眼光黯淡下去。
      “没关系,你要找什么样的?可以看看其他的男孩子。”上海阿姨随即报出一串条件:身高1.75米以上,比女儿大三四岁,未婚,上海人……婚介刚想打开一本“短婚未育再牵手”,又放了回去。“女儿这把年纪还不肯放低要求,再下去孩子也没法生,现在是剩女多。”中介显然已没什么耐心。“她不是找不到,是不想找,我瞒着她来相亲会的。”上海阿姨嘀咕。
      与自己去相亲会受到冷落相比,自己的孩子被拒绝这件事对于父母来说更加残酷,但在人民公园相亲角,孩子魅力被毫不留情地批判是家常便饭。过了生育最佳年龄的女儿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家长眼中,子女被“剩”的原因都是“太优秀”,理由多数是“事业型,没时间谈恋爱,公司不准办公室恋爱”。
      婚介所看准了家长的心态,想方设法揽客。“你孩子条件那么好,场子里没有合适的,我带你去公司选。”一位“草根”婚介告诉记者,婚介所一年给征婚者安排10个相亲对象,收费至少在3000元,如果征婚者收入高,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公园相亲角收费在100-200元,因此许多工薪阶层的家长乐意来此,相亲成功会来发点喜糖。
      父母那一代很自然地跨越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人生阶段,认为儿女既然到了恋爱的年纪,做父母的不用忧心忡忡,只要等待,儿女们不久也许就会结婚了。因为按照他们的经验,年轻人工作后总有热心而唠叨的前辈会关心他们的婚事,为他们创造机会。
      但随着社会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恋爱婚姻被看作个人隐私,旁人不再指手画脚。内向而生活比较“宅”的年轻人没什么机会去接触异性。父母等待了很久,儿女没有要结婚的迹象,只好亲自上阵为儿女相亲。很多来相亲角的家长不会侃侃而谈,相反有些局促,非常内敛,腼腆得让人酸楚。
      “等价”资源配置
      一对本地夫妇在婚介处择婿,妻子翻阅了一厚册男生资料,目光落在年薪和婚房两项上,挑出一页“年薪19万,有独立婚房”,过一会儿又挑出一页“年薪50万,独立婚房,律师”。“打电话时问问房子有没有贷款。”她在小簿子上记下一句。她要求中介告诉男方,女儿很漂亮,因为年薪50万的律师要求“外貌佳”。
      在这类婚姻交易中,一切条件都有心照不宣的交换价值,比如女孩的姿色和男方提供的房子大小、收入水平大致上成正比。相亲角里提得最多的问题是房子和收入。
      《“婚活”时代》描写了日本家长代理的相亲活动。父母对儿子的表扬多是“他很认真地工作,勤勤恳恳,真的是个好孩子”。女方简历上一般会写“开朗、温柔、非常喜欢旅行”。但随着国内房价高企,相亲时对一个人价值的判断体现在遮头的那片瓦上。万阿姨告诉记者,以前房价没那么高时,她介绍的成功率在20%左右,现在只有9%,因为房子成为婚姻最大的拦路虎。
      很多优秀但没房子的男孩不会出来相亲,怕伤自尊心。相反,不够优秀的男生如果有房会显得很有优势。中介游说一个女孩家长,一个月薪4000元的男孩,家里在市中心有一套房子出租,等于增加6000元工资,月收入就过万了。以后如果对方肯在房产证上添上女方名字,婚姻就有了保障。“学历高是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多赚钱买房,如果他家里有房子,学历和工作有什么重要?”
      但一些中介坦言,一个月收入高但有房贷的男士,和一个收入低但家底丰厚的男士相比,前者更有竞争力,因为在阅历丰富的家长看来更有“发展前景”。“再过20年,上一代走了,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起码有三套房子,房子还算得了什么?”
      “男方家长也会考虑女方的家境,不说有个好岳父少奋斗十年,至少婚后不太会为柴米油盐贴补娘家之类的问题争执。”一位中介说。
      物质条件的要求,背后是父母为孩子着想的殷殷之心,很难一概归于“势利”,毕竟他们没有让儿女去参加富豪征婚,指望通过婚姻来提升社会地位,只是守着平凡市民“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保证儿女至少不会因婚姻令生活质量下一个台阶。
      只是严丝合缝的物质配对未必能保障美满婚姻,收入、家底等骨感信息拼不起一个丰满的人,看不见谈吐学识,看不见性情人品。缺乏感情基础的“匹配”婚姻难以长久,“85后”的“短婚族”已在相亲市场“挂牌”了。“等价交换”总难以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石。

    推荐访问:婚姻 挂牌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