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井塘古村 [古村胎记]

    时间:2019-05-15 03:15: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想把十年的记忆追寄给千年古村落流坑。  我要把流坑楹联当作古村胎记,刻入无声的光阴梦中。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乐安县西南,五代南唐昇元年建村,至今越过千年。这里青山一痕、碧水一湾,三面外有乌江、龙湖环绕,一面傍山,山环水抱,方田垅垅,香樟绵延;中有门楼、村墙飞檐走壁,守望、关启、防御;内处灰墙黛瓦,屋舍连片,其上雕龙画凤、描诗刻文,整个村落,江山旷野、水墨丹青、遗风翩然。
      流坑村民大都姓董,世尊西汉董仲舒为始祖,认唐代董晋宰相为先祖。董晋六世孙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皖入赣,其第三孙董合始定居流坑,遂为流坑开基之祖。自流坑董氏第三代董文广始,在流坑兴教办学,一时书院、书塾、学馆纷起,文风蔚然。其时恰逢北宋初重文轻武,大行科举,流坑子弟中许多人纷纷中举、当官,人才辈出,全村共出进士34人,举人78位,其中光董姓就出进士26人,到宋景佑年间还出现了一门五举—— “五桂齐芳”之罕象。这些入仕者上至参知政事、御史,下至主簿、教谕者超过百人;贤才涉及御医、理学、经学、教育、文学、武学、书法、建筑、商科,在中华文明史上文韬武略,继两宋明初五百年,又五百年更兴。明代董氏二十一代董裕,曾官至刑部尚书,为政果毅,有《董司寇集》传世。到明代中叶,董氏第二十二代董燧又官居刑部郎中,有理政之才。徐霞客曾驻足流坑,他在游记中就写道:“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对当时的流坑做了客观的评价。
      十年前,我到过流坑。所到之处于今看来远已不是匆匆的人,匆匆的声音,匆匆的灯光,匆匆的功利,一切都很自然和安详。我在那里迈开步子,收进眼底的尽是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遗迹,是建设乡土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激活民间活力的风气。承载这些的就是留存在这里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匾联。在这里,“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远苍生几近辽阔”,什么心思都有,但我还是深切地以为,这里留存的楹联最为让我心动。
      在流坑,数以百计的房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门头墙壁有题榜,祠堂有名额,所题匾、联、榜、名额的内容大多与主人身世、家族荣显及题写人的心情有关。历史上,董姓村民读了书,书里透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光彩袭人。所作楹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品位高超,尽显理学之风,充分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天人合一”的思想,烙印出流坑亦耕亦读、亦工亦商,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建筑之全、艺术之美、家族之大、延续之久、保护之好的稀有面貌。
      楹联作为世上唯中国独有的文艺形式,几千年来,或高居宫廷廊庙,或下至雅士堂斋、百姓柴门,用于招牌门面,传情理俗,将主人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心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流坑楹联,承其体,在创作构思上显示出作联者在古代楹联创作技法与氏族情感表达之间寻求平衡的成熟与自信,表现出流坑人恪守祖训,耕读为本,崇尚“务德”“世德”“树德”,“怀仁”“存仁”“守正”,“道源”“贵和”“思义”,描摹了乡土文化传统,表现的是清晰的家族脉络、宗族意识,坚守的是浓厚的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思想,将流坑传统、乡土、家族、宗族遗存,渗透于当时的人伦日用,贯穿于当时的经济民生中。就像梁漱溟所坚信的一样,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流坑也是将宋明理德注入到了真实的民众生活中,并发挥其效用的。
      流坑楹联从结想“高妙”处着手,非雅意不肯落笔,以“尽其天而更益于人”的客观态度,镌刻流坑氏族开拓进取的历史轨迹,衍化和谱写了流坑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迷茫、痛苦、向往、追求和洒脱,还显露出“渭雨轻尘”般的安静与漂亮。可以这么认为,流坑楹联,作为江西历史篇章中保留的一个个浅浅的标点,始终发挥着句读流坑历史的特殊作用,成为这个村落与生俱来的胎记。
      到过流坑、读过流坑楹联,都能够感念到过往的流坑人崇礼教,端蒙养,宗正学,修武备,勤职业,敦俭朴,广储蓄的规范。流坑虽然偏于一隅,名不见经传,但它恋念人生,求进向好,追求和保有世间美好事物,千年以来,无论什么境况,都能飘然遗世,绰约独立,着实耐人寻味。从楹联语汇来讲,其音律谐畅,矫时之情,文句或深高近于禅语,奇诡胜过变幻;或明白如话,可教妇孺尽知,抒发和拓展的都是人的心胸与进取思维,成为千年以来流坑地域的灵魂。从气势上来讲,流坑楹联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魄,激扬高越,万里随风;或是萦损柔肠,雅多风态,让人与时光交换最为细腻、最为新鲜的情感,与人的心灵进行最为隐秘、最为亲切的交谈,让生命光彩“还乡”。
      而今我说流坑,就有“曲港鱼跳,圆荷浅露”,一派“东风入门”、清景无限的好心情。毕竟看到的不仅是流坑千年淬炼,依靠的是培育子弟,培植社会风气的公序良俗,依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坚韧和宗法制度的巩固,以及强化的血缘关系和儒家传统理学,还看到了后来的流坑在世纪交变中,乡土社会、乡村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的排挤也终究难逃民生凋敝,而科举制的废止,从根本上中断了对流坑新乡儒士的培养,使流坑乡土儒学原有的规范举止、维系社会、提升生活的功能逐渐丧失,流坑传统文化生态遭到大规模、毁灭性的破坏,剩下的是贫穷、疾病、压迫和痛苦,直到上溯百年,流坑还是只得落在了历史的后面。
      《庄子·则阳》曾曰:“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緍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之闻之者也,以十仭之台县(悬)者众间也。”说的是当人们一看到自己的祖国或者故乡时,心情就十分舒畅,哪怕这个祖国或者故乡已被荒芜的丘陵草木遮蔽了十分之九,显得面目不清,但人们对祖国、对故乡的那种亲切欢畅之情却依然不减,何况突然见到了像十仭高台悬于众物之间的生命和世界的真原面貌,人们又怎能不沉潜自失、崇敬,甚至仰慕呢?我观流坑真于是。时间它不是一条笔直的端线,但时间却能够镌刻把度一段历史的进程。透过流坑楹联,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董氏宗族的缔构、扩张和当地当时物产的丰饶,更有古老文化斑斓华彩。流坑,它是一个村落,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假若没有流坑,也就不会有流坑文化,更不会有流坑楹联。假若没有流坑文化、没有流坑楹联,那还有谁人能够记得世上曾有流坑村呢?历史从来不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让一切都发生变化,一如火山爆发、政权更迭。流坑也是这样。它的全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文化命运与时间风雅地厮守了一千年!它虽然不曾是时光老人“雄才健笔”之下最为瑰丽的历史诗篇,但却是历史长河中的青鳞墨尾,是天上的一帘雨,一缕阳光,是地上的一园花,一垅苗,有着纤尘不染的文化虔诚,有着多样化的颜色与灵动的姿态,散发着独有的气息,中流砥柱、江山风月!

    推荐访问:胎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