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19-04-29 03:3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可雇用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课堂教学,强调校内的课程实验、案例课堂教学、课程作业、毕业论文与设计、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内容,管理好校外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可雇佣性技能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之中,以求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234-03
      
       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人们常常将此归结为扩招所致,而忽视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存在着的另一种现象: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很多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愿出高薪却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此,有学者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即学生的可雇佣性欠缺。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考核方法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往往造成学生“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不可否认,学生的专业成绩对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可雇佣性[2]。
       我国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许多经验与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方式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共同导致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状况[3]。因此,当前我们的学生培养,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和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体系,为学生开设系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把就业的素质教育和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教育贯穿到大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即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必须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系统的就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和规划,探索可雇佣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两者互动的具体做法。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两者互动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可雇佣性及其构成
       可雇佣性就是在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职业相关并嵌入个体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而言,可雇佣性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并且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4]。普遍意义上的可雇佣性是指雇员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者说是雇员获取保持目前岗位、在企业内部转岗、在外部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效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可雇佣性则可理解为:是大学生基于有效就业所必须具有的社会适应性,所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这种技能与雇佣者需求的适应程度。综合各种看法,可以认为,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可以看出,可雇佣性不是一种结果,不仅仅表现为找到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可雇佣性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将可雇佣性转化为可操作的就业技能,国外学者将其分解为若干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是约科和奈特(Yorke, M. and Knight, P.T., 2006)提出的USEM模型,模型中提出的可雇佣性由四个部分构成:(1)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2)技能(Skills),包括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3)自我效能(Efficacy Beliefs),即对自己的看法及个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自信心;(4)元认知(Meta-cognition),包括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和在行动中或之后的反思能力。
       二、可雇佣性融入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途径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二个重要环节,采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可雇佣性而言,并不存在一种通行的适合于所有院校的通用模式。但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来看,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要素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开发和提高。
       (一) 将可雇佣性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途径的核心环节。采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将可雇佣性融入全部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课堂互动、第二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一,要将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可雇佣性技能训练融入到教学内容,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中通过一定方法和形式获得可雇佣性技能的提升,要将该学科和其他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也要将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联系起来。第二,探索课堂教学中可雇用性技能开发的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可雇用性技能训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体意识。以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可雇用技能开发为基础,对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第三,分层次、升级式归类教学内容。将不同课程进行分类,确定出各类课程重点培养技能;将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和归类,再设计具体提升可雇佣性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内容和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结合起来。第四,校企合作课堂教学是提高可雇佣能力课堂改革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尤其是选修课)邀请业界高管人员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提供可行性意见,或者直接参与到课程设置讨论中来。按照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安排部分内容由企业雇主、企业高管人员进行讲授,但校企合作课堂教学需注意外请讲座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太少的问题。确定与企业合作教学内容,进而探寻企业或雇主参与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的良好合作模式,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课程教学与行业发展相匹配,形成课程教学有机整体和充满活力。当然,也可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便积累提高可雇佣能力的课堂教学素材。
       (二)将可雇佣性融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可雇佣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服务于社会,就不能采用封闭的办学模式,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积累经验。这就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要多采用案例法和演示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实战或模拟实战,来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可雇佣性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手段包括校内的课程实验、案例课堂教学、课程作业、毕业论文与设计、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以及校外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这些手段,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及实习工作;努力探索并形成“强化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实践—综合运用培养”的分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实践、实习为载体,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
       三、提高可雇佣性技能开发有效性措施
       (一)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地方性高校必须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采取一切措施,从整体上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如通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二要扩大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三要组建一支“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将可雇佣性技能分层次,制定阶段性升级式培养方案
       可雇佣性技能可分为核心技能、基本技能、高层次技能三个层次,其中核心技能指人际关系、管理思维能力,保证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技能、核心要素,需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基本技能是大学生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是高层次技能得以提升的基础,主要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高层次技能主要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然后,进行专业化研究,在实际考核中,要根据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性质,对实践技能考核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量化的考核标准。
       (三)引导学生自觉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
       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本身就是对可雇佣性技能的锻炼。通过建立个人档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优势和劣势,从而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锻炼,充分为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建立个人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形成可雇佣性技能评价体系,便于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方案调整。
       (四)强化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干预,帮助大学生及早意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掌握具体的求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未来雇主(各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的评价标准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依据,因而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的关键点。据此,可以设计出适合在此校大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干预方案,通过一系列的生涯干预,帮助大学生尽早主动地参与培养、提升自身的可雇佣能力。
       四、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实例研究——以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河南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学校坚持“研究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办学定位。旅游学系是该校实现校地互动较为突出的院系之一,拥有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一直以来,河南大学旅游学系始终把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一)建立校地合作互动机制,做实可雇佣性培养平台
       为克服提高可雇佣性人才培养面临的实习基地、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科研及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等缺位要素困难,河南大学旅游学系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外部资源,建立了校企、校政合作的互动机制。构建多种社会服务平台,例如,河南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河南旅游研究咨询中心、河南旅游管理服务培训基地等。注重社会服务制度化建设,精心选拔,科学整合,组建旅游管理决策咨询服务团队;完善聘请兼职兼课教师制度,创建灵活的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配套政策;建立校企、校政互动合作渠道。
       (二)构建特色实践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良性互动
       一方面,完善“阶梯式”校外实习体系。河南大学旅游学系校外实习体系定位是“了解行业、熟悉管理、服务组织”,把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融入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校外实习规划体系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自主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认知实习包括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旅游组织认知等环节,一般安排在低年级进行。专业实习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自主实习是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寒假、暑假等时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性实习,与校外实习体系相适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体系。通过旅游学系与学生个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考察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构建校内多层次实验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设置各类实验室,满足师生落实试验、实践环节的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旅游学系建立了数字虚拟旅游管理实验室、旅游场景模拟实验室等,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走进了社会实际,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有序地获得知识、单项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学生素质与旅游管理专业竞争力。
       (三)以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深化可雇佣性能力培养
       河南大学旅游学系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积极拓展学生第二课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先后成立了校园导游协会、旅游自愿者协会、旅游创新协会、旅游创业联盟等多个专业性社团,并根据专业社团的特征有选择地配备了相关的指导教师。从2005年开始,以专业性社团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创建品牌专业性活动,每学期开展4—5个专业性活动。单一专业性活动为一个专业量身定制,多层次专业性活动注重旅游管理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专业性活动又吸引校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使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实习、就业相结合,不断延伸学生社团活动。专业性社团活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河南大学导游协会2006获得团中央颁发的“全国大学生优秀社团”称号,旅游协会的“甲骨文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 “创业之星”十强称号。
       结语
       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的衡量标准也由学历变成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这种转变要求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应做出全新的调整。当然,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环境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在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我们要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优势,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进行培养开发,进一步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多元化开发路径,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成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66-72.
      [2] 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1-127.
      [3] 牟临杉.关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52-58.
      [4] Ward, R. and Atlay, M. et al.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mployability [J]. York:2006,(14):236-237.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LI Feng
      (Tourism science institute,Henan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Improving employability skil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raining of loc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employability skills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 innovativ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at can be employed,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hasized in schools curriculum experiments, case studies, classroom instruction, course assignments, graduate papers and designs, association activities,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content, managed outsid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for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o on, possible employment skills effectively into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possibl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cultivation path [责任编辑 高惠琦]

    推荐访问:雇佣 教学过程 性能力 途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