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如何落实以人为本_基于高职院校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4-16 03:26: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既是一种人文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同样,也应该成为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和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中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教育
      
      高职院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中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这个理念的提出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本价值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明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不处在核心位置。一方面,教育肩负着传播“人是根本”的理念使命,使学生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以人性的方式对待人;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维护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生的最大利益就是成才成人,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发展人、提高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2.明确“以人为本”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无非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前者主要是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后者主要是生存及劳动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以“传道”见长,注重“做人”方面的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甚至看不起“做事”方面的教育,于是产生那些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近代以来的教育,有感于传统教育的弊端,积极倡导做事方面的教育,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但“做人”方面的教育明显被削弱。因此,许多走出校门的受教育者,作为劳动者、技术人员是合格的,但是做人却不合格,会做事不会做人、高智商低情商的情况屡见不鲜。“以人为本”教育的提出,正是为了纠正现行教育的弊端,强调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思想观念“以人为本”。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一个学校的灵魂就在于老师。关心老师,关心老师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状况,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和创造精神,为老师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是以老师为本的具体体现。学生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人,有自己的爱好习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使他们得到身心、个性、才能的全面发展,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和独立,要给他们发展自己的空间,完善他们的人格;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引导、启发、点拨,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自主性、思维创造性;要破除在学生评价标准上的保守思想,抛弃一些所谓传统的评价标准。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需要真正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出高职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使其个性得到完全的发展。
      2.目标内容“以人为本”。很大程度上,目标是行为实践的内容、方式、过程的决定者。我们教育目标的表述,最常见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期盼教育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也无可厚非。然而,随着我们对教育本质中生命性的体察,对外界环境“以人为本”的关注,应认识到,在原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应将人的价值、尊严、潜能等人性因素及其发展也作为教育应达成的目标,使社会要求与个人富有活力的生长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了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才可能有“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才有可能使学校成为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最佳处所,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崇。总之,教育目标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而不是仅以灌输多少知识为本。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体现教育的目的性,又规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高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教育方式和过程“以人为本”。传统教育方式和手段弊端之一是说教式和灌输式,忽视了教育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德育教育,强调的是道德规范、法律条文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强调的是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条文来限制约束学生,强调的是分数的获取、表面的言行,而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很少走出校门,也很少设定场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过多强调的是外在的强制。而国外并不缺少德育教育,他们的德育大多采用案例教学,设定一些具体的场景,设置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判断,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学生本身的道德倾向很明显,这个时候对此道德行为加以分析和引导就很有作用。只有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培养出有人性的人。“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摒弃灌输式的说教方法,与教育对象平等讨论,并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提供各种机会和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过程,如:讨论、辩论、座谈、演讲、参观、社会调查、咨询和服务等。同时,必须讲求实效,讲求实效是确立德育方法手段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讲求实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之上,并符合教育对象的客观思想实际。同时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对多种教育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并注重创新。而对于做事素质,则要求注重做事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通过和社会企业联合,走进企业、调查研究、在实际案例中培养其做事的能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强调政治工作手段方法的人道化、行为方式的人性化。在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真正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与其交往。“以人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要贯穿整个的教育过程,从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应体现人性化的色彩,以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全面发展贯彻教育的始终,使“以人为本”成为看得见的人本。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落实 思考 高职院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