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统筹城乡改革看成渝] 四川成渝改革重组进展

    时间:2019-04-01 03:1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居住在城市(城镇)的人员被称为“居民”,居住在农村的人员被称为“农民”,并造成了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异和不均衡问题。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批准重庆和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两地均居西部内陆,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特征。通过赋予其先行先试权,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正是国家批准两个综改区的初衷。
      重庆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做法
      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
      构建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市政府涉农部门成立市农委,有效促进了财政性“三农”资金资源的统筹安排。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选派4018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将累计选派3.2万名大学生到乡镇和村“两委”工作。合理划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管理权限,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市级财政支出占全市财力的比重始终控制在25%以内,确保75%以上的财力用于区县和农村发展,重点投向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出台了整合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意见,启动按竞标方式配置涉农资源的改革。
      构建城乡全覆盖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是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着力完善区县、乡镇、村三级规划体系,修订了村级规划导则,启动了105个市级重点镇规划编制工作。在6个区县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叠合”试点,着力在空间布局上以“一张图”涵盖城乡,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着力改变城乡规划分治的状况,由规划部门统筹城乡规划管理,加快规划管理职能向乡村延伸,构建城乡全覆盖的规划管理体制。
      建立“一圈两翼”城乡结对帮扶机制。以主城为核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经济圈(简称“一圈”)和以万州为中心、重庆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以黔江为中心、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简称“两翼”)是重庆二元结构在区域上的表现形态。重庆市把推进“一圈两翼”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切入点。建立了“一圈两翼”区县的结对帮扶关系,从产业联动、就业转移、教育互助、科技合作、卫生共享、人才交流、融资支持、扶贫开发等8个方面建立帮扶机制。采取财政直接支持、干部挂职、教师互派、医务培训、科研咨询、援建标准厂房等措施,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引导城市产业链向欠发达区域延伸。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圈翼”联动的工作考核,明确要求“一圈”区县每年帮扶对口“两翼”区县的资金及实物量折算不低于本级财政收入的l% ,启动了对“圈翼”对口区县开展“捆绑”式考核的工作。
      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市杜绝就业招录中的城乡户籍身份歧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资助三峡库区移民等人员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帮助农村孩子经过职业培训再进入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开通农村劳务信息网,以市场机制建立以重庆为基地的“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累计与6500家企业签署了就业服务合同,为70万农民工登记了信息,帮助6.6万余人找到了工作。2005年颁布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2007年在全国首设“农民工日”,每年出台为农民工办实事的政策文件。开辟了农民工户籍转入城镇的“绿色通道”,放宽了户口迁移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举家转入城镇定居。
      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已在制度层面初步统筹,实现了“一个平台、两套标准”。即城乡居民筹资标准均按100元和200元两档,由居民自由选择参加。着力解决“农转非”社保等遗留问题,出台政策将96万被征地“农转非”的人员等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同时,调整征地补偿政策,提高补偿标准,将新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低保工作,出台城乡低保条例,实现了全市城乡低保全覆盖,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差距缩小到2∶1,远低于城乡居民收入比。
      推进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方面,所有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提前完成“普九”任务,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2年的7.7年提高到8.4年。全面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将8000余名考试合格的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在全国率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重庆籍学生资助面达到100%。卫生方面,加快推进基层医疗设施标准化建设。
      着力推进城乡土地有序流转和集约利用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推进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引导和规范农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依法、有偿、自愿”前提下流转土地。同时,配套实施支持规模种养殖的措施,从全市粮食直补资金中切块15%支持种粮大户发展,对标准化养殖大户补助10万~8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核心蔬菜基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在坚持保证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区域基本自给等“红线”的基础上,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交易所等改革试点。截至2011年,农村土地交易所累计开展3次、11宗地票交易,成交面积3500亩,成交金额2.84亿元。按照这种“先补后占”的新型土地平衡理念,以农村土地交易所为平台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促进了国土整治和耕地再造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耕地,维护了农民权益。重庆市已经明确,今后主城区经营性用地将不再下达用地指标,而是通过地票获得。
      制定鼓励和引导城市资源下乡扶农政策。重庆市高度关注城市资本、技术向农村流动的趋势,并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引导性政策。2008年,确定了首批10个城市资源下乡示范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建设计划,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跟进。为防范风险,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共享,加强对资源下乡项目的监管,设定了不突破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及保护好农民利益等基本要求。在农村金融领域大胆创新,鼓励开发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促进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金融对农村产业的支撑能力。

    推荐访问:统筹 看成 城乡 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