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古文翻译器在线翻译 [古代教育与古文教学]

    时间:2019-02-12 03:27: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进行古文教学中,不管如何努力,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满堂生辉。疑惑纳闷之余,想起古代教育。   当然,古代教育也是多方面的,这里只是谈古代的语文教育。首先,我们静下心来,较为系统地理一理古代语文教育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的经验:
      一、在教材编排方面,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最重视阅读经典作家作品。古时候的学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私塾学堂,他们要读的书目主要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就在他的名篇《师说》里,大加赞赏“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中的“经”即“五经”。这些经典作品,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成果,且有些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童年时期才具有的那种“高不可及”的典范,具有不朽的价值;其次,这些经典作品特别是《诗经》、《左传》在文学语言上有极高的成就。
      二、在学习方法上,重视积累,背诵。古代语文教育中,教师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并不要求学生当堂理解、消化,而是让他们大声朗读、背诵,在熟记的基础上慢慢理解。明代著名散文家张溥在学习时,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每抄一遍,诵读记忆,焚之再抄,再抄再背。
      三、在教学思想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代语文教育都以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练为主,教师大多在一旁作指导。教学活动主要是领读、示范、督促、检查。古人也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明代唐宋派作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讲到自己“自束发(本指十五岁,本文中应指儿童时代)读书轩中”,“竟日默默在此”,以至在仅方丈的斗室中“扃牖而居”、“能以足音辨人”。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懂得在学堂里应该由谁来发挥主体作用。
      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重视写作教学,读与写紧密结合。由于科举制的影响,作文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认为作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篇文章往往维系着一个人的命运前程。他们发奋苦度、博闻强识,最终也是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并借此赢得上层统治者的青睐。正如上文提到的张溥,抄书六七遍,目的就是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技巧、经验,使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这种自发的严格训练,终使之成为明代著名散文家,唱响《五人墓碑记》这样“激于义而死”的平民颂歌。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学习古文,其功用我总觉得有以下两点:一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我们要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因为古书古文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要认识继承古文化遗产,必须阅读古书,学习古文;二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的古语言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中国的汉语言保持着连缀不断的绵流态势,而我们许多文学大师正是汲取了古文的甘甜乳汁而成就了现代文的辉煌。我们要在现代文方面有所建树,阅读学习古文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今天实在不能与二千年前或一千年前的时代相提并论,在这个发展科技,闪耀个性的时代,不再会有写不出好文章而困窘一生,也不会因一篇好文章受到赏识而一鸣冲天、平步青云。这种社会大环境未能给学生带来必须学好语文或古文的压力,并使之形成动力,相反,书报亭里各种书刊杂志引诱学生将许多时间耗费在那些花花绿绿的选择上。因此,在这种环境里读书,读这种因时间久远而陌生的没有亲近感的古文,学生较普遍的没有兴趣,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理解并不表示听之任之,顺其“自然”。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我们如何教学古文呢?借鉴古代语文教育,审视、运用一些方法是有必要的。
      第一、在教材的编选上,现在所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无疑是做到了编选经典作品,也就是教材中的古文单元,所选文章皆是古代奉为圭臬、现代常常乐道的优秀文章,如《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以及后来的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但教材编选者却未能精益求精,尤其是教材改革中删改课文却仍用旧版习题,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中第七课《近体诗六首》,课后练习第一题题目:背诵这八首诗(P30页);第五单元附录《词类活用》中讲名词用作状语时,在讲了五种情况后,又讲到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但例如之后却没了下文(P94页)。这种权威教材也敷衍了事、极不认真的态度在学生中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第二、古代语文教育重视积累、背诵,现代语文教育也强调积累,尤其学习古文应该适当背诵一些名段名篇。有人曾经严厉批评过古代语文教育这一做法,斥之为“死记硬背”,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儿童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先有大量的知识、语言的储备,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已储备的知识会慢慢理解。就高中生而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大致相当,似乎理解胜于记忆,以致一段时间内,有人提倡“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都能掌握。可是,我们想一想,一些经典作品,即使大学生也未必能把其中的意蕴讲个清楚,要求高中生全盘掌握,这是很不适宜的。况且,没有记忆,而去大讲特讲理解,这无异于空中楼阁,甚至是让学生为“无米之炊”。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更是强调:学习语文,应该要有“吞”的功夫。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背功”大加赞赏。我们平时也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需要学习的其他功课很多,但这实在是一个来搪塞不想学好语文的借口,现代文学巨匠们不说,就是苏步青、钱学森、杨振宁这些大自然科学家哪一个不是背诵古典诗词的高手?苏步青先生在读小学时,就读背《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就背诵如流。教师顺手举一篇《子产不毁乡校》,他能一口气背完。很显然,没有记忆和背诵,就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第三、在教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说,在古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代的语文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被古人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现在的古文教育,就显得步履维艰。许多时候,在教学中,教师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甚至还得在学生后边“打着赶着”走。这种没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一是教师形成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时间去自学、相互讨论;二是现在的学生太容易知难而退,学习古文的兴趣日趋减淡,甚至出现厌学古文的情况。现在随便问一个学生,绝少有在课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乃至学习古文这种情况。这样,学习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和发挥,那么其学习的效率,以及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了。
      第四、古代重视写作教学,而我们现在几乎没有一位教师大胆的布置作业:写一篇文言文。我们在教学现代文时,不但向学生讲授这些现代文体的一些特点、功用,鉴赏它们的妙处,也注意读写结合,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文体写作训练。读是为了写,而写又极大地促进了读。2001年高考作文江西一考生的《赤兔之死》是享誉全国的文言文典范之作,故事生动,语言流畅老到,这位考生的古文学习绝不会是一塌糊涂。所以,教学古文,也应借鉴一下古代的语文教学方法,适当地进行一下古文写作,相信会大有裨益的。
      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哺育了我们千千代,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出产了许多的名篇,古代语文教育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应该去借鉴、吸收。当然,古今不同,要求各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借鉴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丰润他们的语文素养。

    推荐访问:古文 古代 教学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