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诗:红楼梦描写林黛玉的诗

    时间:2019-02-11 03:29: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林黛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描写的兼具美丽、才情于一身的的女性,她更是小说中唯一的女诗人,小说中林黛玉的诗共有二十多首,是《红楼梦》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曹雪芹 诗歌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名垂文史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如雍容有心计的宝钗,心直口快的湘云,泼辣狠毒的王熙凤等,但在大观园众美中,作者最不吝笔墨的当属林黛玉了。曹雪芹不仅写出了她“病如西施胜三分”的独特美丽,更写出了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颖才慧,这突出地表现在林黛玉所独有的杰出的诗才,这是其他众美所不具备的、无法超越的。本文试从小说人物形象林黛玉的角度来分析她的诗词,进而窥见她独特的才智美。
      
      一、林黛玉诗的内容分类
      
      林黛玉的诗与她创作诗歌的情景,即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是紧密相关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林黛玉诗歌创作的情景入手对林黛玉诗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林黛玉独处所作的诗,包括《葬花吟》、《题帕诗三绝句》、《五美吟》、《桃花行》。这些诗既是独处所作的诗,那么做这些诗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以炫耀诗才的,而是为了排遣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志的,所以这部分诗更直接接近黛玉的内心,是她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文学性很强,显得颇为重要。
      《葬花吟》是黛玉葬花时低吟的为花所作的悼词,整首诗洋溢着悲哀的调子,字字滴血,以花喻人,青春虽如花般娇艳但终会随时光老去而飘零,“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落花正预示着人的归宿,更为令人伤悲的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而花之落“柳丝榆荚自芳菲”“梁间燕子太无情”又折射出世间的世态炎凉,这不正是寄人篱下的黛玉经常体会到的吗?由此可知林黛玉在独处所作的诗多以悲情为主,是她凄苦人生和哀伤心境的体现,是她悲惨命运的预示。
      (二)在海棠诗社中所作的诗,包括《咏白海棠》、《咏菊三首》、《螃蟹咏》。在诗社中所作的诗,有题目、诗韵限制,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做出好诗极其不易,其目的无非是在统一的格式下比谁的诗做得最好。黛玉才思敏捷,这几篇诗作,都是一挥而就,且质量水平很高,在诗社中算是上乘之作,如《咏菊三首》,更是位列诗社的前三甲,充分表现了黛玉力压群芳,具有大观园中其他女子所不具备的才智美。这些诗总的说来都是咏物诗,咏的分别是海棠、菊花、螃蟹;在咏物的同时,诗歌亦抒发了自己的情志。除附和宝玉的《螃蟹咏》外,无论是《咏白海棠》还是《咏菊三首》,林诗都抒发了自己独标傲世、冰清玉洁的品质和不可言表的哀苦。
      (三)元宵节元妃娘娘归省时,命姐妹们所作的应制诗,共有两首《世外仙缘》、《杏帘在望》,这两首诗使黛玉在众人面前大大展露了一下自己的诗才,不但才思敏捷,而且俱是佳作,自然受到了元妃的称赏,《世外仙缘》被誉为众姐妹之作中的上等之作,而《杏帘在望》是代宝玉作,则压倒了宝玉自己作的诗为其所作诗之冠,可见黛玉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华。
      (四)游戏时所作的诗。这些诗多是筵席时或日常生活起居的游戏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也表现出黛玉青春少女活泼可爱的一面。
      
      二、林黛玉诗的艺术特色
      
      林黛玉用她的聪明才智写下的诗都是个性化的,且无处不体现她的艺术才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浓浓的哀音,这也是她的个性特色所在。她的诗多抒发自己悲苦的心境,这样的诗举不胜举,《葬花吟》《桃花行》自不必说,连在诗社中所作诗亦是如此。《咏菊三首》不正分别抒发了咏菊之苦,寄人篱下之苦,以及菊梦之苦吗?而在这些含有浓浓哀音的诗中大多有对自己悲惨结局的预示,即含有自谶之意。她笔下的历史上有才华的美女也多不得善终,“红颜薄命古今同”,《五美吟》中,西施自沉,虞姬自刎,明妃出塞,绿珠坠楼。
      而究其哀音的根源,宝玉曾在评《桃花行》诗说“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次哀音”;宝玉指出的“离丧”是指她的身世孤苦伶仃,黛玉年幼母亲便去逝,身边又无姐妹相伴,虽有老父但终隔一层;但这只指出了其中的一方面,笔者认为联系小说的情节,应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寄人篱下的生活境况,虽贾母对她宠爱有加,但终由人供给吃穿,偶有脸色也在所难免,所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
      2.爱的凄苦,在与宝玉的爱情生活中,虽两人相爱但颇多猜疑之苦,而两人之间偏有个金石说在阻挡,况她无父母为她作主,爱情无疑是没有归宿的,这常常令她悲哀。
      3.体弱多病,性格敏感偏执,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体弱多病是她心境常苦,而敏感偏执使她更容易体会常人难以觉察的孤苦伶仃和寄人篱下的凄凉,以及爱情之苦。
      4. 才华横溢的她纵有万般诗才,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无真正用处,虽冰清玉洁但质本洁来还洁去,终化为土灰,这又怎能令人不悲?
      (二)黛玉诗多角度新颖,不落俗套。如《咏菊三首》三篇即是如此:《咏菊》从人的视角写咏菊之苦,无一字涉菊但无处不含菊;《问菊》通过问的方式引菊为知己,而赞菊之高洁亦是自赞,《菊梦》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菊之梦,朦胧而如临仙境,并且写出了其梦后的悲伤幽怨无奈。黛玉立意的新颖独特,正表现了其无人可比的才智美。
      (三)黛玉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工整如上举“借的山川秀,添来气象新”(《世外仙缘》),用典切而无迹“登仙非慕庄生蝶,依旧还熏陶令盟”(《菊梦》),对比如“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桃花行》)……而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用得最有特色的当属拟人手法的运用,通常林黛玉诗中多把花拟人化,以花自比,引花为知己,“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问菊》),写花高尚的品质以自况,“自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与花共命运,“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葬花吟》),这样的写法为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花拥有了生命力而别有韵致,而诗人更易表达自己的情志。
      (四)黛玉的诗歌体裁多样,有歌行体、四言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曹雪芹这样的设置展现了黛玉超人的才华,她无体裁不能应用,无题材不不能驾驭。
      
      三、曹雪芹代拟艺术特色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的林黛玉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而林诗的真正作者不是林黛玉而是小说的作者曹雪芹,所以林黛玉林诗的成功,是作为一个男作家的曹雪芹很好地处理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代拟林黛玉的诗词时取得了的巨大的成功。曹雪芹在诗歌艺术技巧上的成功,在论及林诗艺术特色时,已有涉及,在这儿我们就不再赘述。而除艺术技巧外,曹雪芹的代拟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代拟的诗具有个性化特色。曹雪芹的代拟避免了传统代拟类型化的弊病,消除了性别的差异,深入林黛玉的内心,体会她独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以林黛玉的笔写诗,写出的诗无处不有林黛玉的影子,无不是她的性格及心路历程反映,显得自然无迹。这种个性化达到了这种程度,随便拈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首诗,不必说出作者读者就能判别出诗的作者,上文中所举宝玉不受宝琴迷惑,猜对《桃花行》的作者是黛玉,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2.这些诗与小说紧密结合,反过来起到塑造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诗歌对林黛玉多愁善感、孤标傲世的性格刻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诗歌必竟是诗人写出来的言志之作,是照射诗人心灵的一面镜子,如《咏白海棠》一诗,写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美丽花容及冰清玉洁的品质,“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海棠难以言表的哀伤,都是黛玉自我写照。而黛玉诗中浓重的哀音,在诗中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气氛,与小说的情节相合;诗中的自谶,则是对她未来悲惨命运的预示。
      3.林黛玉的诗词体现了曹雪芹人生如梦、万事皆空的佛家思想。佛家认为人生是苦难的,要想得到超脱就要抛却七情六欲,皈依佛门。如《葬花吟》和《桃花行》行中,“质本洁来还自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原本娇艳的花总会随风飘零,以喻人生亦逝,青春无乐,这种写法带有佛家的谶意,警示红尘迷者,人生如梦,四大皆空,而这虽是黛玉自况,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曹雪芹佛家思想。

    推荐访问:红楼梦 林黛玉 浅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