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初级会计教材电子版_教材编者是未来人才的设计者和铸造者

    时间:2019-02-05 03:31: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2-000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路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纪念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的时候,社领导提出编撰出版《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方案,这是一项对今后教材建设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我有幸参加中学化学教材建设史的研究工作。并担任《化学卷》的主编,深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以促进教材改革科学、持续的发展。
      
      1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为了全面回顾我国中学化学教材变化发展历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年来编写教材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收集和整理了珍贵的化学教材建设史料,走访有关教材编写的专家,着重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一些问题,期盼今后少走弯路,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质量更高的中学化学教材。
      为了理清新中国成立后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传承脉络,探索我国教材改革与发展规律,我们查阅了有关教育文献法令汇编(含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育年鉴、教育大事记(大事典),以及《人民教育》和早期或改革开放后创办的《化学通报》、《中学理科教学》、《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多种期刊,特别查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建立的“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内珍藏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第一套和后续的通用化学教科书,以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各种教材,包括各地编的教材),全方位以真实的史料、详尽的文字、完整的样本,展现了我国中学化学教材建设发展的历史全景,回忆过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清醒的眼光来面对现在和未来。
      我们从上千万字的文献、期刊资料、教材样本以及图片等史料和访谈中,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学化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知道了“大跃进”时代“左”的思想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化学教材建设的摧残,以及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化学教材改革又得到深入发展的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提出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选定当时较通用的课本并请原作者根据市部颁精简纲要加以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较通用的初、高中化学暂用课本,就是王洪年改编的《初级中学实用化学课本》,以及张江树、章涛改编的《高级中学化学》。出版和使用这类课本,对逐步统一教学要求,加强化学实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全国中学化学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当时,学习苏联,改进课程、教材、教学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重要的教育工作方针。因此,这一时期,使用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编译成的中学化学课本,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简单照搬照抄,结合我国实际不够等问题。1958年“大跃进”以后,批判教材“少慢差费”、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各地发动群众,组织力量,采取砍、换、补方案,自编结合生产实际的课本和各类补充教材。1960年又根据“四个适当”(即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要求,很多单位编写了缩短年限、提高程度的化学课本。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结果,这类课本不符合科学发展和打好知识基础要求,脱离我国教学实际,学生负担过重,推行不久就停用了。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时期,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参考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化学课本,结合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初步探索编写了一套新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中学化学课本,于1963年秋陆续出版供全国通用。但只使用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第一、二册,1966年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三册,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未及使用。教学实践反映,1963年新编出版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中学化学课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好的一套课本。“文化大革命”时期,专门从事研究、编写和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编辑等人员下放劳动,接受考察,教材建设遭到严重摧残。各地自编的教材,在“左”的错误路线影响下,主要是体系很乱,基础知识严重削弱,实用主义严重,突出政治,“语录挂帅”,几乎所有教材都有大量牵强附会、“穿靴戴帽”、同本科知识毫无关系的内容。一段时期,化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地区取消《化学》课后,改设《工业基础知识》课程,以《工业基础知识(化工部分)》教材代替化学课本,编写了以化学工业生产为主线安排的内容。
      1976年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重新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各科教材。这套中学化学课本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材,教材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新。但反映出教材在适用性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理论偏多、偏深,学习负担过重,全国都使用这一套教材,多数学校不适应。鉴于当时全国中学学制及教学条件悬殊等情况,调整和降低了教学要求,后又编写两种学制高中化学教材,以及不同教学要求的高中化学甲、乙种本。实施义务教育,编写了新的初中化学教科书,在此期间,国内多种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科书相继出版,在初中阶段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1990年,调整高中课程,设置必修、选修课,编写了化学必修、选修教材。1996年。发布了一个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面向21世纪的高中课程计划及化学教学大纲,1997年相应编写出版了高中化学必修以及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教科书,供各地选用。这是一套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适应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需要,社会反响较好的一套新教科书。教材编者还在2000年和2003年对教科书做了两次较大的修订,使教科书不断发展和完善。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已启动,并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试验与推广。
      留住化学教材改革与发展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和教训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中小学教材建设史是人们的集体记忆,如果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让我们记住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弘扬传统改革创新
      
      回顾历史要弘扬传统,编写教材要在继承、改革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化学教材改革中,有哪些传统值得弘扬?哪些经验教训值得继承、改革和发展?
      要加强“双基”,培养能力。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基础能力,是打好今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化学知识基础应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通用的、最有典型性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以“有限”统率“无限”。抓好基础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更新。抓好“双基”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二者结合,不能偏废。在推进素质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编写教材要体现我国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老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先生提出 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他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地境界。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化学,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会学”化学的能力, “达到不需要教”。
      要重视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材编写永恒的课题,化学实验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编排的化学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是化学教材加强实验的主体,三者一定要配合安排,不能偏废。还要关注微型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例如,利用铅笔芯来做石墨导电性的实验,利用玻璃杯、小瓶子、石灰水、糖、醋、花瓣等来做家庭小实验。编写教材时要重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创新的研究,总结和吸纳好的实验经验,如增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等。
      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理论”与“实际”容易顾此失彼。往往造成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这方面我们有沉痛的教训。在化学教材里,“理论”泛指的是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内,有时也只指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实际”原来只包括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后来逐步扩充到现代科学技术、第三产业、社会、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有时也包括元素化合物的具体知识。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理论,而且要注意联系实际。
      要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负担过重似乎是一种痼疾,积重难返。几十年来,不断提出精简教材,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我们应该力争解决好这个难题。编写教材不能堆砌知识,越多越好,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精选,而且要难易适度,选取份量合理的、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内容。总之,编写教材永远不能忽视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以致学生产生“厌学”思想。
      要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外国经验,切忌照搬硬套。过去编写教材在学习苏联和欧美教材时有不少经验和教训,究竟学习外国经验应采取什么态度?编写教材一定要注意吸取中外古今的经验教训。对外国教材要结合我国实际,取长补短,博取各家特长,优势互补,切忌“一边倒”或教条主义地硬搬。既要反对漠视外国教育经验,又要反对机械照搬外国教育经验的倾向。对学习外国课程教材,“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能搬过来再说。
      此外,要注意教材的语法、修辞、逻辑和绘图等问题,这种好传统应该继承。叶圣陶先生对课本里的书面语言非常重视,认为课本是给孩子读的书,要口语化,要注意语法、修辞和逻辑。叶老举例说,连词用“和”,副动词用“同”,还可用“跟”,口语里用“跟”较好;严肃行文,用“同”较好。并建议。连词用“和”,副动词用“跟”。化学课本里讲的混合物,是不同物质掺和混在一起,不是化合,因此,他还建议,将“混合物”改为“混和物”,等等,化学编写组同意这些看法,按叶老的建议对课本的语言文字,逐步地进行了修改。这种专家审改点评,对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课本,在易教易学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叶老还十分重视课本的绘图工作,他认为“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要求图画跟书面语言要做到有机的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编写教材不仅要编好课本,还要根据课本编出成龙配套的一系列出版物和媒介,如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实验册、习题集、录音(像)带、光盘、其他教学辅导书等。如果成龙配套工作未做好,课本会陷于“孤军作战”困境,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
      编写教材要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认知规律和生理特征以及学科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影响教材质量。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继承、改革和创新。叶圣陶先生常对我们讲,编教材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蜜蜂吸取百花精华,通过自己的劳动酿出蜜来,我们要吸收有关的各种教材,融会贯通,写成教材。
      总之,编写教材要继承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切不可大破大立;教材改革步子也不能跨得太大。要考虑国情(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教师水平等),不断改革与创新。“要把教育传统中合理的东西保留并加以发扬,进行改造,包含到新的教育体系中”。
      几十年来,化学课程教材改革在“风雨兼程”中前进,回顾历史,应该弘扬传统,从成功中取得经验,从失败中得到警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创新,使教材建设健康发展。
      
      3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心血涓涓,几代耕耘,真是“万卷深情在育人”。60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我国中小学教材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值纪念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在老一辈教材专家、学者开创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主流教材”体系,再创辉煌。
      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重视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于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把握方向,迎难而上,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课程教材的深入改革发展。
      赵朴初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40周年题词中说得好:“兴国需要人才,育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材。教材的编写者是未来人才的设计者和铸造者”。我们要进一步认识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性,牢记“设计”和“铸造”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我作为一名退休的教材编写者。仍心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情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相信人民教育出版社会牢记使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改革和发展,一定能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主流教材”,把铸造未来人才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推荐访问:设计者 编者 铸造 教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