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海水晒盐的过程流程图 [由《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想到的一点看法]

    时间:2019-02-05 03:28: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01-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最近有机会见到了几位老师所设计的《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设计者通过实验和其他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方式来建立饱和溶液、溶解、结晶等概念的做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但是就教育和教学改革而言,为了更好地体现课标基本理念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有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仍然需要继续研讨和不断地实践。
      
      1 教学设计应当力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就教学设计而言,过分渲染,“手段”太多,反而可能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兴奋和思考脱节,出现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等问题。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偏离学科的基本任务,否则设立这门课程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何才能把握住“精”字诀?关键在于认真思考和区分“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参比系,那就是科普活动和科学教育。科普活动主要关注的是前者,科学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后者。
      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的区别
      以海水为例,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和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了对海洋和海水的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如:“海水和江河水不同,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悬浮物和多种海洋生物”;“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其中以氯化钠为主”;“海水对钢铁有很强的腐蚀性”;“海洋对地球地表的温度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等等,都属于科学常识的范畴。只要是经过严格验证并得到普遍认同的,就可以成为“科学常识”。科学常识可以只介绍现象或对某个事物的结论,也可以加上根据某些科学原理或验证实验所做的科学解释,但是不可能形成一种体系缜密、逻辑严谨、有助于构成有序地开展探究性活动的科学知识体系,而后者则是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所以二者的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前者主要关注“是什么”;而后者还要求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广,分工也随之越来越细。当人们所关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越来越专一时,看问题的视角和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就不会完全相同。就认识的整体而言,都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就局部而言,却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因此以学科知识为内容的学科教育,不仅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当有助于形成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究的意愿、习惯和能力。
      
      2如何认识和运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
      
      由于科学知识是一种经过反复提炼和优化的知识,初学者常常会感到陌生、晦涩和过分严肃,存在着超越初学者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个“入门难”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包括演示实验、模型、电影、动画、社会调查等)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原则,但是它更应当是一个策略性的原则,并不是化学教育必须遵守的铁律。因为科学所期望发现与探究的事物、现象或问题,具有至今尚未发现、仍然无知或无法具体表述的属性,远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所能覆盖。
      
      3《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要点的探讨
      
      那么,对于海水“晒盐”这一并不复杂的生产工艺,初等化学教学应当如何切入和确定自己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呢?首先,这个主题中包含着海水、盐和“晒”三个部分。海水涉及的常识很多,对于初等化学而言,要建立的概念主要有:海水是一种能够提供水和很多化学物质的资源(它还可能成为一种能源);海水中溶有很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氯化钠的含量最高,就氯化钠而言,海水是含有大量杂质的氯化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氯化钠作为日用商品称作食盐,在化学中,它不过是盐类中的一种。和其他盐类在化学组成上具有共同特点。其次,海水的组成可以用所含有的每一种纯物质的质量分率来表示,这是表示水溶液中某个物种和水溶液质量比率的一种方法。习惯上称为“浓度”。化学中谈及混有多种溶质的溶液浓度时,常常只针对其中某一种溶质,这和化学主要研究纯净物的特点相关。这些本来属于常识层面的内容,可以通过有效地梳理和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来解决。不求面面俱到,突破一点,引导学生,经历举一反三的学习、思考和尝试过程,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了。“晒”的部分包含着非常有趣和丰富的教育元素,能够充分体现化学所特有的视角、思维和探究方法,应当成为这个教学主题的核心内容。
      “晒”在这里是一个利用太阳能把氯化钠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加热、长时间的放置也都能够实现这个过程。如何能够节约能源,如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用什么样的装置和如何收集产物等,都属于工程或工艺问题,初等化学阶段没有必要有意识地强化。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应当有:(1)海水中包含的溶质很多,在晒盐过程中为什么首先得到氯化钠?(2)这种使水和溶液中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是否普遍实用?(3)为什么粗盐可以通过溶于水后,用再次除去水的方法来提高它的纯度(这种方法叫做重结晶法)?经过思考和种种猜测之后,通过实验探究,再引入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就可以使常识升华为科学知识。学生由此就会对化学为什么要研究纯净物,和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所了解。当他们知道化学在处理类似问题时,通常从何处着手,应当掌握哪些信息,实验探究对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何作用等等有所了解后,才会真正对化学产生兴趣。同时从初等化学学习中获得的这些经验,会通过不断地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让学生有机会对所得到的氯化钠产品纯度做一次检验,不仅是必要的实验验证,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喜爱化学或对科学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供他们思考和进行实验探究:(1)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的离子有:Na+、Mg2+、Fe3+、Ca2+和Cl-、SO42-、NO3-,在收集有关盐的溶解度数据时,应当包括哪些盐?(2)有人提出,通过降温使水溶液结冰,也可以提高溶液的浓度。前提是析出的冰是纯净的,即不含有溶液中曾与它共存的溶质。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果他是正确的,从生活中能够找到实例吗?(3)由海水可以直接得到不包含水的氯化钠,从做实验的水溶液可以直接得到纯净的冰。把这两件似乎并不相干的实验事实联系起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 归纳和结论
      
      针对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化学基础,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属于常识的部分:海水和它的化学组成;水的物理性质;以氯化钠为代表的常见无机盐的基本性质;对太阳能的感性知识;溶解和结晶现象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概念的形成和相应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科学知识。
      (2)海水晒盐工艺的成功基于以下的前提条件:
      水容易蒸发;在该工艺条件的温度和日光辐照下,无机盐,特别是氯化钠保持稳定:海水所含无机盐组分中氯化钠的比率远远超过其余组分;温度变化对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极小。从而保证了在温度较高的水溶液中,氯化钠首先达到饱和、收率和纯度较高,实现了和其他易溶性物质的分离。
      (3)属于化学基础的概念:混合物与纯净物;溶液、浓度、饱和溶液;溶解度;盐;蒸发、结晶。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生最终应当把握的是这样的一种认识:从溶有多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某种物质的方法很多。如果目标物和其他溶质间的浓度差别很大、或者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差异很大,利用蒸发除去溶剂水的方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从这个主题的学习和实验探究中,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学生,还应当观察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即析出的晶体中,不包含溶剂和其他溶质,这是结晶和重结晶法能够用于提纯的前提。反之,可以联想到,为什么有人认为南极冰山将是一个淡水源的设想是合理的?还可以对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晶体(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自动沉降到容器底部等等有趣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推荐访问:海水 教案 看法 想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