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翻译美学视角是什么【透过美学视角看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时间:2019-02-03 03:2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美的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艺术、工作艺术等,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是一种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美,而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的和谐美、整体美上。
      关键词: 美学 语文课堂 和谐美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既然语文教学称得上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孟子云:“教亦多术矣。”其中的“术”就是方法和艺术。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艺术、工作艺术等,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是一种美的创造。事实也是如此,语文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延绵不绝的文明。语文不是仅仅凭借简单的文字表现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融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等于一体的鲜活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因此,这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美。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将失去活力,变成空中楼阁。而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的和谐美、整体美上。
      一
      如何做到整体美?首先要做到整体把握课文,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从设计到授课,都要从整体着眼,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和规律,全面地把握教学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特征,防止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孤立、片面和静止。
      就现行的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而言,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性,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描述和摹写,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外在显示,是时代的最真实的写照。如第一册(上)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澎湃的诗情,情到深处,倾听与交流,思想的力量,古风流韵和名著导读。这几个单元的课文是知识、思维、情感,以及审美等各方面的综合体,课文本身、课文之间、单元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讲解得支离破碎,没有章法;有的教师撇开课文的背景、作家的经历不谈,只挑选其中语段拿来分析,将一堂语文课变成了语法课;还有些教师恨不得把相关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让本该生动的语文课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这样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只是给学生传授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谈不上师生合作,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整体性把握课文是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但是整体把握课文,并非是指对每篇课文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的教学中,“面面俱到”往往就是“面面不到”,有时抓住点睛之笔,能起到高屋建瓴、一语胜千百的效果。例如在授课《荷塘月色》时,抓住一个“淡”字,辐射全文,再现“淡淡”的荷塘,“淡淡”的月光画面,领会作者不满现实的“淡淡”的忧愁,虽然用语不多,却能以整体的角度统摄全文,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能够理解和把握。因此,整体把握课文是深入课文内容的重要条件。
      仔细分析我们的课文,处处都散发出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们一起感悟生命之美;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鲁迅的《友邦惊诧论》让学生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如梦令》流溢着传诵千古的语言美。这些对美的体验、感受来自于对情感的整体把握。
      夸美纽斯认为,要把艺术与科学当做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整体去教,不能零星地去对付。否则,知识在学生眼里就会变成一堆破铜烂铁,不能品味出其中的美,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和周全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将每篇课文,每堂课从整体上去把握,而且要将每一节课的细节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出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如何很好地使语文课堂体现整体美、和谐美呢?仅是靠整体把握课堂是不够的,还要求教师在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疏有密的掌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在既紧张又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体验生活。
      二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必须在总的任务内不断移动,才能长期地支持在某一事物上,否则就会发生心理起伏现象。这是因为优势兴奋中心不能固定地停留在大脑皮质的某一部分上,而一定要不断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缘故。长期的语文教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优势兴奋中心停留在课间休息时形成的兴奋点上,进入新课后,注意力转向课内,相对能集中30―35分钟,以后5―10分钟,兴奋中心如果缺乏新的刺激,就开始疲劳并转向课外。这表明人的“注意”不能长久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经常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因此,调控课堂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灵活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节奏的调控起到积极的作用。
      1.教学语言的节奏处理。教学语言的节奏美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吐字、语速、语调的调控。首先要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流畅,语调注意抑扬顿挫,强弱迥异,高低有别,语速讲求缓急快慢,变化有致,从而使课堂教学语言富有音乐美,让学生真正沉浸在美的世界里。教师必须在语言基本功上下工夫,因为语言表达的魅力,尤其是善于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可以有效地调控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一般情况下,欢快的语气、语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慢的语气、语调也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在课堂中要运用自如,错落有致。例如,教学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时,教师在语气的运用上要有意识地运用比较诙谐幽默的语气语调,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深入地走近人物,走进课文中。讲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时可用讽刺愤怒的语调,营造气氛,让学生共同感受鲁迅先生对黑暗势力的痛斥。所以,把握语言的节奏尤为重要,老师在讲到兴奋或情节紧张的时候,往往自然使用快的节奏,用流畅的语言,强烈的语气,使学生在强烈的语言快感节奏中兴奋起来。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处理得当会使一堂语文课更加和谐。
      2.教学内容的节奏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就像根一弦,所以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能为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否则往往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的关键环节要快慢有致、重点突出,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以突破难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导语如何设计,中心环节需要几个步骤,最后如何收尾,都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往往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就能对学生进行“抓心”,很快就把学生的课前兴奋转到课堂中。《暑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艾米利凯在开始暑假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因为一个误会而引发的前后心理变化,这篇课文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活泼生动,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天真、粗心、顽皮的小男孩的形象。因为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线索。理解的时候有些晦涩。所以为了深入课文,在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活动体验:假设明天就放暑假了,你们都会做些什么?暑假是孩子们最向往的,自然提到暑假,学生们都兴致勃勃,你一句我一言,整个课堂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
      3.时间安排的节奏处理。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就是要提高活动效益和节省课堂时间。一节课的时间安排要紧紧地专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要做到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详略得当。教师在激情蔓延之际,要及时勒马回缰,防止用相对较少的时间讨论相对较多的问题,造成漫无目的的撒网,结果是重难点还没讲,一堂课结束了;也防止用较长的时间解决一个问题,钻牛角尖,最终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学生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在授课时要重点、难点疏密相间,缓急交错,节奏明快,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
      朱自清先生说:“美学是为了美育。”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艺术化的教学,符合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充分展示它的和谐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
      [4]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推荐访问:谐美 美学 视角 透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