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谈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19-01-27 03:31: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提问题、创设思维情景、营造愉悦的氛围、知识的迁移、比较、“说”的训练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促使社会走上了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阶段。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人素质的提高。同时,知识经济在各个领域中也越来越占主体地位,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迅速适应时代发展的水平,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这一深刻的历史命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当我们面对“三个面向”思考未来所需人才的标准时,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挑战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据此,中共中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同时还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使命,核心是具有仓。新思维能力的人,创造性思维是解决创造问题活动中进行的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智慧活动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心理现象。
      作为语文这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对现代化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运用,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就我三十六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1 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大胆创新。如何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1.1 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沁园春・雪》一文提问。毛泽东同志在评价几个历史人物时是批评还是赞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我要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走进历史的长河去看这几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功绩值得歌颂的吗?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他们是封建统治者的最高代表,是统治者的权力,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让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在词中对几个历史人物评论的这几句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明白了是有褒有贬,于是我又因势诱导:他们是封建统治者的最高权力,他们有赫赫的战功。例如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唐太宗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了新盛时期,这就表现了他们的进步一面,值得赞扬,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有的则“只识弯弓射大雕”。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再如教《故乡》一文,让学生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谁最愚昧麻木? (2)中年闰土愚昧麻木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造成闰土愚昧麻木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在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1.2 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鲁迅作品《孔乙己》后,要求学生把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活动情况及人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加以复述,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写一篇读后感,并要求学生把孔乙己写成更加迂腐麻木,好吃懒做的典型,或表现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寻找到了新生活,重新做了人。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此进行了逆向思维,写出了孔乙己用手爬到郊外后。遇到了好心人救了他,从此他改变了那迂腐可笑,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变得勤劳朴实,几年过后,他再次到咸亨酒店时,已经是焕然一新,再以看不到他的那种邋遢像了,和原来的孔乙己比,判若两人,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2 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学生只是将自己的看法与教材作比较;或以教材的观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材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刚上完这一课时,有学生却提出“孔乙已并未真的死了”这一问题,于是我就让学生在班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鼓励那个学生说出他的见解和主张。他马上说出自己的理由:“中国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喜欢以喜剧的形式来结尾,人们才会感到欣慰,那么当然可以让孔乙已有一个好的结局。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被某个好心人所收留,而安度晚年?”其他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索。不仅使他们明白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悲剧,同时学生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深度和广度的理解,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堂争议,教师点拨,深入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3 创设思维情景,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情境是指问题情景,它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形成,而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熏陶,更好地理解教材,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设思维的情景就必须倡导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设问,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课堂上学生 通过讨论,我有意识引导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综合分析,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把思想提到了最高境界一一热爱自己的祖国,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创设情景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因为事例经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地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大自然的警钟长鸣》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泥石流恣意泛滥,给人们造成极大危害的实际,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何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了解教材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在利用教材创设语文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切勿无边无际地举例,一定要结合教材举例,做到有的放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举例要恰当,要配合教材,有针对性。不可离题千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所举的材料应尽量生动、形象,给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也就是要新颖、奇特,富有启发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对材料分析要全面、透彻,不可蜻蜒点水。只要注意这些问题,我们的情景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不至于徒劳无益,枉费心机。
      4 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产生回忆、想象,促进思维的发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全面发展。愉悦氛围要求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5 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决定思维的发展。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们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我们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而且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地理及其它学科知识,来理解语文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思维。
      6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运用比较法教学,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内容,具有“一桶水”的广博知识,善于同中变异,异中求同,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巧妙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7 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需要重视思想和信息的传递交流,无论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对语言信息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语言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内蕴素质的外在表现,口语表达能力好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社会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因此,对学生“说”的培养尤为重要。
      时代要求我们具有思维的敏捷。有了的敏捷思维,才能在解决问题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说”的训练。
      如何使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呢?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开展切磋性的“百家争鸣”,是训练的主渠道。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做点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推荐访问:新思维 语文教学 谈谈 中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