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国近代史本科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

    时间:2019-01-18 03:23: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为了适应本科历史教学的需求,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修订教学内容,革新授课理念,强化思想教育,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51-0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轻视历史学等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历史教育遇到的困难最为突出。让历史学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实现其本位价值,每位史学工作者都责无旁贷。在此,笔者以中国近代史的本科教学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一、教材时限和教材内容的及时修订
      
      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学的基础分支学科,其本科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教材内容的选编和更替,其实质涉及到有关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划分和线索问题。中国的近代,传统上以80年(1840―1919)为断限,按传统的时界曾推出不少版本的教材。一度作为大部分高等院校首选教材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版)无论从其发行量还是从其获奖情况来说,无疑是一部极具权威的相当好的教材。近年来,史学界要求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延伸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呼声日高,由此便形成了新的110年(1840-1949)的时间断限。教材时限的全新调整最终催成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新教材的推出,现处于逐渐地被各个高校采用的过渡期。这样,“中国近代史”的授课内容和原则便有了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新教材增加了“五四运动”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所有的历史内容,教师的授课内容猛然延长了30年。这就意味着教学大纲的及时调整和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新内容的准确把握和透彻理解。
      其次,新教材并非前80年和后30年历史内容的简单相加,新教材很显然渗透了“现代化范式”的理念。在与“革命史范式”下的传统教材的揉合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将胡绳先生曾特别提到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现代化问题融为有机的统一体,显然已成为当今中国近代史本科教学工作的焦点,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史学理论的发展态势。正如张海鹏先生所言,“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中国近代史,也不失为一个新的思路。但是现代化的视角如果不与革命史的视角相结合,仅仅用现代化理论揭示近代历史,也难以科学地复原历史的真实面目”[1]27。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大纲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二、授课理念的革新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门学科要想存在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研究人员的创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所教学科的创新者。
      
      1.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开放型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而漠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单一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多给予他们参与实际的机会,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强化,变教师教学活动“独奏曲”为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交响曲”[2]49。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提问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尝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如采用对比讨论的方法、分组辩论的方法等。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参观考察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如果学生能亲临建立在刘公岛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亲自站在曾经作为北洋海师基地的刘公岛的制高点,或亲眼看一看杨家岭土窑洞内当年中共中央领导人曾用过的桌椅器具,他们的感受与单纯学习书本相比一定会有另一番天地。
      
      2.渗透特色化的授课内容
      关于授课内容,我们要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突破对传统通史内容的概括性讲授的做法,适时地辅之以有关专题、地方特色内容和研究成果的介绍,特别是选修课的设置更应如此。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已初步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也有阅读和理解教材的自学能力,如再一味地按教材照本宣科,不可能对他们产生吸引力。只有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充实新的学科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及授课者本人的研究感悟,才可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可讲性”[3]107。
      具体在选择、设计专题内容时,应该立足于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者以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科技文化史、对外关系史等专门史作为基点来设计专题。其目的就是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使其能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近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握近代历史发展的规律[4]48。以对外关系为例,不妨可分晚清政府时期、太平天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几个历史时期对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的主要历史事件、重要外交战略及主要外交人物及其思想作以梳理性介绍,使学生在了解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全局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认识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之复杂性、曲折性,体认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不平路程和必然轨迹,知古鉴今,为适应全球化、多极化的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历史学的基础。
      另外,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别突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大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一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有部分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便首选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探讨。所以,在涉及地域历史知识时,教师应充分发掘相关的历史史料以满足学生的渴求。在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无疑会增加他们对历史教育的兴趣,亦能提升教师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授课内容上,教师除了要指定相应的参考书目外,还应将近代史的学术动态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事实说明,中国近代史领域的一家之言已经受到挑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资料和新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使中国近代史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5]104。对此,教师应主动发挥“解惑”的作用,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重点讲述,并且具体辨析相关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观点,亦可加进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全面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相关问题的积极性,为日后的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3.培养逆向性和对比性的思维习惯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深知,由于受政治、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等诸因素的影响,许多历史定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逆向思维可以弥补学术界的一些缺陷,从而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更加符合历史本身的实际。因此,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敢于进行逆向思维,多进行正反对比研究,从而对历史做出更准确、恰切的评价。
      所谓对比思维,就是将中国近代史纳入到世界近代史的范围内去研究。近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世界大势所趋。如果不将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融入世界近代史的范围中去进行,则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就无法解释,无从理解。鉴于新旧教材中对于中国近代史中一些重大事件的有关国际背景的介绍着墨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对比联系的思维训练,使他们更加明确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帮助学生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结构。
      
      三、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6]206。回首古代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我们无比骄傲,而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斗争史留给子孙的则是无穷的反思,故而中国近代史便成为炎黄子孙的一部最佳的爱国主义教材。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正面教育。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每个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件,这些人和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于抗争、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把爱国主义贯穿于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更强大、更明显的教育效果。
      其次,也可以用反面刺激的方法以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如,教师可以抓住近代中国屈辱的象征性事物――不平等条约,进行爱国主义专题讲授。将近代中国所签订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内容、影响及其联系,系统地串讲一次,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华民族的可悲命运和近百年来中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忧患的意识油然而生,使命感、责任感倍增。
      再次,依据现实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事件的讲授,也是渗透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温故知新,知古鉴今;回顾历史,放眼世界,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中华、改革开放与参与现代竞争的意识,促使我们的学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总之,中国近代史的本科教学要不断尝试改革,力求创新,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历史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J].近代史研究,2005(1).
      [2]杨玮.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6).
      [3]高路.确立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率――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研究综说[J].湖北大学学报,2003(3).
      [4]李建忠.中国近代史专题教学初探[J].宿州师专学报,2002�(6).
      [5]徐修宜.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宿州师专学报,2002(6).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徐光宗〕

    推荐访问:刍议 教学改革 本科 中国近代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