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四川新型农民培训问题探析]四川新型农民职业证书

    时间:2019-01-16 03:28: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四川农民多且受教育程度低,新型农民培训的任务很艰巨。针对培训中存在的认识不够、内容不合理、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方式、完善投入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改进新型农民培训。
      关键词:四川;新型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009―4156(2011)02―059―03
      
      一、目前的四川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在四川省已全面启动新型农民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地区还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新型农民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新型农民培训认识不够。一些地区没有认识到农民培训工作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缓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虽然在口头上承认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这种重要性没有落实,没有到位。目前,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对农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对农民的宣传不够,许多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政府在为他们开展这项培训工作;从用人单位来看,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没有必要,不愿意花费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而且大多数企业还认为农民接受教育是国家的事,企业只负责吸收培训好的人力资源,把培训农民的希望寄托在国家或者农民个人身上;从农民自身来看,由于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部分农民不愿参加培训。一些人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缺乏接受培训的文化基础,担心自己根本就无法进行培训,接受培训是有文化的人才能做得到的。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接受就业培训,即使一些正处于就业年龄的人也不愿接受培训,这主要是受农村狭隘思想的局限。还有一些人,尽管他们有接受培训的意愿,也渴望能够走出去,但是对政府提供免费培训这样的“好事”不太信任,他们或者不太信任政府免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或者对参加培训后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就业颇有疑虑,所以不愿意参加培训。
      2.培训内容不合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农民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当前四川省农民培训的内容却无法满足学员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通过调研发现,四川省各地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多是引导性培训,即对农民开展城市生活规则、礼仪、求职技能、法律普及和最简单的上岗前技能培训,而对农民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的很少。农民希望培训的专业技能主要有车床、模具、修车、美容、美发、厨师、皮鞋加工、墙面粉刷、酒店管理、餐厅服务、电脑、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电工等,然而,在一些地方,15天的培训,有10天是引导性培训,这远不能满足学员的培训需要。调查显示,有86.1%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有78.3%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仅有19.6%和58.6%的人选择进城务工常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对农民所提供的培训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职业技能和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培训的就业率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当谈到对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是否满意时,有10.6%的农民认为很不满意,满意的也只占到了19.2%,有42.6%的农民认为一般,只有27.6%的农民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培训实用性和能否保证就业方面。
      (2)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根据阳光工程办公室提供的资料,2006年四川省农民工培训开设的专业中,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计算机、家政、电工电焊、电子电器、餐饮和缝纫制衣。而在就业市场,与排在首位的计算机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已经开始出现求职难的情况,根据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上半年,计算机操作类岗位已经成为我国求职难的岗位,其岗位供求比为1:3,平均一个职位有3个人应聘。
      (3)专业建设重叠。不但省内各区县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重复,甚至同一个区县内的培训基地,其特色专业都是一样的。在办学条件本来就薄弱的情况下,同区域内专业重复建设,一方面,造成了培训资源分散,使得培训质量层次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在转移就业上造成了内耗。
      3.培训方式不科学。由于观念认识、培训资源、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经验缺乏,部分培训机构在开展农民培训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培训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培训时间过短。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培训,主要以15―30天的短期培训为主,缺乏2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培训。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习到过硬的劳动技能是很困难的。由于培训水平不高,结业后学员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现代用工企业就业,这样农民工不仅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同时也加剧了低层次产业领域就业的竞争。
      (2)教学形式不够灵活。根据调查,对农民的培训,通过课堂讲授形式完成的有52.3%,现场指导仅占29.2%,而通过对农民的访谈发现,农民更喜欢通过现场培训、私人培训、跟师傅培训等方式学习,只有20.4%人选择课堂讲授的形式,而且大部分农民工更希望直接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因为这种培训针对性、实践操作性强,培训后就业岗位也有保障,学习时也就能更加安心、更加用心。由此可见,和农民多元的需求相比,目前的教学形式不够灵活,明显滞后于广大农民工的需求。
      4.缺乏有效评价机制。评价是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一环,通过评价才能使被评者对自己的活动不断地修正与改进,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四川省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针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标准,虽然有一套全国通用标准,但细则不明削弱了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机制,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督、惩罚、奖励-、扶持等配套措施就很难落实。政府对于培训机构和管理机构的成效缺乏一个比较一致的评判依据,这就导致无法判断该奖励谁,奖多少,该惩罚哪些行为,怎样惩罚,具体措施的实施更无从谈起。此外,工作经费与配套资金的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与评价机制联系在一起。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新型农民培训评价机制显得十分迫切。
      5.培训机构混乱。四川省从事农民培训的机构很多,劳动部门有就业培训中心;教育部门有职业技术学校农业部门有农广校及农技培训中心;科技部门有“星火”培训中心;群团组织有各自的培训实体;还有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但是各类培训机构自成体系、相互分割,基本上是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多少交流,没有形成合力。’并且,在同一个区县内,培训机构林立,良莠不齐,专业重复设置现象普遍,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分散,培训资金重复开支。这些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培训师资、设备条件总体不足却部分闲置的情况,使得本来有限的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办学效益,并日益成为制约培训深入发展的“瓶颈”。
      
      二、完善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措施   
      四川省新型农民培训要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为此,对新型农民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各界对新型农民培训的认识。目前,四川省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没有统一制订规划和计划,培训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较差,农民转移和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加上全国涉及新型农民培训的法制尚不健全,整体来讲培训效果不好。要做好新型农民培训,首要的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帮助农民更新观念。大力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农民也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努力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浓厚氛围。同时需要更新的还有各级职能部门的思想观念,要努力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第一,农民培训是四川省由人口大省迅速转变为人才大省的必然举措。四川最大的省情是农业人口比重大,总量多,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较快打造人才大省。第二,认真抓好新型农民培训是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支撑。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农业增加值比重高,没有农村和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全省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只有抓好新型农民培训,才能支撑农村和农业跨越式发展。第三,新型农民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增收,增收的保障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通过素质的提高,才能多创造效益。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强市、强县的战略和大局之中来考虑。
      2.培训内容设置要切合实际,实行分类指导。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国的传统农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课程结构和内容都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为此,要加强农民培训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紧密围绕四川农业结构调整,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重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比重,大力推广生态防虫、生态施肥等清洁型、节约型生产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发展高效化,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其次,分类指导。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从业渔民、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辅导员、渔船检验人员等,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
      3.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现有的由政府组织请专家教学的培训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参加培训的农民少,不但收效不明显,还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政府形象。因此,各地方政府应注意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与本地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的需要相结合,特别是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突出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所急需的农业技术工人培训。可以借助当地高等教育机构扶持一批专业的中介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和组织,通过他们设计科学、合理、系统的培训内容,采取广大农民能够接受的培训方式,通过专家授课增加权威性和专业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则通过考核来决定是否支付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和向培训对象发放技能证书。专业培训由专业培训机构提供,主要包括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失地农民培训、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居建设相关的失地农民培训、与项目工程及招商引资相关的扩大就业培训、与移民项目相关的移民培训等,再辅之以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协会、农产品加工企业免费提供的助学培训以及农民相互之间的自学培训。通过充分运用政府主渠道提供的培训与民间补充培训相结合的机制,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质量。
      4.完善培训投入机制。农民培训的经费目前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也应逐步过渡到由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个人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比例培训基金,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基金由县政府劳动部门管理,设立账户,专款专用,确保专项基金用于培训农民。还可以考虑投融资机制,广辟财源,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同时,对于已经踏出校门结束义务教育的农村人力资源来讲,继续教育培训的受益者最终是他们,他们的家庭、个人也负有承担培训费用的义务。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逐步依靠财政出一部分,社会筹措一些,农民个人拿出一点的办法来保障经费的来源。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培训工作。要通过收费减免政策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培训,多种方式筹措资金,逐步实现农村培训经费来源多元化。另外,要强化培训经费的制度化管理。对于在培训中政府所承担的那部分专项培训费用应有具体充足的来源,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农民培训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投入。经费可由市一级农委统一管理使用。政府的专项经费还应按培训任务拨付,各培训基地应实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保证农民培训经费的充足和稳定。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新型农民培训要杜绝走形式,要卓有成效地提高农民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判断在培训后达到了什么收效,需要确立一系列指标,以下各项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新型农民培训的效果:第一,农村开办教育和培训的数量,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初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各种长、短期培训班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的开办情况。具体可以用村、镇、乡的教育机构总数量、平均数量、当地人均享有数量;培训班开办期数、培养人数、专业设置门类数量与跨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大小与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衡量。第二,农村开办教育和培训的质量。要评价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仅有数量上的表现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培训机构本身的质量以及培训过程、培训完毕后的结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但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提高或人力资本的增值来衡量培训的质量难以操作,因此衡量培训质量的好坏,可以用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育机构的农民入学率或就业率、培训网络的完善情况,以及办学体制、专业设置、学习时间和方式的多样化情况和相关证书的取得情况等指标来考核培训的质量。第三,相关硬件设施及制度的配套工作。要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村镇中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和制度的制定也是评价其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方面,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与新型农民教育相关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是否健全、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程度如何、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情况、农村法制化建设情况、劳动市场定价情况、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情况、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的开拓情况等。
      6.培训机构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各有关部门应理顺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做好政策制定、总体协调、资金筹集、督促检查等工作。按分工落实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重点抓好劳动技能的培训,农业部门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部门重点抓好劳动预备培训,经贸部门重点抓好本地用工的培训,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乡镇则具体负责培训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包括制订计划、建立基地、开展招生、组织教学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乡镇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职教着重培训劳动技能,成教侧重培训文化知识,中介机构主要提供就业信息。要整合农村各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大中专院校、职业中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或短训。同时,搞好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探析 农民 培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