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农村成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

    时间:2019-01-15 03:29: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分析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提出确立成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农村成人教育内容上要贴近农业发展、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以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目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新农村;农民;素质
      
      收稿日期:2007―05―12
      项目来源: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6CGJY23YBX〕《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061557〕《农村成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子勇(1960―),男,汉族,浙江丽水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农村成人教育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目的,它是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农村成人教育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为根本途径,成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成人教育赋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而农村经济和社会本身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立足点。因此,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显示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没有众多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实现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总理温家宝指出“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地感受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性。”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人、服务人、造就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与城市教育差距正在拉大。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全国有80739万人口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63.91%。全国有42989万人口只接受过初等教育,45191万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每年还有近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乡务农,农村文盲仍有8000万人。这些低文化层次的群体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构成了农村从业人员的主体,他们扮演着现代农业的主要角色,其素质直接影响了对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对开发新的农产品、培育新的农产品市场、形成高效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理解、吸收和运用。据统计,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70%左右的科技成果在农村推广不了,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5%。因此,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规模将达到7500多万,年均转移为1500万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如此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不能适应非农产业员工素质的要求,如果其素质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转移劳动力的经济来源,影响城镇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可见,加强农民的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
      农村成人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农村成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村成人教育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致富为根本目的,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途径、多样化的培训策略,发挥社会各层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农村成人教育负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传承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弘扬先进文化的保证,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二、农村成人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是社会赖以发展的诸要素中之“第一要素”。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从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来说,现有农民的素质很难适应形势的要求。农民教育与农民素质的提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去发展农民教育。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去走什么道路,而是他已经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①。用教育唤醒农民沉睡的需求意识,提高接受教育的程度,使农民在不断产生新需求的同时,并内在地产生进取精神,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必须具有真正群众运动的方式”。�②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来适应现有的农村教育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若干年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路。”�③为此,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农村成人教育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制度性”学校教育概念,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构建成一个社会化的学习平台,使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随时随地学习,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是农民认可的教育有效方式。所以,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模式是农民可以接受的唯一模式。
      
      三、农村成人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将会加快农村城镇化,大批农村劳动力将有序快速转移,因此,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依靠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开发其潜力,提高其掌握运用科学技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是对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使他们投入到社会中去。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时,要结合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结构提出的全新要求,既要注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技能,又要注重人才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适应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因此,农村成人教育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流动。通常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生产效率较高的非农产业。而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并且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通过农村成人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专长和技术,提高其素质,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出去,顺利实现乡村到城市的转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目前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多数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以及工厂等从事简单劳动。这并不是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而是由农民自身的素质决定的。有学者测算,如果将目前农民工的素质由初中提高到高中或相当于高中的职中水平,那么他们的择业范围将增加30%,就业机会将增加50%;如果提高到大专水平,择业范围将增加一倍以上,就业机会也相应增加。不仅如此,高素质的劳动者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高,这也增加了劳动者再就业的能力,提高收入水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2005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调查显示的数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并且每个转移劳动力平均寄、带回现金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形成永久性的转移。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上融入非农产业,以实现永久性的转移。
      3.农业劳动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消除城乡间、地区间不均衡发展。“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文盲基数大。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同时,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大量的劳动力流失进入城镇。到2020年,预计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城镇中将出现2.2亿左右的新增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为转移来的过剩农村人口。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要“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④,必须从根本上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业农户等,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
      
      四、农村成人教育要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农村成人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这样,农村教育才能成为劳动力再生产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发展的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确立成人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成人教育在内容上要贴近农业发展、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以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目的。
      一要贴近农民发展的大局。农村成人教育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这种实际是把它放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三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因为农业产业化必将促进工业化,而工业化必将推动城市化建设。在城市化建设中必然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三化”进程中,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促进农村的繁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决不能局限于在农村中发生与进行的教育,同时还应包括城市化中进行的一切可能的教育,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既满足扎根农村的农民成人教育的需要,又切实满足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生活的教育需要。
      二要贴近农民的需求。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包括向农民传授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农技知识,如农田水利资源开发、农药化肥使用、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管理知识,也包括向农民传授非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电工、水暖工、维修工等培训,以便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国内城市工作和生活。对于青年农民,重点进行实用技术、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知识,营造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的良好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对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要系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安全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达到就业的要求。要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完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坚持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的相互沟通,这是农村成人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农村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农村社会化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要贴近农民的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扩大“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内容应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以及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确定教育内容;二是紧紧结合培育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农业新技术成果项目推广应用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内容;三是结合农村成人的特点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确定教育内容。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适应农民自身生产生活需求的需要,真正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目的,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注释: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23~227.
      〔3〕顺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2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荐访问:必由之路 成人教育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