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

    时间:2019-01-14 03:35: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学科演化和发展上也呈现不同的道路,引进的教学设计在中国遭到了已有的“教学论”的质疑。对教学设计的概念重新进行梳理后,重新解读了 中国的“教学设计”的内涵,以期能抛砖引玉,促进教学设计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论;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25―03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通常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学者翻译了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加涅等人的著作,将教学设计引入中国,所以说,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由于我国与美国学科发展现状和实际研究现状的差异,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设计,为使教学设计在我国能够健康发展,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
      
      一 对“教学设计”的两种理解[1]
      
      由于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其学术背景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加涅、肯普、史密斯―雷根、梅瑞尔、乌美娜、何克抗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列出,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侧重点:一是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认为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作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过程,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都侧重这一方面。另一种是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认为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M. David Merrill)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二 侧重点一在中国容易引发了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之间的混同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将教学设计看作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在我国必然会遭遇教学论的质疑。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之一,在教学论中除了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功能、规律问题外,也对具体地如何开展教学过程进行探讨。为了能有效开展教学,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需要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也就是说,教学论研究者视野中的“备课”环节就是教学设计。而皮连生主编的《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一书中,也指出“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2]这样难免让人感觉“二者所涉及的范围基本相同”。
      再者,我国引进美国的教学设计后,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此,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心。在《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作者通过统计分析,有力地说明了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章占相当大的比重。[3]在《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1期刊发的《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一文中,也指出了目前国内教学设计在应用上主要以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在检索出的543篇文章中,有301篇是教学设计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占总数的55%,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基于某学科某节课的教学设计。[4]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又一直是学科教学论所关注的问题。
      尽管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论属于不同学科层次,我国的教学论是哲学取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属于描述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是属于规定性的理论,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学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一般教学规律,规律最终还是要指导教学实践,否则研究空洞的规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学论也具有实践性。正如有的学者反问: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教学设计”有着相对明晰的理论框架和操作基本要素,那么其是否比教学论中的“教学设计”取得了更为显著的实践效果呢?答案是令人怀疑的,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背景,毕竟对学科教学比较陌生,因此,即使有相对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背景,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贡献可能还有限。[5]
      这样看来,引进的教学设计与原有的教学论之间就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教学论内容重复”的问题,[6]似乎我们引进的教学设计只是中国的教学论在美国的变种,所以说,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一文中对教学设计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三 重新厘定中国“教学设计”的内涵――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学科演化和发展也就呈现不同的道路。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本土化”,必然就会给人以误解: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重复,这样是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的。所以,在中国,教学设计不应倾向于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而是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中曾建议:作为“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教学设计”应该在这个分支范围内根据教育教学的全面理论和学科教学论的要求,来致力于如何制作教育软件,乃至具有一定整体性的教学包,也可进一步提出关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些建议,以供教学人员的参考。[7]从李秉德先生的建议中我们应该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向教学实践迁移的基本途径:教育技术工作者将教学设计思想渗透进为教学实践设计和制作的一些“实物”或环境中去。实际上,就是从“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这一侧重点上表达了对“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
      1 学习环境的概念[8]
      关于学习环境的概念有很多说法,有的人认为学习环境“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学习场所”;也有人认为“认为学习环境不再是简单物理意义上的场所,而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资源的组合,其中任务情境是学习环境的核心。
      在这里,笔者引用Brent.G.Wilson关于学习环境的定义:“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案例》一书中,威尔森教授归纳了三种学习环境:(1)计算机微观世界,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它们可以是更大的教室环境,也可以是独立的。(2)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室是主要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技术作为工具来支持课堂学习活动。(3)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的学习环境系统,允许学习者与其他参与者、资源和表征相互作用。
      2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设计和制造学习环境的方法
      梅瑞尔在1996年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反思性,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进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专家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营造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等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如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系统技术,教学系统技术包括教学系统和其他学习环境的分析、设计、发展、评价、利用和管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系统学系为硕士开设的课程核心在素材开发和利用技术两方面。乔治亚大学教学技术系侧重教学设计,素材开发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学校媒体服务,技术整合和研究。他们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设计和开发工具,教学开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教育电视产品,教学技术的基础技能,信息技术,远程学习和交流等。尤他州立大学教学技术系侧重教育和培训中网络学习交流的研究。其设有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学校图书馆媒体管理,对于教育和培训的教学开发,交互学习技术等专业。可见,在美国的实践中,一直都注重将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有效设计与制造学习环境的方法。
      3 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
      高文老师指出,起源于美国的有关教学设计的构想从一开始就跟教育技术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存在着设计者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一种联合,而这种联合的关键应当是一种泛技术观。所谓设计的泛技术观是指依据一定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开发和运用各种产品形态的媒体与技术,以提高学习与教学能力的系统化的实践知识。对于教学设计而言,这种泛技术观不仅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设施及其应用有关,它更包括了最新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在技术中的体现,以及步骤、方式和策略、测量与评估技术等“软技术”、“过程”技术等。事实上,也只有从关注技术与多方面因素的关联的泛技术观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发掘技术的潜力。今天的社会是高度依赖技术的社会,我们必须从变革的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大量设计与开发智能化的认知工具,创建促进有效、高效学习的学习环境。[9]
      任友群在《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也指出:1990年以来,国际教学设计领域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一是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其二是由于所有类型信息的数字化,凭借互联网的远程指导以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存储容量的增加使得技术有可能以新的方法应用于教育。[10]由于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现代教学设计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
      我们需要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学习的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的设计,用新技术支持、促进新教学观的实现,面对新的信息技术环境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学习过程,解决在传统学习环境中所不存在或不甚突出的问题。比如基于CMC的人际沟通与协同知识建构,超媒体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搜索、获取与整合,网络环境中的分布式认知、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建模与可视化表征、社群工具、学习测评等,[11]其中既涉及对新环境中的认知学习过程的研究,也涉及到如何利用新的学习理论和新技术来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问题,实现从教学过程设计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的转变,构建我国本土化的教学设计内涵。
      
      四 一点说明:强调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不等同于“唯媒体论”
      
      教育技术发展变迁的历史,使得不少学者都认识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的脉络,那就是“资源-教学-学习-绩效”,而本文中笔者又针对中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现状,指出教学设计还是应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强调用信息技术去支持互动的学习环境,似乎又在强调“媒体”,“学习资源”重要性,陷入了“唯媒体论”的极端中。但我们知道,技术不会自然而然地改善学习环境的,我们在从事教育资源、教育软件和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中,除了要遵循基本的软件工程思想,还要具有先进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通过资源的使用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12]所以说,强调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不等同于“唯媒体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3:6.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3]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4]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48-49.
      [5]叶丽新.“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需要正视的几个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6][7]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J].
      2000,(l0).
      [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制作《课程与教学设计》网络课程. [DB/OL].
      
      [9]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J].中国电化教育,2005,
      (2):14.
      [10]任友群.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 2005,(5).
      [11]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4).
      [12]黄荣怀,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From Instructional Process Design to I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SUN Yong-liGAO Y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Qingdao, Shandong,266510,China)
      Abstract: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Because of th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the introduce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 queried by "Didactics" which has been exiting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combining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author re-comb the concepts of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and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nChina, in order to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n China.
      Keywords: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Didactics; Instructional Process Design;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编辑:宋树

    推荐访问:环境设计 教学过程 转向 技术支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