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哪些 对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养成的探索

    时间:2019-01-13 03:34: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我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依靠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等方法,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向良性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毫无疑问,自我教育不可能取代通过灌输、疏导等方式进行的外在教育,也不可能脱离外在教育而孤立进行,但它确实可以对外在教育起到重要的补充、延伸、深化和扩展作用。本文认为,大学生的良好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灯塔――理想信念的点燃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产生坚定不移的信仰、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生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同时,理想信念还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成为人生力量的源泉。大学时期,学生们都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指导、帮助他们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及人生普遍满怀希望和憧憬,但由于知识及人生经验的局限、虚假信息的蒙蔽、社会负面的影响、不良思想的干扰等因素,容易导致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点燃他们的理想信念,同时应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一方面能使他们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其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惘;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人生目标,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正是自我教育能力养成的“燃点”和起点,是引航的灯塔,更是推进的风帆。
      
      起点――自我意识的明晰
      
      自我意识能力指的是自己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角色、地位,以及所担当的作用和责任的认识能力及信念、荣誉、良心、尊严、义务、责任心等构成的自我意识结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人的素质提高而逐渐提高。和中学时期相比,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加之社会的动态性,他们的自我意识常常表现出不明确、不清晰的特点,对自己的性格、气质、思想、前途也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因而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是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起点和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应当提高到这样的程度: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并把握自己的心理特性和思想品质状况,掌握适当的评价标准,形成系统的、合乎社会道德的自我评价水平。具有了这样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教育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平衡器――自我控制的把握
      
      自我控制能力就是意志力。它指的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身心态和行为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外界的影响下,能够保持理智,自觉地控制、规范和校正自己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它来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自我教育的过程作为思想内部的一种矛盾运动,同其他观念和心理活动一样,既是一种体验过程,又是一个意志过程。意志集中地体现出人的观念和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当他需要抒发感情或付诸行动时,能够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行动;当他需要抑制感情或行为时,也能够妥善地、准确地把握尺度。这样就可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不但对大学生在校时期的修养十分重要,而且可以防止他们在整个人生旅途上出现偏差和失误,保证他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所以在我们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即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驱动力――自我激励的运用
      
      自我激励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自己通过内在的动力鼓舞和激发自己不断前进的能力。自我激励是人的一种见之于行动的自觉意识,它使自我教育向着更加自觉的方向发展,从而深化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功能。自我激励能力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爆发型,即以某一具体事件为契机,触发强烈的感情共鸣,油然而生出一种力量,激励自己努力搏击,奋发向上;另一种是执著型,即不善于外露,而是把引起自己激励的事物慢慢地消化,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进取。一般来说,爆发型“升温”快,但“降温”也快,波动较大。而执著型“升温”相对慢,但比较扎实,波动较小。自我激励能力的大小强弱,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理想是否远大以及对这一理想的情感深厚程度。一般说来,理想越远大,对理想的感情越深厚,其自我激励能力越强。反之,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其自我激励能力则很薄弱或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自我激励能力的强弱也取决于个人思想素质高低,一般来说,个人思想素质越好,自我激励能力越强;个人思想素质越差,自我激励能力越弱。这两个方面会形成互补,进行滚动式循环。当今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激励能力,并掌握和使用着一些自我激励手段和方法。但也有一些人缺乏自我激励能力。这不但使大学生群体内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在遇到考验时,就可能有一些缺乏内在动力的人掉队。所以在大学生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能力势在必行。
      
      美――心灵的召唤
      
      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审美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素质教育一直被置于次要地位,许多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审美素质是个体具有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大学生整体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发展创造性、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从其构成要素来看,审美素质是由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组成的完整结构,正确的审美知识是二者的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深刻对美育的认识。首先,美育对于德育有促进作用。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是相一致的,有高度审美修养的人,必定有高度的道德修养,美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他们的心灵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都有着特殊的功效;其次,美育通过不断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再次,体育本身就含有美育的因素,是健与美的有机组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状态,正是美育的要求;另外,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点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把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放到应有的位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年。面对当代大学生对美强烈的追求,应积极倡导。美,不只是外表的装饰,而主要是心灵的塑造。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有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形成。因此,探索研究审美素质教育的规律,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更是大学生有效进行自我教育、成长成才的客观紧迫需要。
      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地开展自我教育,还必须有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这包括:
      
      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
      
      活泼好动、渴求知识、兴趣广泛、求新爱美、喜欢自我表现等特点,是青年的天性。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干巴巴的说教,而应把教育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投其所好”,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青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的主题确定后,对于活动形式与方式可让他们献方案、提建议,从中选取最佳活动方案。方案来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愿意积极参加,才会产生好的活动效果。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讲求艺术性,要用情感、形象与哲理来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和魅力,用准确的理论和严密的思维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强调坚持原则,但不僵化;坚持正面教育,但不简单化:既要坚持党性,又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不断形成和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如果说琴师是用手指弹拨琴弦,那么思想教育工作者则要用灵魂与感情弹拨“心弦”。这项工作所表现出的魅力,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激发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它们与行政的命令、道德的说教、法律的制裁不同,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像山川田野清闲的空气、和煦的阳光一样包围着教育对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思想教育的艺术性所体现的实质是一种美感效应,是通过教育实践产生的一种美的魅力,它会使思想教育诗化、完美、生动,更富于激情。
      
      多内容多渠道审美素质的培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有多么丰富,就有多么丰富的美;生活有多么广阔,美的范围就有多么广阔。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就包含在大学生广阔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中。(1)自然美的教育。大自然中充满了美的因素,山川湖海、肥田沃野、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蓝天红霞等自然美景对于丰富美的感受、发展鉴赏美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情操都有极好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发展大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源泉。(2)社会美的教育。人们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美也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人体美、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仪态美、社会环境美等。对学生来说,社会就像一座大熔炉,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美育内容。(3)艺术美的教育。艺术美是指经过人们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美的事物或美的形象,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艺术形象,都是培养审美素质的丰富内容,艺术美的教育应成为大学生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激发想象,引起美的体验,从而发展艺术鉴赏能力。音乐和舞蹈是运用音响、旋律,节奏等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美。通过教授和指导欣赏各种歌曲、乐曲、舞蹈,能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勇敢、豪放的优秀品质。造型艺术是运用线条、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来塑造美的形象的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木刻等,欣赏造型艺术对于发展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深刻全面的分析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电影,戏剧属于综合性艺术,不仅表现力强,现实性也很强,感染作用大,指导大学生欣赏影剧,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4)日常生活中美的教育。现实中美的因素无处不在,要引导大学生把美的规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环境、美化自身,按美的要求待人接物、安排生活,培养爱美的习惯、尊重他人、讲卫生、懂礼貌、举止得体的美德等。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审美教育,直接影响着美育的效果。
      
      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集体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是在社会中生活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集体是个人的教师,学生应是作为集体成员成长起来的,只有在集体组织里才能培养出集体主义者。大学生们在健全的班级集体里一起学习、生活,大家相互接触沟通,促使他们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和集体、部分和全局、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命令与服从等多方面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些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人的觉悟和道德品质才能充分地反映和表现出来。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比较中判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健全的班集体前进方向明确,舆论正确,精神振奋,好学向上,能够通过良好的氛围和规范向每个学生提出有形和无形的要求,通过对好人好事的肯定表扬和对不良风气的批评,使每个大学生得到良性熏陶和正确的导向,并强化个体责任感,从而培养了集体意识。
      
      正确引导下的社团活动
      
      目前学生社团在院校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些社团包括四种类型:知识探讨型,社会实践型,联谊娱乐型和服务利他型。这些社团都是由有一定志趣的同学自发组成的,在党团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活动。这是另一种有着较为固定内容的集体,是班级集体的补充或扩展。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服务社会。但对这些社团必须注意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引导得力,就可以使它们在健康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受到良好教育,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如果引导不力,则有可能使这种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出现偏差,使大学生在其中不仅难以受到良性教育,甚至会受到偏激或错误的负面教育。这是必须切实予以注意的。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它可以使大学生对学到的书本知识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得到检验。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开阔视野和思路,了解国情、民情,使他们的思想更接近实际和符合实际,从美好的遐想走向现实,去掉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学生气,离普通大众和社会更近一步。同时他们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快慰。而社会实践中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学生与群众的接触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促进个人的思索、比较和提高,所以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理性深刻的个人反思
      
      自我教育离不开个人的思考与反思,它是大学生对外界事物和思想进行消化并决定取舍的过程。一个人每天获得大量信息,有些过目而忘,有些则在他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迹。他们会根据事物的大小、轻重进行思考,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和比较鉴别,决定自己的取舍。这样,外界的事物和观点就不仅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而且打下了烙印,可以用于支配自己的行动。有的人把这些反思的成果写入日记,有的向老师、同学、家长或好友倾吐,有的虽无任何表面形式,但是在思考后已形成了印在头脑中的观念。正确的反思对于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很有好处,特别是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正是改正错误、校正偏差,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方法。
      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注重理性思考,结合实际,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就一定能找到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运行及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而找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煌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曹群.论高校德育的自我教育[J].深圳大学学报,2001(5):103.
      [3]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军.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5]李国栋,蒋家平.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J].中国高教研究,2001(3).

    推荐访问:养成 自我教育 探索 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