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职农类专业备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幼儿园小班备课笔记

    时间:2019-01-05 03:3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农类专业课程的备课中,教师会碰到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本文介绍了农类专业教师在备课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体现了辩证法在农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中职农类专业 备课 关系
      
      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结果,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剖析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教学目的,紧密围绕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认真仔细地剖析教材,理出教材的逻辑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明确教材的要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从而掌握教材内容及其精神实质,使授课内容内化为学生能力。在备课时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己知”与“不知”的关系
      农类专业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己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己知”和学生的“不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己知”转化为学生的“他知”。所谓教师的“己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一个受过农业专业训练的中职毕业生,对农业科学的概念、规律、基本原理都有了基本了解,但对那些规律、原理等细节问题,往往不十分清楚,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农业专业知识呈现得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要点,确定难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而且要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说,知识是能力基础,然而,知识绝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对植物生产受光、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理解,可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章节加以综合分析,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各因素影响植物生产的规律的理解,而且提高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在备课中都有具体的考虑。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农类专业学生的能力问题就变得日益重要了。学校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限的,而学生毕业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面对新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种必需,因此,农类专业教师在备课中应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并重。在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能力是学生今后再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金钥匙。
      三、智育与德育的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方面,不能只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身正为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思想,把德育寓于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农类专业教材中也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农学家们的勤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加以利用。因此,除了教给学生农业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农、兴农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中挖掘这些因素,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有机地和知识、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钻研教材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四、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有人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的确是很恰当的一个比喻。实践证明,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钻研教材中不可忽视,教师只有胸中有全局,处理各章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因此,钻研教材首先要对全局教材进行通读,对每一节教材的钻研起码要从全章这个全局出发,首先对全章作一个精细安排,确定全章重点,全章设计得好,重点就能突出。
      人类积累的农业科学和生产的知识是极其丰富复杂的,我们所用的教材只是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基础知识、技能和先进的思想作为“种子”,传授给学生,使“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开花、结果,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素养得以提高。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知识、技能、态度三合一的观点,建立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思路,注意知识、技能的相互关联,形成本专业的综合专业能力,不能支离破碎、互不相关,因为农业科学及其技术有别于其它学科,其各个技术环节间是紧密相联的,每一项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由各方面的知识作支撑。例如,一个熟练掌握农作物害虫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农药基础知识的人,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防治这些害虫的技能,就能胜任实践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个熟练掌握作物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技能的人,就能成为一个种植作物的能手。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精确把握农类专业知识的整体结构。
      五、新与旧的关系
      客观地说,农类专业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来说,就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研究这个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出“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备课中应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则。所以,教师在研究一章教材时,就应该把这章教材里学生的已有知识排列出来,并考虑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如何加深学生已有知识,要复习那些既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深化的旧知识。
      六、难与易的关系
      农业科学的理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且要求有较好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及实验技能,这是农类专业教学中较难的一面。事实上,从农类专业教材的某一章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来看,其“难”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因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法化“难”为“易”,分散难点,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到新,进行类比等都是化难为易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能把教材钻深钻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备细讲好,激发学生对学农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在教学中,如何将内容上严密的科学性和讲述的通俗性相结合也是如何化难为易的一个研究课题,精炼而形象的语言,通俗而具体的实例,恰当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些都应在钻研教材、备课时认真而慎重地考虑。
      总之,辩证法研究的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本质,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发展规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教材蕴含的辩证因素,有目的地、适时地用辩证的方法钻研教材、教法,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念去分析农业现象、规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备课 好几个 类专业 中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